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2)

时间: 06-12 栏目:反思
让学生通过对这段内容的解读,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愁不仅仅是愁自己,愁家乡,更是愁国家的命运,愁百姓的疾苦,层次分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但对诗情、诗境的领会还不够。我认为到了中高年级,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是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在后两者有所着力。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一般停留在意义的解释,而诗的薏蕴却没被挖掘出来。“诗无达诂”,如果我们一字一字地解释,诗意就没有了,诗只剩下枯燥的文字。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抓诗眼、悟诗情、入诗境的方法。所以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读古诗,初步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初步感受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愁绪。我们要把能读到的尽量就读并且抓这首诗的诗眼,围绕“愁”来展开教学。

我通过观看这节名师课后,认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五: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自己浓浓的愁绪。本诗意境悠远,情感复杂,感受诗中的“愁绪”,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要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课文的图画、诗意惆怅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 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  

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学习古诗时朗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要注意形式多样,注意对“情感”“意境”“画面感”的把握。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再到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学生们带着不同的目标,一次次充分朗读诗文,层层深入了解诗意,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由于学生阅历浅,尽管在教学中反复读,并结合作者的经历引导讲解,但是学生对“愁”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由此说明在小学生的诗文教学中,引导启发不到位,还需要进一步的钻研,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