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时间: 06-20
栏目:反思
反思一: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1.掌握科学的识字规律,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课堂。
汉字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并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指导我们识字、写字、甚至是用字是大有裨益的。汉字难学,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是没有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无奈的表白。
识字7、《木禾米竹》一课主要认识学习的木、禾、米、竹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都是象形字,象形字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和特征而造成的字。象形字能直观地反映字义,所记录的词多为常见的客观事物,学生能够见形知义,一次见识就会印象深刻,好学易记。
因此,课堂教学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这些特点,借助实物图、过渡图(既像事物又像汉字),分析汉字的每一笔像什么,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图到字再从字到图的联系,到达形义结合,见形知义的效果。
2.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课堂。
从教学任务上看,这堂课只要求木、禾、米、竹这四个字会读、会写、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即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若只完成这些任务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就是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
总之,作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反思二: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课堂上这个问题已经讲了,也让学生动手做了,可在学情检测时,发现部分学生的卷面上仍不得分——不会做或做错了,从而影响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决定把这一现象做为一个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讨发现: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思维和生活经历。在课堂上,面对着有个性差异的优、中、差三层学生,靠一个方式说教,学生有的无兴趣学习,记忆不牢固;有的靠死记硬背,虽然当时记住了,但忘记的也很快。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的深浅,与他们在学习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成正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空洞说教,片面统一,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施教。教师的角色应成为课堂的发现者、组织者、引导者,要把握住课堂任务,做到‘堂堂清’。课要上得好懂、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充满乐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动力,才能用心地去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培养能力,才能加深记忆,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的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小学生缺少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科学地利用40分钟,合理调剂听说读写,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马是吃草的动物,草地全是草,怎么课文还说马是一匹瘦马?”初听这个问题很简单,细一想这个问题又和红军过草地的困难紧密相连。于是我便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分四人一组讨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过草地时,大队人马已经把能吃的草全吃光了。”有的说:“草地到处是烂泥潭,有草的地方马不一定可以过去吃。”还有的说:“陈赓、小红军都很疲惫,经过长途跋涉,马也累了、瘦了。”……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又使学生更加了解红军过草地时非常艰难,对小红军为什么三番五次拒绝陈赓的帮助,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这样学习学的扎实,记的牢固。
课堂上,要放手让优生带动差生去学习。教师在旁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如一个问题可先让差生回答,再让优生评价,教师要把握方向,这样比单纯地都由老师去讲解要好的多。我班有一位女生,一开口说话就脸红,有时老师一提问,人未开口眼泪就要流出来的样子,弄得老师们都很为难。其实这位女生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在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每次老师提问我,我都心惊肉跳,我害怕答错了让别人笑话,我是多么地怕老师上课叫我的名啊……老师,请告诉我该怎么办?”于是我走访了这位学生的家长,知道该生家庭生活困难,父母都没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学生养成胆小怕事内向的心理。我多次和她谈心,打消她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我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让她回答,鼓励她大胆发言,及时地给予表扬。小组讨论时试着让她练习说话,声音由小到大,慢慢地,她能自己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了。有一次学习《可爱的草塘》这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抓住了草塘的什么特点来写草塘的美?”这位女生大胆地站起来说:“是绿。”多不容易啊,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这目光使该女生彻底改变了以前内向惧怕心理,逐渐成了班里的一名优秀生。
近一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探索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学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对中层生和差生来说,能让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安慰。教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只要在教学中立足实情,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让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反思三: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进行语文主题教学时,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将工作反思如下:
一、培养学生语文主题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我们的主题学习丛书是《情归故乡》和《生活是一本书》这两册。每一主题我都选一篇或两篇精讲,其他的学生自学,把学习心得记在主题学习本上,然后小组之间互评互改,相互改进。
三、用好主题学习自主预习记录本
《自主预习记录本》依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装饰封面,命名。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可互换预习本浏览,实际上是知识的互换,知识的补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读中悟主题学习材料的精髓
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见解阐述独到,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使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随着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反思四: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木禾米竹》整篇课文把图画、古文字与象形字对应起来,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这几个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学生大部分会读、会认。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本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故事、汉字演变、看图画识字。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每个字都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时为了增加趣味,一开始我引入了“仓颉造字”这个神话故事,告诉学生我们的象形字有264个之多,学生都来了兴趣,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在有图到形再到汉子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有趣。同时,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还补充了扩词、用词造句的训练内容,强化了应用文字的能力。学生不但准确地记住了该字,还会用自己的方法去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中,给学生补充“木字加一笔”、“用木字旁组新字”,拓展学生识字,是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
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拓展识字环节设计有些单一,还应该在“趣”上多思多想,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1.掌握科学的识字规律,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课堂。
汉字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并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指导我们识字、写字、甚至是用字是大有裨益的。汉字难学,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是没有用科学的识字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无奈的表白。
识字7、《木禾米竹》一课主要认识学习的木、禾、米、竹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都是象形字,象形字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和特征而造成的字。象形字能直观地反映字义,所记录的词多为常见的客观事物,学生能够见形知义,一次见识就会印象深刻,好学易记。
因此,课堂教学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这些特点,借助实物图、过渡图(既像事物又像汉字),分析汉字的每一笔像什么,帮助学生建立起从图到字再从字到图的联系,到达形义结合,见形知义的效果。
2.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一个丰富的课堂。
从教学任务上看,这堂课只要求木、禾、米、竹这四个字会读、会写、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即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若只完成这些任务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也就是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
总之,作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反思二: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课堂上这个问题已经讲了,也让学生动手做了,可在学情检测时,发现部分学生的卷面上仍不得分——不会做或做错了,从而影响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决定把这一现象做为一个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讨发现: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思维和生活经历。在课堂上,面对着有个性差异的优、中、差三层学生,靠一个方式说教,学生有的无兴趣学习,记忆不牢固;有的靠死记硬背,虽然当时记住了,但忘记的也很快。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的深浅,与他们在学习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成正比。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空洞说教,片面统一,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施教。教师的角色应成为课堂的发现者、组织者、引导者,要把握住课堂任务,做到‘堂堂清’。课要上得好懂、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充满乐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动力,才能用心地去发散思维,开拓创新,培养能力,才能加深记忆,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的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小学生缺少持久集中精神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科学地利用40分钟,合理调剂听说读写,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以消除学生疲劳厌倦之心理。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讨论,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竭力思索,畅所欲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马是吃草的动物,草地全是草,怎么课文还说马是一匹瘦马?”初听这个问题很简单,细一想这个问题又和红军过草地的困难紧密相连。于是我便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分四人一组讨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起,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过草地时,大队人马已经把能吃的草全吃光了。”有的说:“草地到处是烂泥潭,有草的地方马不一定可以过去吃。”还有的说:“陈赓、小红军都很疲惫,经过长途跋涉,马也累了、瘦了。”……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又使学生更加了解红军过草地时非常艰难,对小红军为什么三番五次拒绝陈赓的帮助,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这样学习学的扎实,记的牢固。
课堂上,要放手让优生带动差生去学习。教师在旁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如一个问题可先让差生回答,再让优生评价,教师要把握方向,这样比单纯地都由老师去讲解要好的多。我班有一位女生,一开口说话就脸红,有时老师一提问,人未开口眼泪就要流出来的样子,弄得老师们都很为难。其实这位女生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在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每次老师提问我,我都心惊肉跳,我害怕答错了让别人笑话,我是多么地怕老师上课叫我的名啊……老师,请告诉我该怎么办?”于是我走访了这位学生的家长,知道该生家庭生活困难,父母都没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学生养成胆小怕事内向的心理。我多次和她谈心,打消她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我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让她回答,鼓励她大胆发言,及时地给予表扬。小组讨论时试着让她练习说话,声音由小到大,慢慢地,她能自己举手要求回答问题了。有一次学习《可爱的草塘》这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抓住了草塘的什么特点来写草塘的美?”这位女生大胆地站起来说:“是绿。”多不容易啊,同学们都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这目光使该女生彻底改变了以前内向惧怕心理,逐渐成了班里的一名优秀生。
近一年来,我一直在不断探索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学生的成绩也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对中层生和差生来说,能让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安慰。教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只要在教学中立足实情,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让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反思三: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单元主题为一个学习整体,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进行语文主题教学时,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将工作反思如下:
一、培养学生语文主题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主题学习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我们的主题学习丛书是《情归故乡》和《生活是一本书》这两册。每一主题我都选一篇或两篇精讲,其他的学生自学,把学习心得记在主题学习本上,然后小组之间互评互改,相互改进。
三、用好主题学习自主预习记录本
《自主预习记录本》依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装饰封面,命名。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可互换预习本浏览,实际上是知识的互换,知识的补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读中悟主题学习材料的精髓
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见解阐述独到,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使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随着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这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反思四:木禾米竹教学反思
《木禾米竹》整篇课文把图画、古文字与象形字对应起来,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这几个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学生大部分会读、会认。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本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故事、汉字演变、看图画识字。让学生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每个字都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时为了增加趣味,一开始我引入了“仓颉造字”这个神话故事,告诉学生我们的象形字有264个之多,学生都来了兴趣,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在有图到形再到汉子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有趣。同时,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还补充了扩词、用词造句的训练内容,强化了应用文字的能力。学生不但准确地记住了该字,还会用自己的方法去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中,给学生补充“木字加一笔”、“用木字旁组新字”,拓展学生识字,是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
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拓展识字环节设计有些单一,还应该在“趣”上多思多想,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