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新闻两篇教学反思

时间: 07-19 栏目:反思
反思一:新闻两篇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过两篇新闻课文后进行的,因此,新闻的特点不为陌生。在上课刚开始,我以两幅图片作为载体,将过去学过的课本内容与熟知的历史知识和本文进行相交,进行导入,加之后来利用“3”与“6”两个数字来温习有关新闻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打开,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轻松而有效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本着“授之以渔”的理念,教给了学生学习新闻的方法,学生在掌握这种方法后,省时省力的开始他们的新闻学习之旅,教师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得以体现。接着是学生在新闻朗读方面的训练和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这两个环节是学生个性的展示,也是我对文本处理的大胆尝试,学生的潜能在此环节得以尽量挖掘与升腾。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想起在这一环节中给我和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幕。在我和学生交流“两篇新闻的导语在语言表述上有什么不同?”时,有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悄悄地举起了他的右手,在我发现之后,我便让他发表观点。可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同学竟然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了,课堂顿时鸦雀无声,静得可以听到那位学生的心跳声。这时,我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学生说:“平时,你不爱发言,可今天你有勇气举起了你的右手,并站了起来准备回答问题,说明你对自己从前心里最大障碍的挑战已经成功,自己既然已经向成功迈出了如此大的一步,又何必为这开口说话的一小步犯难呢?来,我们大伙为他鼓鼓掌,加加油!”话语刚落,响亮的掌声在教室里回响,那位同学也信心十足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谐场面,其乐融融!当时,我也由衷地感谢支玉恒老师在委婉含蓄,曲径通幽进行评价方面的指导,想不到在我这样评价后,现场竟会有如此大的反响。随后,学生独特领悟的交流与融合让课堂走向高潮,不管是体会到的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还是对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赞颂或是对祖国必将统一的信心。心境感情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让课堂成了学生收获的田野。最后,运用语文在生活中的习题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得与失,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不仅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大语文”的道理。

本堂课上,由于我对学生的个别地方分析不是很到位,如“新闻背景”的提示,便造成了设计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给自己的引导也带来不少麻烦。

总之,语文课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搞“承包责任制”,更不能搞“专制”,“以生为本”应是我们永不动摇的理念,“教学相长”应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语文课应是我们老师与主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和谐课、实效课。


反思二:新闻两篇教学反思

这是两则新闻选材都比较典型,在写法上也有别于一般新闻题材的新闻,所以在上这两则新闻时,不但要体现出它是新闻的一般性,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它作为新闻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表现在哪里。所以,在设计时,第一课时及时地复习了有关新闻的旧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学生脑子中有一个对比的标准存在,这样就很容易看出本文的特殊之处,找到特殊之处后,再来讨论这些特殊之处的处理有什么好处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第二则新闻《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它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些情感,如何让学生理解所谓呢?我们让他们先找,先体会,先概括,然后我们共同润色,所以,我就设置了一个个接近主题的问题,让他们在问题中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找到答案,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也达到了本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课程设计上,我尽可能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反思三:新闻两篇教学反思

《新闻两则》的背景离现在比较远,预计学生有距离感,不大喜欢这篇课文。预设的时候考虑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新闻的文体特征,二是新闻语言的品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计了“当当播音员”和“当当主持人”两个环节。

第一课时先学习新闻的三种特征、结构的五个部分和六个要素,再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进行内容梳理,进入“当当播音员”环节,对新闻播报的基调、语气、节奏、重音等因素实践感受,有选择性地进行语段模拟演练。

第二课时以“当当主持人”为课堂基本思路,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设计新闻访谈的导语、问题和结束语,其中导语结合新闻背景,问题设计结合新闻的主要内容,结束语设计考虑到呼应和概括;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二品味新闻语言。

两节课下来,觉得教材处理比较合适,量不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动静结合;选择的活动形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乐于参与,且有一定程度地发挥,避免了原先担心的沉闷无味,尤其是第二课时的“当当主持人”设计,不仅串起了整节课,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相应训练,个人觉得比较理想。

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示范,原先以为学生比较熟悉新闻的一些基本语言特征,课上下来才发现学生其实平时对新闻类节目并没有多大兴趣,也并不十分关注新闻,想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何曾关注过新闻,这一点在预设时真的忽略了。“老师,您应该让我们看一看新闻播报的情形,看看主持人怎样导入怎样提问怎样结束!”当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习这两则新闻的难处。示范朗读是我的弱项,只能点朗读较好的同学示范,但缺了一种味道;示范导入、提问、结束语倒难不倒我,学生的想法也比较丰富。

现在想来,如果“当当播音员”实践前看一段新闻播音,如果设计导语和结束语前看看新闻访谈剪辑,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更大。当然,也有可能影响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