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蚕姑娘教学反思(2)

时间: 06-09 栏目:反思

反思四:蚕姑娘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语文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
  
生1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生2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生3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生4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了不起,但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能否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有条理地说。”此时,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它靠吃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这是我在语文课上对两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随机性的和生成性的说话指导训练,在备课时,我仅仅想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来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有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看看学生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片断。其实,这样的案例在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在语文课上,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典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评价与改造上。而让学生把话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最实在的目标之一。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角度看,不仅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丰富(这样就是体现了人文性),而且要引导他们把表达出来的口头言语说得更加规范甚至精妙(这样就是体现了工具性)。
  
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将话说得充分而有序呢?“言为心声”,学生只有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头脑中先想周全想清楚了,说话的时候才能表达得充分而有序,所以讲到底,这里还涉及到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条理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上面的案例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反思五:蚕姑娘教学反思

星期四在二(3)班上了一堂精品课《蚕姑娘》。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课文第2-5 自然段写了蚕4次蚕眠脱皮的现象,用“吃、睡、脱、醒、变”几个动词揭示了蚕的生长规律,并从蚕的身体大小、颜色、光亮的变化介绍了蚕眠每个阶段的特征。第6自然段写蚕吐丝作茧的经过,第7自然段写茧里的蚕破茧成蛾的过程。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见过蚕,更别说拥有养蚕的经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而本文的科学性较强,如何让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便成了本文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配合文本展示了许多具体可感的蚕的图片,学生很快了解了蚕各个时期的特征以及生长过程,2-5小节的重点段落的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展开得非常顺利。另外,这篇课文段落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如2-5自然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只有个别的字词产生了变化。而这些字词的变化体现的正是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教学2-5自然段时,我把第2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分析蚕的生长变化(又黑又小→又黄又瘦),以及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在随后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来简单说说蚕的生长变化和过程,教师主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2、3两个自然段在句式结构上相同性,然后抓住句式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背诵。4、5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方式亦如2、3两段。由于第6、7自然段中有一些字词、语句不易理解,所以在这两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读6、7两段,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相机进行解释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在上课前,师傅陶老师就叮嘱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多读,利用各种形式反复读,在读中理解领悟,体会情感。所以这堂课的教学最大的进步处就是基本做到了充分的朗读。但经过细致的评课,也了解到在教学设计上的诸多不足处。如在讲蚕吃、睡、脱、醒、变的生长过程时,只是让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然后用齐读的方式进行加深巩固,并没有对吃、睡、脱、醒、变的生长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更为直观、深入地理解。在总结蚕的四次蚕眠时,采用的是教师简单性的概括总结,如果让学生进行一步步总结,便可以考察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当堂掌握情况,教师可相机进行查漏补缺,学生也会印象更深刻。另外,在引导背诵这一环节上所用时间过多,造成有些该重点理解的地方所花的时间不够,讲解得过于浅显,学生理解不到位。这些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需要我再进行思考修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