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时间: 06-12 栏目:反思

3、海底鱼的朗读

这段在段式上是一个知识点,它是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安排材料的,先总写了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然后分写了这些鱼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总结出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如果生硬地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学生往往难以接受。于是在学生充分朗读了第一句,体会出成群结队后,我再分别以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来引领学生说话,再说出鱼还有什么样子,然后告诉学生他们已经会写先总后分的文章了。接着让孩子读各种各样的鱼,读出对鱼的喜欢。

4、配乐朗读

海底部分学完,每一部分都进行了入情入境地朗读,那么整体读这段文字很有必要,还原学生一个整体的认识。于是找班级一名朗读特别好的孩子,配上音乐,再次带领学生走进那神秘可爱的海底世界。音乐的魅力是永恒的,流淌在教室里,学生、老师静静中欣赏,那份意境在不言中!

5、贝壳、海龟、海鸟的朗读

在本节课中,重头戏海底部分已经学完,那么关于海滩和海岛两部分的学习,我就以读代讲了,读出海滩中美丽的贝壳吧,那你读读那有趣的海龟吧,西沙群岛还是鸟的天下呢?那你来展现鸟的魅力吧。其中在读“鸟”的一段中,让学生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几个引领的问题后,学生读出了自己的喜爱。

二、落实阅读,促进语文学习

这篇课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在课堂中,我进行了以下阅读练习1、关于修辞手法的学习

第三自然段中对于珊瑚的描写是典型的比喻手法,当老师提问:“这里把珊瑚比喻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出:“把珊瑚比喻成了绽开的花朵和分支的鹿角。”“想看看那绽开的花朵和分支的鹿角是什么样子的吗?”于是出示形象的图片,“真像啊!”这是学生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啊,像这样两种事物有相似之处,那么就可以把其中一种比喻成另外一种,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接下来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珊瑚图片,然让学生说说它们像什么?学生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

本课中有一处夸张句,那就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老师提问:“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生:“不是的,如果真那样,鱼就会死的,它没有活动的空间了。”

师:是啊,那作者为什么夸大了事实呢?

生:他想告诉我们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

师:说得真好,作者为了说明那里的鱼多,所以用这样夸大事实的句子来说明鱼很多,这是什么写法呢?

生:这就是夸张。

师:对,这就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它也是修辞手法之一。谁来读读这个夸张句子。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夸张的特点。

3总分总构段方式的学习

此文中描写鱼的段落是运用“总分总”写法,另外全篇文章也是用总分总的方法进行写作的。

在学习描写“鱼”的段落时候,我教给学生运用总分的方式说话,这在前面有所交代,当结束全文的教学时,我把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提问:“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立刻找出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老师立刻总结,像这样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写它如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最后总结它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的写法就是……学生接“总分总”的写法。以后我们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课结束了,可思考并没有结束,每篇文章可挖掘的东西有很多,如果教授给学生更是一门艺术,平时上课,我们不可能这样精雕细刻,但也要把重要的知识点准确地传授给孩子们,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绽放永久的魅力!


反思五: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他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本文语句优美,适宜在读中感悟,读中感受美丽富饶。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如何在读中把西沙群岛美的味道读出来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自由读,充分酝酿情感。

课伊始,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自由体会,自由遨游美丽的西沙群岛。让学生在读中了解文本。果然,短短的几分钟自由读,给学生以充分酝酿的时间。你看,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的学生读得犹如游客般神往,有的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更有的学生好像当了一回导游……到我提问的时候,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课文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的?”学生大概的内容已经明晰了,而且回答各不相同,尖子生还用自己的话回答。例如:1、西沙群岛的海水很特别,你看,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吸引的许多游人的目光。2、西沙群岛的为什么颜色各不相同呢?哦,原来都是海底犯的错,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3、西沙群岛美在珊瑚,美在鱼儿,美在贝壳,美在海岛。4、西沙群岛的鸟是一宝……这是自由读的好处,既酝酿了情感,又感知了文本。

二、默读,整理思考。

无声的朗读(默读)有助于人的思考。让学生默读,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理思考。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极好机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抓住默读的机会,多让学生默读。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描写鱼那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鱼有哪些样子,除了这些样子外,还有哪些样子?学生在默读时,足足花了六分钟,其实读这部分内容只需花一到两分钟,但学生却花了六分钟,为什么呢?因为学生需要时间思考。花了六分钟,得到的是超越六分钟的效果。你看:1、还有的像打醉拳,摇摇摆摆的;2、还有的像一朵朵的花朵,五颜六色的;3、我这是圣诞树,鱼的尾巴就像树叶,一摆一摆的;4、我的是旅游帽,帽的边是鱼的眼睛,帽的身子就是鱼的身子……如果教师花六分钟向学生讲解,能使学生产生如此神奇的想象吗?可见,默读是无声的,但效果却在不言中。

三、互读,交流提高。

互读分为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两种。生生互读,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读一读海水那一段。学生读有差异,但读中有提高。就把镜头瞄向刘颖思这一组吧!先是张文杰读,他的朗读实在不敢恭维,感情不到位倒也原谅,但是字音不准,真让人失望!见怪不怪;接下来是黄健城读,不错,音准,还有感情;到邹芷晴的时候,声音太小了;到刘颖思读,听者是一种享受,她的声音清晰,咬字准确,感情到位。听完了,让四个孩子自由练读,随后再读一次,效果截然不同:张文杰字音不准的毛病基本改正,原来他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读错的音偷偷的纠正了;其他的三个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优点顺手拈来,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这就是互读,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方式。

总之,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读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完美,又或者学生读的字音不正确,但读能让学生酝酿情感、思考、交流提高等。所以课中有读,学生足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