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2)
时间: 07-26
栏目:反思
从而让学生理解推理证明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二、多与少的把握。我们说一种事物发展繁荣,首先突出一个多字。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也是如此。本节课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但是,这个“多”的程度却是很难把握的。
以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为例,本来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把各种证明方法都让学生探究。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能想起三种不同的辅助线做法 已经很理想了。学生几乎想不到,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过一点作平行线,然后把三个内角凑成一个平角,来证明内角和是180°。那么,这些学生没有想到方法 到底要不要讲,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呢?
记得市教研员陈杰老师在不久前的新教材培训时,还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无论过三角形内部或外部的 点作平行线,都与过一个顶点作辅助线方法上没有多大区别。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只把过一个顶点作辅助线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和理解,至于另外的方 法,放在新课后的练习中。这样处理,基本上比较好的把握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数量上的“度”。因此,我们应提倡应把多种解题方法精简分类,抓住核心。
三、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前些年的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演绎推理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合情推理的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严格证明。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问题都是直接出示的。但是,我想到很多地方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出 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答案,从而通过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学习中的逐步形成了问题意识,培养了创新 能力。
由于直观猜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以为,在数学课堂中合情推理也应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的数学要变得生动有趣,可能很大程度上可以把合情推理作为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这样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与浅的探索。
“四 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设计之初,知识、技能与活动经验都能较好的体现,唯有基本数学思想如何落实和体现一 直困扰着我。于是,我就通过各种资料中搜寻体现数学思想的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整体思想”,一个是“极限思想”。自己 如获至宝,开始精心打磨这两个环节。但是这两种思想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领会是很不容易的。如何通过题目深入浅出的把道理讲清楚,着实让我绞尽脑汁。自己 把不同的想法拿给老师们讨论,提意见,并不断的改进,最后,终于以求多个角的和与拉动∠A的题目得以展现。
回首这段精心雕琢着的时光,一切变得如此富有意义,它必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反思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
最想倾诉的几个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干什么?
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教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想,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你帮助的小组,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的交流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小组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下,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等。
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学生一直没有想到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只要验证按角分的三类就行了。教学时,我一直想提醒大家,但是总是不甘心,希望学生能自己去体悟,最后学生悟的不错。我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
3.要重视学生的反思和交流。
教师教给学生的,学生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思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个再思考的过程,教师能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感受。
在整理案例的时候,我试图从两方面去体现这一点。一方面是让学生不停地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又提出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对话中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和经验,这一点体现得还不够,我的笔不能把学生的交流充分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而教学计划永远是对教学的一种预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既要注重课前的精心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就有要求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作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人才,只有头脑里充满着智慧,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二、多与少的把握。我们说一种事物发展繁荣,首先突出一个多字。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也是如此。本节课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但是,这个“多”的程度却是很难把握的。
以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为例,本来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把各种证明方法都让学生探究。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能想起三种不同的辅助线做法 已经很理想了。学生几乎想不到,在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过一点作平行线,然后把三个内角凑成一个平角,来证明内角和是180°。那么,这些学生没有想到方法 到底要不要讲,应该以何种方式呈现呢?
记得市教研员陈杰老师在不久前的新教材培训时,还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无论过三角形内部或外部的 点作平行线,都与过一个顶点作辅助线方法上没有多大区别。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只把过一个顶点作辅助线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和理解,至于另外的方 法,放在新课后的练习中。这样处理,基本上比较好的把握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数量上的“度”。因此,我们应提倡应把多种解题方法精简分类,抓住核心。
三、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前些年的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演绎推理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合情推理的感性思维的重要性。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严格证明。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问题都是直接出示的。但是,我想到很多地方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出 问题,并进行大胆猜测答案,从而通过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学习中的逐步形成了问题意识,培养了创新 能力。
由于直观猜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以为,在数学课堂中合情推理也应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的数学要变得生动有趣,可能很大程度上可以把合情推理作为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这样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与浅的探索。
“四 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设计之初,知识、技能与活动经验都能较好的体现,唯有基本数学思想如何落实和体现一 直困扰着我。于是,我就通过各种资料中搜寻体现数学思想的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整体思想”,一个是“极限思想”。自己 如获至宝,开始精心打磨这两个环节。但是这两种思想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领会是很不容易的。如何通过题目深入浅出的把道理讲清楚,着实让我绞尽脑汁。自己 把不同的想法拿给老师们讨论,提意见,并不断的改进,最后,终于以求多个角的和与拉动∠A的题目得以展现。
回首这段精心雕琢着的时光,一切变得如此富有意义,它必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反思五: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
最想倾诉的几个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干什么?
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教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想,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你帮助的小组,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的交流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小组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下,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等。
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学生一直没有想到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只要验证按角分的三类就行了。教学时,我一直想提醒大家,但是总是不甘心,希望学生能自己去体悟,最后学生悟的不错。我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
3.要重视学生的反思和交流。
教师教给学生的,学生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思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个再思考的过程,教师能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感受。
在整理案例的时候,我试图从两方面去体现这一点。一方面是让学生不停地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又提出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对话中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和经验,这一点体现得还不够,我的笔不能把学生的交流充分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而教学计划永远是对教学的一种预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既要注重课前的精心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就有要求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作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人才,只有头脑里充满着智慧,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