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各人眼中的20教学反思

时间: 06-12 栏目:反思
反思一:各人眼中的20教学反思

《各人眼中的20》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一组一组地计数来构造20;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分割20,渗透集合思想;让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渗透乘法知识。其教学重点与难点:用各种方法分割数的集合及表示方法。

由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引入新知——探索新知——运用新知——发展新知”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

第一部分导入,利用“看两可图”导入新课,学生感到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一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为他们新知学习创设了良好学习情境。

第二、三部分探究新知及运用新知,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合作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让他们圈一圈,来探索用各种方法来分割20的集合,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各种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解,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不足之处:对于一年级学生所定的教学要求过高,特别是最后部分让学生摆一摆并记录来讲,对于中等及以下学生较难完成。在对于数字的表达上,应养成学生先圈后表达的习惯,并要以简明的方式教会学生表达。


反思二:各人眼中的20教学反思

《各人眼中的20》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一种数学活动内容。其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引入新知,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入,马兰花的游戏中所存在的每朵花要一样的花瓣数这个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成几份,每份一样,正好分完的思想,这就是几个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以具体形象的事例导入,为他们新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小巧准备的蛋糕是怎样的。学生们利用他们学过的几个几个数的知识来描述20可以看作几个几;第二步是大家动手圈一圈,在实践中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同时通过组内互相说一说来反馈信息的准确性;第三步通过和学生一起整理操作中所得到的结果,使学生体会到答案的规律性,以及一对相似答案之间的异同。

对于双语目标的实施,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过程。数学课中,不乏一些经常使用的情景设计和课堂常规用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直观形象和操作性强的环节,学生可通过教具、借助教师的表情、姿态、演示体会外语的意义,使双语教学的开展适应了学科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将语言表达和实物直观结合起来,通过表情、手势、肢体、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感到,作为非英语专业教师,因英语功底不深,语言能力不强,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弱,而造成师生交流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英语知识的扩充和再学习,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针对性地找与所教科目有关的英语书籍来读,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常用语汇,还可以多跟英语教师请教。通过课堂的实践,我增强了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信心,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业余时间,我也收集了很多与数学学科的有关专用词汇,根据实践的情况,要用什么就学什么,这样学到的东西也就比较容易记住了。


反思三:各人眼中的20教学反思

《各人眼中的20》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一种数学活动内容。其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体验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引入新知--探索新知--运用新知--发展新知”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

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课开始从一幅画引入,有的看到的是花瓶,有的看到的是两张脸,也有的看到的是一个沙漏……,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发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从这个现象引申到数学学习中,激活了他们的原认知,孩子不再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注重用多元思维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探究状态,为后续的主动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在认知冲突中学会新的本领

这节课的学习旨在为以后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在连加的算式中,如果加数都相同,可以表示成几个几连加。在引入这一新的表达方式时,没有强求如何读,而是先让学生读“2+2+2+2+2+2+2+2+2+2=20”这个算式,学生边读边笑,他们发现算式太长,不小心会漏掉或多数,有的小朋友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掰着记住2的个数。当他们发现运用原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在问题时,教学新的表达方式可谓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对于“5+5+5+5=20”和“4+4+4+4+4=20”这两个算式,他们都能正确地表达。然而对于“10+10=20”这个算式,有的学生也用“连加”表示,有的学生表示反对,因为只有两个加数,所以更正为“相加”更合适。真佩服一年级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中不断巩固与提高

学生要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表示成几个几连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练习不再成为学习的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同时对新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3+3+3+6能不能用几个几连加?学生一开始有点困难,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可以表示成5个3连加,追问哪儿有5个3,小朋友自信满满,他们发现6可以看成2个3,加上原有的3个3,合起来是5个3。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心境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学生尽享发现和创造的快乐,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