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江南春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反思二:江南春教学反思
话题与问题有所不同,话题是一个大的阅读背景的构建,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手段,从而推动话题的深入。所以,话题忌碎、小,话题要与文本主旨,文章中心直接关联。构建的话题如果直奔文章中心,这样的对话更有价值,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深度,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江南春一课时,我原本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推进式,零碎而显繁琐。后来阅读参考了一些网上教案后进行了修改,整堂课就构建了这样两个话题:
1、分别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诗人抓住了江南哪些特有的景物来写江南春色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的阅读对话就显得有的放矢,课堂结构步骤干净利落,简明轻快。学生也能学有所得。
反思三: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诗体,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反思四:江南春教学反思
今天教《江南春》感觉很糟。
教学步骤:一、读诗将诗读熟。2、引导学生质疑,找出自己读懂的词句。3、疏通诗意。4、背诵5、拓展相关江南春天的诗。
在第二步骤,学生提出“江南”“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词不理解。首先他们提问的“江南”一词就出乎我的意料。我讲“江南”是长江以南(顾名思义),包括江苏的常州、江阴、常熟、无锡、苏州;浙江的杭州等,还有福建的一部分。古诗中的“江南”是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更多是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让学生回忆了一下白居易的《忆江南》,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下课了,到百度里一搜才知道还讲错了一点。原来,百度里说“江南”包括的地方还有江西的上饶和浙江绍兴等地,福建不在其中.。古诗不好上。
诗歌教学,朗读与意境的体悟是重点。所以设计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与韵味,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语感。重点之二是带领学生了解诗意,解读画面,进而体悟诗情诗境,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因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所以对这首诗的争论各种声音都有,写景还是讽喻?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江南大地,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屋宇重重、悠远古老的佛寺,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以我把本诗定位于写景诗,但后两句诗延伸的历史背景也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的。
基于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我将本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及诗人对江南美丽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唐诗宋词,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预设的重难点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课确实是一堂真实实在的课而非表演课,我一直认为,一堂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上课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上会收获什么,这都是备课时教者应重点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朗读,注重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诗歌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是高年级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了诗歌相关知识的梳理,而自制的课件也能清晰地体现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思路:这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反思二:江南春教学反思
话题与问题有所不同,话题是一个大的阅读背景的构建,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手段,从而推动话题的深入。所以,话题忌碎、小,话题要与文本主旨,文章中心直接关联。构建的话题如果直奔文章中心,这样的对话更有价值,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深度,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江南春一课时,我原本设计的问题是逐步推进式,零碎而显繁琐。后来阅读参考了一些网上教案后进行了修改,整堂课就构建了这样两个话题:
1、分别找出诗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诗人抓住了江南哪些特有的景物来写江南春色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的阅读对话就显得有的放矢,课堂结构步骤干净利落,简明轻快。学生也能学有所得。
反思三:江南春教学反思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境交互,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诗体,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时,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听音乐朗诵等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到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
反思四:江南春教学反思
今天教《江南春》感觉很糟。
教学步骤:一、读诗将诗读熟。2、引导学生质疑,找出自己读懂的词句。3、疏通诗意。4、背诵5、拓展相关江南春天的诗。
在第二步骤,学生提出“江南”“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词不理解。首先他们提问的“江南”一词就出乎我的意料。我讲“江南”是长江以南(顾名思义),包括江苏的常州、江阴、常熟、无锡、苏州;浙江的杭州等,还有福建的一部分。古诗中的“江南”是一个大概的地理概念,更多是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让学生回忆了一下白居易的《忆江南》,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下课了,到百度里一搜才知道还讲错了一点。原来,百度里说“江南”包括的地方还有江西的上饶和浙江绍兴等地,福建不在其中.。古诗不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