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几张长椅教学反思

时间: 06-14 栏目:反思
反思一:几张长椅教学反思

《几张长椅》,看题目就觉得很有意思,长椅和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几张长椅”是一个引子,通过研究需要几张长椅才能满足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座位这个条件,来引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基础是:1、学生学习了口算有余数除法;2、学生有了简单的收集信息的能力;3、学生之间已经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把重点落在:让学生从实际情节中收集整理信息、建模,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求得正确的商和余数,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需将答案回到实际中去进行审核、处理,对计算结果的处理需要用“进一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复习引入——初步感知——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先从学生刚刚结束的秋游活动引入:“我们班有39个小朋友,8个小朋友一组去坐船,要分几组才能都坐上船呢?”学生根据活动时的安排,很快说出了是5组,我接着再问:“那不是有40个人了?怎么回事?”学生在此根据实际情况,说出了第5组只有7个人。利用学生熟悉的活动来引入新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发现剩余的结果也要编一组,可以初步感知在商的基础上要“加一”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动机。

在感知活动中,我把情景设计成学生看演出,安排座位,请大家讨论并且算一算每班需要几张长椅,(一张长椅坐4人)

班级人数

二(1)32人

二(2)35人

二(3)36人

二(4)37人

长椅数

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知要“加一”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每种情形都要在商的基础上“加一”的,所以在应用环节中我又设计了买卡片的环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当钱不够的时候是不能在商的基础上“加一”的。

本节课遵循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反思二:几张长椅教学反思

《几张长椅》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实际情节中收集整理信息、建模,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并求得正确的商和余数,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需将答案回到实际中去进行审核、处理,对计算结果的处理需要用“进一法”。《几张长椅》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由于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对口算方法基本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理解题意、小组讨论、进行计算,最后再回到实际中处理,得出正确答案。本节课的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多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从而理解为什么要“加1”的问题。

整堂课的设计分成“情景引入——新知探究——实际应用——拓展新知”四个环节,教学设计遵循了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从本节课的反馈和作业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何时“加1”,何时不需要“加1”还是有混淆,单位写错的也比较多。今后再上这节课的话,在这节课之前先上一节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的新授课,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书写格式,并注意单位名称。对于“加1”问题的应用题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加深认识,避免混淆。


反思三:几张长椅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鸡蛋、铃铛来引入新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剩余的结果也要装一盒或一袋,可以初步感知在商的基础上要“加一”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为学生提供环境、条件的创造者,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让学生讨论、辨别,得出结论,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收获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学生理解“加一”问题的基础上,让他们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学习体系。

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是本堂课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