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 06-14
栏目:反思
反思一: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反思二: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在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反思三: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由于在开学初就让孩子们背诵了这首古诗,所以读准字音的时间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弃这美轮美奂的《江南》,所以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调整为诵读。课后反思整堂课,有三处较为出彩的设计,对学生诵读、理解古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乐,入情入境。
“同学们,能背《江南》吗?”“能——”
“那你们想看看《江南》吗?”“想——”
伴着优美的古典乐曲,一叶小舟驶入眼帘,秀美少女浅笑盈盈,乘舟徐徐穿过满池无边翠绿的莲叶,仔细采撷半睡的粉莲……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似乎被这美景惊呆了。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配乐的范读,短短几句小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声地跟着诵读起来。整个课堂似乎顷刻间移到了莲池边。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三、品读美文,拓展深化。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写莲的诗篇:(唐)王昌龄《采莲曲》,同样配画配乐让学生欣赏。可能他们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并不准确、深刻,可是从孩子们饶有兴味的诵读中,看得出江南、莲池、古诗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反思四: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单元中的第三课,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优美。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不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反思二: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在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反思三: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由于在开学初就让孩子们背诵了这首古诗,所以读准字音的时间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弃这美轮美奂的《江南》,所以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调整为诵读。课后反思整堂课,有三处较为出彩的设计,对学生诵读、理解古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乐,入情入境。
“同学们,能背《江南》吗?”“能——”
“那你们想看看《江南》吗?”“想——”
伴着优美的古典乐曲,一叶小舟驶入眼帘,秀美少女浅笑盈盈,乘舟徐徐穿过满池无边翠绿的莲叶,仔细采撷半睡的粉莲……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似乎被这美景惊呆了。抓住这个时机,我播放了配乐的范读,短短几句小诗读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声地跟着诵读起来。整个课堂似乎顷刻间移到了莲池边。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三、品读美文,拓展深化。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写莲的诗篇:(唐)王昌龄《采莲曲》,同样配画配乐让学生欣赏。可能他们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并不准确、深刻,可是从孩子们饶有兴味的诵读中,看得出江南、莲池、古诗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反思四: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单元中的第三课,描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意境优美。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