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时间: 06-20 栏目:反思
反思一: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实上就是在切苹果时拦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横切面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的 课堂教学时,我拿出苹果用准备好的小刀,拦腰切下,把切下的半个苹果让学生一个个传递观察,学生们不得不信服,苹果核果然像一个五角星。通过自身的实际观 察,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教学都兴趣十足。特别是在教学“这鲜为人知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 的方法”这两句的时候通过让学生感悟,让其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全文,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 堂内容教学完之后,我布置了作业。看到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作业时,看着我刚才给学生演示拦腰腰切下的苹果时,我似乎有了点启发。换一种奖励学生作业做的好 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苹果里的五角星奖给他们。我宣布,说:“今天作业前两名的同学,将会分别获得老师手里的苹果五角星。”话一说完,学生似乎做的更认 真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批阅着回家作业。

不一会儿,平时作业表现最好的同学来了,写的很好,得到了奖赏兴奋不已。王晓明也来 了,做的很好得到了奖赏。班长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当的好,我给予了鼓励。正当我要继续批阅回作的时候,突然平时喜欢拖欠作业的王萧毅 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咦?他怎么来了?正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已经把本子递到了我的面前。我帮他批阅了,有两处需要订正。不一会儿,订正好了,批阅过关。 当他发现自己是第四个批阅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说:“哎呀,慢了一点,哎呀,慢了一点,苹果没了苹果没了”。我及时的鼓励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厉, 争取下次能够取得成功。当他走后我在想,原来他可从来没有这么早交过作业。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业,对于订正作业也是丢三拉四的,非要到组长查本子时,他的 作业才会姗姗来迟。难道以前的奖励措施对他作用不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 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 来教育学生。争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现有知识水平,就需要及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反思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真童趣的文章。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细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中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

课文的开头先概括介绍了邻居家的小男孩。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这个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当小男孩要向“我”显示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这么说?进而体会“我”根据自己切苹果的经验,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道里面是什么”。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朗读,把小男孩的天真活泼与“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充分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小男孩切苹果的过程。教学时,让学生画出文中描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而产生图案的句子,引导学生与通常的切法进行比较。结合实物演示理解句中的“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帮助学生读通这些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反思三: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启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教学重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只要让学生搞懂“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的含义及创造力的内涵,这篇课文就解决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1、抓文中人物对话;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感悟创造的魅力;3、生活中的发现。紧扣这三方面组织教学,琢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1、背古诗,阅读积累。2、目标导引。3、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4、切苹果实践活动。当堂词句训练。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5、链接生活,真情体验。进一步理解创造力的内涵。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自我感觉教学设计还是动了一番脑筋,力求完美。

教学实践的结果却不够完美,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1、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2、切苹果实践活动时,学生兴趣盈然,但切苹果后,学生在分析词句,加强词句训练时,学生讨论的气氛不够热烈。3、在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读感悟,质疑问难时,部分学生又无所是从,一脸的茫然。自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浓,学生举手发言率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整个课堂成了部分学生的舞台。

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让没有发言的学生写写自己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胆小紧张不敢说;2、怕说错了被人笑话不敢说;3、没有认真预习,有些问题确实不懂,不会说。4、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心想着吃苹果,竟然忘记说。

针对此类情形,我认为要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束缚,让每个学生都把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当好主演,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师学前指导一定要到位,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动手动脑的习惯等。

以上是我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后的一点粗浅的、不成熟的思考。敬请各位博友不吝赐教!谢谢!


反思四: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苹果里的五角 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一堂课力求训练 扎实,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显一个“精”字。
    
选择适应教学的学生,还是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这节课打破教师习以为常三课时教一篇课文的常规,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用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便于操作,简约而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有效的做法是:
    
1、精心设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 课教学,删去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知故问的问题。揭示课题时,主要将对课题的质疑改为检查预习效果。这一处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学生预习过课文和 没有预习课文的教学设计是不一样的。我们设想通常情况下学生读了课题后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如课题为什么加双引号?“五角星”指什么?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 角星”?学生只要预习过课文,就都能解答。在导入课文的问题,重点放在怎样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上。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 学的重点。二是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就能弄懂的问题,如小男孩经常到我家来干什么?小男孩是怎样向我炫耀他的新发现等。无意义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 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三是删去了和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如国标本教材已删去课题中五角星上的双引号。本节课,教师是 否需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修改的意图?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教学比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语文教 学本质的东西。一节课中,我们所教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一个主线就是苹果里只是藏着“五角星”吗,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没有想到 苹果里藏着五角星,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精讲精练,给学生提供学用结合的空间。
    
学 习语言是一个由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学生的主体感知。本课在教学 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言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没有忽视字词的训练。如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体现了“书不读熟,不 开讲”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导上,突出易读错的多音字,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帮助学生寻找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目的。字 形的教学,重点提示易错笔画,这有助于强化记忆,消灭错别字。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学生描红,及时巩固所学的汉字。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仍不能忘提醒学生写 字的姿势,习惯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细微之处见真情。对词语的理解上,则随课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谴词造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