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
时间: 01-20
栏目:反思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一: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包括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以丰富的想像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并联系学生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本单元一篇美丽富有人文性的的童话。有着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孩子,“影子”陪伴他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带给他快乐温暖,让他重见光明。文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工具性,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赞美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人性美,并学习在关爱別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指导朗读,读赏结合,设置情境,情感熏陶,探究主旨。
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影子帮助盲孩子重见光明”的33-49节,“无数只萤火虫组成明亮美丽的灯光唤回影子”的61-64节,“盲孩子重见光明”的79-83节。在指导理解本段的感情基调后,采用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四种形式,配合音乐《雨的印记》渲染气氛进行朗读感悟。争取每一次的朗读都能让孩子与作者达到一次情感的共鸣。
读赏结合的环节中,师生合作探究赏析语言,体悟情感。重点赏析了叠词、拟声词、动词,品味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设置情境的环节中,我请孩子配合闭上眼睛,谈及感受,再描述多媒体上出现的绚烂花朵的画面,再请他们睁开眼睛,欣赏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下盲人对光明的渴望痛苦与无助,让孩子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
情感熏陶贯穿整节课,教师的深情的表述,语言简洁有感染力,音乐的渲染,无不带给孩子们以感动。
探究主旨的环节中,教师设问:“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明确了形象的象征意义,主旨探究水到渠成。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因此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
反思中有几处亮点。
1、指导朗读 声情并茂
在指导朗读的环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指导比较到位,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特别是两段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朗读中,因为音乐渲染,孩子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的朗读中,全班饰演“好多好多萤火虫”,使感动的气氛达到高潮。
2、思维灵动 亲和自然
赏析语段时,孩子提到了“影子常常牵着忙孩子的手”中的“牵”,为了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牵”所包含的影子的爱,我走到一个孩子跟前温和的说:“让我牵着你的手,请你不要拒绝我。”孩子配合着伸出手来,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牵”包含“主动”之意。盲孩子和影子亲密无间的画面跃然纸上。
探究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环节,本以为孩子会在探究主题时需要探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遇到了障碍,于是,我小心的问孩子们:“需要讨论吗?”他们同样真诚的点头回应着我,那一刻,我喜欢上了这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最终,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准确地把握了童话中重要形象的象征义。
3、文本解读 层层递进
在文本解读中,设置问题时,我用三个问题引导孩子循序渐进理清思路领悟内容。为层层深入探究主题做铺垫。
三个问题是:盲孩子寂寞体现在哪里?谁帮助盲孩子走出了困境?盲孩子的生活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巧妙过渡 设置情境
为了避免多数教师将设置情境用于导语的设计,我安排在“了解童话开端的盲孩子生活状况”时,让学生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为下一个文本解读的问题“谁帮助盲孩子走出困境”做铺垫。
5、精心铺垫 探究主题
本文的主题举例在研讨与练习中,为了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理解主题,设置了问题“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
6、拓展延伸 情感交流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多数孩子都做了短暂的表达。
7、教师示范 读写结合
“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活动中有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明确思路并规范语言;接着引导孩子即兴抒写,最后配乐表达,我给予每一个表达的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了被肯定的幸福感。
8、板书设计 简洁却不简单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开课时,我用竖体字先写上了“盲孩子”,接着在“盲孩子”的左面影子的区域内写上了竖体“影子”,以字象形。“盲孩子”的右面横体写上了“萤火虫”,以表现萤火虫的数量之多。最后,以“天使”的简画,表达影子和萤火虫的爱包围了盲孩子,改变了他的命运。影子和萤火虫像盲孩子的的翅膀带他走出黑暗。
虽然上课过程中,有不少的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因为进入情境有点慢,赏析“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时,没有请学生个读,弱化了深刻体会盲孩子所处困境的悲伤和寂寞之情。另外,在板书“天使”简画时,因为画工拙劣,没有表现出意象的特点,也没有解说。
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初一的孩子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2500多字的童话,我在时间安排上略紧,品味赏析诗一样的语言时间安排过少。
在精心准备这节课时,我得到了同事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说,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育之路漫漫修远,我自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我会把设计这节评优课的钻研探索的精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继续享受人文的课堂,动感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慢慢成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二:
这堂课,从收集资料开始设计到最后一次上完,整整用了四周。这四周中,心情跌宕起伏,落差最大时不亚于坐了一次过山车。一讲二讲三讲,一次比一次上得差,第二次上完时,姚老师严肃地对我说:“怎么会上得那么糟糕!”我简直是抱头鼠窜。到了第三讲,勉强完成了,但依然没有感觉,崔老师安慰我:“别紧张,出去上课上到这样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十二月四号去北仑,我紧张地满手都是汗,这是第四次上课,原本也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次课,但吴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周二去东吴镇中学上课,于是就有了第五课。每一次上课我都怕,上得不好,怕让人失望,那时候,我希望听到的是肯定。
五节课都结束了,在这五节课中,许多老师都给过我帮助,有鼓励、有批评也有肯定。当这五节课结束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一个上课的老师来说,批评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这四周,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三: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四: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浅显,篇幅较长。对于这样一篇人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上出新意,上出实质的内容,于我而言确实是一项挑战。最初的时候,什么头绪都没有,虽然已经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仍不知从何下手。无奈,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沉入课文去解读,慢慢地我理出了头绪,渐渐地找到了感觉。
一、童话需要抓住童话特点教学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抓住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童话本身就是为儿童创作的,它往往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所以在上童话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应该以仰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该低下身子,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去倾听童话,理解童话。也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我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力求简炼,让孩子有话说,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童话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仅语言很美,故事也很美,情感也很美,如何带领初一的学生领略童话的这种美,成了我在教学设计之初遇到的难题,最终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朗读,美文需要美读,通过读来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通过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学机智
先前已经按照童话的特点,完成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将教学设计付诸真正的课堂实践?精心准备的课堂预设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例如我有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了盲孩子的快乐?”对于这个问题我将课文当中凡是与快乐相关的文字都做了一定的预设,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个人的教育机智尚未成熟;二是希望把问题设置于自己能够掌握的框架之内。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预设有的时候是很有必要的,这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
虽然预设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但课堂面对的毕竟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里我还想说说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虽然我对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盲孩子?”作了较为充分的预设,但在课堂一开始,学生的回答就超出了我的预设,我先前想的是学生会说“寂寞、不幸、痛苦、孤独”,然后我再将他们引到虽然这是一个寂寞的盲孩子,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可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却一下子将热爱生活说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品味盲孩子的寂寞,如何分析盲孩子热爱生活呢?我后来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盲孩子,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盲孩子的寂寞以及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仍然热爱着生活。这是我的处理方式,但现在想来似乎显得生硬,为什么不可以先讲盲孩子热爱生活,然后再用一个问题过渡到寂寞呢?这可能还涉及到一个课堂机智的问题,就我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你的预设多么充分,但还是有许多动态生成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包括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以丰富的想像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并联系学生的生活,深入理解课文,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本单元一篇美丽富有人文性的的童话。有着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孩子,“影子”陪伴他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带给他快乐温暖,让他重见光明。文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工具性,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赞美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人性美,并学习在关爱別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指导朗读,读赏结合,设置情境,情感熏陶,探究主旨。
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影子帮助盲孩子重见光明”的33-49节,“无数只萤火虫组成明亮美丽的灯光唤回影子”的61-64节,“盲孩子重见光明”的79-83节。在指导理解本段的感情基调后,采用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四种形式,配合音乐《雨的印记》渲染气氛进行朗读感悟。争取每一次的朗读都能让孩子与作者达到一次情感的共鸣。
读赏结合的环节中,师生合作探究赏析语言,体悟情感。重点赏析了叠词、拟声词、动词,品味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设置情境的环节中,我请孩子配合闭上眼睛,谈及感受,再描述多媒体上出现的绚烂花朵的画面,再请他们睁开眼睛,欣赏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下盲人对光明的渴望痛苦与无助,让孩子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
情感熏陶贯穿整节课,教师的深情的表述,语言简洁有感染力,音乐的渲染,无不带给孩子们以感动。
探究主旨的环节中,教师设问:“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明确了形象的象征意义,主旨探究水到渠成。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因此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
反思中有几处亮点。
1、指导朗读 声情并茂
在指导朗读的环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指导比较到位,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特别是两段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朗读中,因为音乐渲染,孩子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的朗读中,全班饰演“好多好多萤火虫”,使感动的气氛达到高潮。
2、思维灵动 亲和自然
赏析语段时,孩子提到了“影子常常牵着忙孩子的手”中的“牵”,为了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牵”所包含的影子的爱,我走到一个孩子跟前温和的说:“让我牵着你的手,请你不要拒绝我。”孩子配合着伸出手来,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牵”包含“主动”之意。盲孩子和影子亲密无间的画面跃然纸上。
探究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环节,本以为孩子会在探究主题时需要探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遇到了障碍,于是,我小心的问孩子们:“需要讨论吗?”他们同样真诚的点头回应着我,那一刻,我喜欢上了这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最终,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准确地把握了童话中重要形象的象征义。
3、文本解读 层层递进
在文本解读中,设置问题时,我用三个问题引导孩子循序渐进理清思路领悟内容。为层层深入探究主题做铺垫。
三个问题是:盲孩子寂寞体现在哪里?谁帮助盲孩子走出了困境?盲孩子的生活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巧妙过渡 设置情境
为了避免多数教师将设置情境用于导语的设计,我安排在“了解童话开端的盲孩子生活状况”时,让学生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为下一个文本解读的问题“谁帮助盲孩子走出困境”做铺垫。
5、精心铺垫 探究主题
本文的主题举例在研讨与练习中,为了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理解主题,设置了问题“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
6、拓展延伸 情感交流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多数孩子都做了短暂的表达。
7、教师示范 读写结合
“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活动中有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明确思路并规范语言;接着引导孩子即兴抒写,最后配乐表达,我给予每一个表达的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了被肯定的幸福感。
8、板书设计 简洁却不简单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开课时,我用竖体字先写上了“盲孩子”,接着在“盲孩子”的左面影子的区域内写上了竖体“影子”,以字象形。“盲孩子”的右面横体写上了“萤火虫”,以表现萤火虫的数量之多。最后,以“天使”的简画,表达影子和萤火虫的爱包围了盲孩子,改变了他的命运。影子和萤火虫像盲孩子的的翅膀带他走出黑暗。
虽然上课过程中,有不少的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因为进入情境有点慢,赏析“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时,没有请学生个读,弱化了深刻体会盲孩子所处困境的悲伤和寂寞之情。另外,在板书“天使”简画时,因为画工拙劣,没有表现出意象的特点,也没有解说。
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初一的孩子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2500多字的童话,我在时间安排上略紧,品味赏析诗一样的语言时间安排过少。
在精心准备这节课时,我得到了同事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说,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育之路漫漫修远,我自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我会把设计这节评优课的钻研探索的精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继续享受人文的课堂,动感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慢慢成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二:
这堂课,从收集资料开始设计到最后一次上完,整整用了四周。这四周中,心情跌宕起伏,落差最大时不亚于坐了一次过山车。一讲二讲三讲,一次比一次上得差,第二次上完时,姚老师严肃地对我说:“怎么会上得那么糟糕!”我简直是抱头鼠窜。到了第三讲,勉强完成了,但依然没有感觉,崔老师安慰我:“别紧张,出去上课上到这样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十二月四号去北仑,我紧张地满手都是汗,这是第四次上课,原本也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次课,但吴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周二去东吴镇中学上课,于是就有了第五课。每一次上课我都怕,上得不好,怕让人失望,那时候,我希望听到的是肯定。
五节课都结束了,在这五节课中,许多老师都给过我帮助,有鼓励、有批评也有肯定。当这五节课结束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一个上课的老师来说,批评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这四周,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三: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四: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浅显,篇幅较长。对于这样一篇人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上出新意,上出实质的内容,于我而言确实是一项挑战。最初的时候,什么头绪都没有,虽然已经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但仍不知从何下手。无奈,只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沉入课文去解读,慢慢地我理出了头绪,渐渐地找到了感觉。
一、童话需要抓住童话特点教学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就应该抓住童话的特点进行教学。童话本身就是为儿童创作的,它往往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所以在上童话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应该以仰视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应该低下身子,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去倾听童话,理解童话。也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我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力求简炼,让孩子有话说,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童话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仅语言很美,故事也很美,情感也很美,如何带领初一的学生领略童话的这种美,成了我在教学设计之初遇到的难题,最终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朗读,美文需要美读,通过读来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通过品味文章的字词和句子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学机智
先前已经按照童话的特点,完成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将教学设计付诸真正的课堂实践?精心准备的课堂预设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用。例如我有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了盲孩子的快乐?”对于这个问题我将课文当中凡是与快乐相关的文字都做了一定的预设,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个人的教育机智尚未成熟;二是希望把问题设置于自己能够掌握的框架之内。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预设有的时候是很有必要的,这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
虽然预设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但课堂面对的毕竟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里我还想说说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虽然我对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盲孩子?”作了较为充分的预设,但在课堂一开始,学生的回答就超出了我的预设,我先前想的是学生会说“寂寞、不幸、痛苦、孤独”,然后我再将他们引到虽然这是一个寂寞的盲孩子,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可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却一下子将热爱生活说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品味盲孩子的寂寞,如何分析盲孩子热爱生活呢?我后来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盲孩子,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盲孩子的寂寞以及在黑暗的世界里,他仍然热爱着生活。这是我的处理方式,但现在想来似乎显得生硬,为什么不可以先讲盲孩子热爱生活,然后再用一个问题过渡到寂寞呢?这可能还涉及到一个课堂机智的问题,就我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学机智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你的预设多么充分,但还是有许多动态生成的内容,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