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认识比教学反思

时间: 06-23 栏目:反思
反思一: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是在学生已学过 “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发现,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时,我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教学时,首先出示例1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问这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接着教学比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名称。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自学过后让学生说说两个比的各部分名称,追问: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在这里作为比的前项而在这里却作为比的后项呢?帮助学生明确比是有序的。

二、趣味练习,体验学习价值

在练习设计时,我有意设计了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如:1.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了?你能用比来表示我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吗?

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比。老师选择了一种洗洁液,它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问:如果把溶液中的洗洁液看作一份,那么水可以看作几份? 1:8表示什么?是谁与谁的比?

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要洗一件很脏的物品你会建议我选哪一种溶液,为什么?

3.看了李小虎的日记,你有什么想说的。(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笑啊)

三,从比较中,提升认识

1.比又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我先出示了一组题1、这里有3组信息,下面每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表示出来吗?如果能请你说出比。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1)第一小组有3名男生,4名女生。

(2)一面国旗的长是3米,宽是2米。

(3)小军走一段900米的山路,用了15分钟。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当解决第(3)题时,我问这道题与我们讲解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后发现,前面的题都是同类量,而这道题不是。此时激发学生思考,同类量的可以用比表示,那不同类量呢?通过探索交流,发现不同类量也可以用比表示。最后总结比和比值的意义。

2.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发现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反思二:认识比教学反思

再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照新课程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方面的变革:

师生关系的变革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向师生互教互学转变,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老师的作用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空间较大的问题,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2、精心组织与呈现学习材料,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与呈现,能够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重视学习活动中的知识生成,凸现学生学习主人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 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有一定思考性,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改进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服务。这里,我认为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是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就此而言教材既非教学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谋介。

教材不仅是预生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过程的新材物。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

1、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探索转化。教师通过提供学习材料使学始终处于观察、探究、交流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中。

2、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3、学习过程从封闭预设走向开放、生成。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学中的教与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反思三: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不是很多,也不算很难,但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这个概念,不太容易理解,所以这节课没能完成教学内容。在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讲懂,、真正弄明白的原因。归纳学生的错误,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比的前项和后项理解成就是表示两个数的数量。

书中先为我们呈现的是2杯果汁和3杯牛奶,告诉学生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例2以及课后的练习在表示两个数的比时,因为还没学化简比,都是用具体数量来表示比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一道题目让我发现了问题,题目是:钢笔与铅笔的支数的比是2:3。我问学生,钢笔与铅笔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人说:钢笔的支数是铅笔的2/3。这个答案不错。接着我又问:还有吗?有人说:钢笔比铅笔少1支,铅笔比钢笔多1支。听完之后,我知道出问题了,学生把两个数的比当成了就是物体的具体数量。想想这也不能怪学生,因为书中出现的比都是这样。听到这样的答案后,我赶紧向学生说明:两个数的比只是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它们具体的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铅笔有2份,钢笔有这样的3份。经过我一番费力的讲解,学生才渐渐明白了,理解了比的含义。这个问题让我很受教训: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一些问题能提前预想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不会发生学生误解教学内容的问题了。

二、求比值不能正确表示结果。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很简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这个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1)21:49=21/49;(2)0.5:0.6=0.5/0.6。出现这两种问题我想是因为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方法的讲解,只是口头讲解,没有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明确比值的写法。学生一部分的学习是靠模仿,没有模仿的对象,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


反思四:认识比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个数的比表示连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两个数量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注意:比的 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在学习《认识比》之后,我觉得还有几处需要改进:

一、从课堂实际出发,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更节约时间。
    
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为了联系分数除法与比之间的倍数关系,我设计了一段情境导入“我们六(2)班有33名男生22女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