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时间: 09-01
栏目:反思
反思一: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可能是第一节的聊天课起了作用,学生对这第一节正式的地理课还是比较期待的,再加上是与宇宙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这一节的设计趣味性和科学性都很重要!
我用温总理的一段演讲为导入,“2007年的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报告厅向全体师生作了一段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那是没有未来的。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那么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下天空,到浩瀚的宇宙深处去看看我们的地球!”可能是我的语调特别的激昂,我刚讲完,学生就鼓起掌来,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情绪立马就被带动了。
我基本是按照“什么是宇宙——宇宙的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天体——天体系统”的顺序来讲解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介绍天体的过程中,讲了一些书本上没介绍但学生很感兴趣的天体,比如流星和彗星等,用时一分钟左右。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人造天体,当我问到“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算不算天体?”,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是天体,我不否定亦不肯定,而是请他们说出理由,学生的理由是它们不是自然形成的,于是我让他们把天体的定义读了一遍,问他们定义中有没有提到天体必须是自然形成的,学生开始疑惑,此时再讲解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并简单讲解了一下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天体。讲到天体系统,因为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立志学理,所以我简单说了下万有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学生的互动就变得很积极。为了让学生感受宇宙是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有序的物质世界,我突发奇想地使用了一种类似催眠法的教学,我请学生安静地闭上双眼,只去感受我说的话,大致说的是:“此时,我们在地球上的某个教室中,约38.4万千米处月亮正在绕着地球转,而同时地球也在绕着太阳转,镜头拉长,太阳也在运动,它在绕着银河系转,镜头继续拉长,整个宇宙都在有序地运转着。。。。。。”语调要柔和清晰,语速别太快,本来只是想试试这种方法,结果学生很配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聚焦太阳系,论证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过渡比较花心思的想了下,尽可能简洁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我基本上全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的。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及顺序,地球和小行星带的位置时,插入了很多顺口溜和脑筋急转弯,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关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我采用的是,我给论点,他们利用书本上的图表信息来找论据证明的方法进行学生活动。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我用了比赛的形式,比什么呢?我特别强调:我们比的是谁获取信息的能力强!高一新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同学们都变的紧张而积极!
最后一部分“存在生命的星球”,我首先强调了一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我的切入点是我们自身。“我们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存在,难道大家一点都不好奇么?生命为什么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地球?”让学生感受到这部分内容与自己的关系原来如此密切,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结尾,我引用了教参上的一段话:“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的确具有巧妙性和小概率性,但是仅就银河系而言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假如每百万颗恒星周围就有一颗行星存在生命条件的话,那我们可以说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么?”引出外星人的话题,让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相关资料。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但45分钟正好可以讲完,节奏可能有点快,有些部分用时有点长了,但重点还是有突出,比如天体系统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学生活动比较顺利,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可能因为是第一节课吧。语速还是要再慢点,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第二节的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加油,陈老师!
反思二: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反思三: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06.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习巩固化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进步。
反思四: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可能是第一节的聊天课起了作用,学生对这第一节正式的地理课还是比较期待的,再加上是与宇宙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这一节的设计趣味性和科学性都很重要!
我用温总理的一段演讲为导入,“2007年的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报告厅向全体师生作了一段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如果只关心脚下的事,那是没有未来的。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那么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下天空,到浩瀚的宇宙深处去看看我们的地球!”可能是我的语调特别的激昂,我刚讲完,学生就鼓起掌来,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情绪立马就被带动了。
我基本是按照“什么是宇宙——宇宙的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天体——天体系统”的顺序来讲解第一部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介绍天体的过程中,讲了一些书本上没介绍但学生很感兴趣的天体,比如流星和彗星等,用时一分钟左右。用设问的方式引出人造天体,当我问到“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算不算天体?”,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是天体,我不否定亦不肯定,而是请他们说出理由,学生的理由是它们不是自然形成的,于是我让他们把天体的定义读了一遍,问他们定义中有没有提到天体必须是自然形成的,学生开始疑惑,此时再讲解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并简单讲解了一下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天体。讲到天体系统,因为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立志学理,所以我简单说了下万有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学生的互动就变得很积极。为了让学生感受宇宙是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有序的物质世界,我突发奇想地使用了一种类似催眠法的教学,我请学生安静地闭上双眼,只去感受我说的话,大致说的是:“此时,我们在地球上的某个教室中,约38.4万千米处月亮正在绕着地球转,而同时地球也在绕着太阳转,镜头拉长,太阳也在运动,它在绕着银河系转,镜头继续拉长,整个宇宙都在有序地运转着。。。。。。”语调要柔和清晰,语速别太快,本来只是想试试这种方法,结果学生很配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聚焦太阳系,论证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过渡比较花心思的想了下,尽可能简洁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我基本上全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的。讲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及顺序,地球和小行星带的位置时,插入了很多顺口溜和脑筋急转弯,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关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我采用的是,我给论点,他们利用书本上的图表信息来找论据证明的方法进行学生活动。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我用了比赛的形式,比什么呢?我特别强调:我们比的是谁获取信息的能力强!高一新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同学们都变的紧张而积极!
最后一部分“存在生命的星球”,我首先强调了一下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我的切入点是我们自身。“我们都是鲜活的生命,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存在,难道大家一点都不好奇么?生命为什么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地球?”让学生感受到这部分内容与自己的关系原来如此密切,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结尾,我引用了教参上的一段话:“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的确具有巧妙性和小概率性,但是仅就银河系而言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假如每百万颗恒星周围就有一颗行星存在生命条件的话,那我们可以说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么?”引出外星人的话题,让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相关资料。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但45分钟正好可以讲完,节奏可能有点快,有些部分用时有点长了,但重点还是有突出,比如天体系统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学生活动比较顺利,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可能因为是第一节课吧。语速还是要再慢点,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第二节的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加油,陈老师!
反思二: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反思三: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I属于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有两大块(地球的运动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是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此,对于后面的知识掌握的多少都与学好这两大块有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很低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科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而学生却对这部分其它学科了解得不够。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尤其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根据我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操作,课堂反映出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处理难题的办法:
一、直观印象化
在《地球在宇宙中》中,如果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当中的位置,这样教师觉得太空洞学生也很乏味。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地球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九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强调2006.8.26颁布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加快,并很有兴趣地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天文知识,使得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高中地理非常关键的一堂开头课,为《地球的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巧妙复习巩固化
巧妙复习巩固就是巧妙地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将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地球与地图》知识进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全面的巩固,加强训练,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学习目的。比如我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差甚至“经纬度、经纬线”都很模糊,往往混为一谈。要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必须要知道这部分的内容。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且时间很紧迫。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在讲授新课时穿插渗透复习初中相关知识,让他们将原来的疑惑解决了,也为后面的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而兴奋。
三、基础训练典型化
对于宇宙和地球这部分内容来讲,只靠简单的讲解,简单的看书,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地球运动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最典型的例题,如连江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何安装、楼间距应该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利用时区如何计算区时、飞机应飞行在地球大气层的哪一层为什么?……而且我发现对于基础知识训练,不能训练得太多,而要训练得精,需要给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自己思考,效果才更好。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主要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更如此。对于在我的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要感谢学生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得到反思。目前我总结出了以上几条,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给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会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地进步。
反思四: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