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认识众数教学反思(2)

时间: 06-05 栏目:反思
描述和分析来刻画客观现象,为人们更好地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首次将培养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的前提是学生理解统计的价值,能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统计的学习中去。本节课首先引起学生对“平均分”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因此要学习另一种统计量——众数。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众数的意义、探索求众数的方法。另外让学生了解求众数的作用,也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安排了找众数替鞋店老板出谋划策、射击比赛选拔等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找众数这一统计量能帮助人们进行决策、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的关键在于统计方法的获得和掌握。只有掌握了统计方法,才能产生正确的统计思维,才能对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信息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作出合理的决策。  

由于经验不足,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对于平均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到底在什么时候该用众数、什么时候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的特征讲解的还不够透彻些,部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于该用众数还是该用平均数,显得有点迷茫。


反思五:认识众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一、把众数放在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中学习。众数是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学习的统计量。因此,众数的学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现实情境。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挑选集体舞队员、选拔射击运动员等现实情境都为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众数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有了这些典型的现实情境做支撑,学生就能自然感受到学习众数有趣且有用。

二、把众数放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之中学习。在认识众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在新课的引入中,用平均数和中位数制造了认知冲突;在新课的学习中,注重了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数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比较;在新课的练习中,强化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三、把众数放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学习。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学生能以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存在的不足

课堂放手不够,学生表达意见不够充分,老师包办得太多。课堂时间按排不是很合理,练习时间不够,层次练习没有体现出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