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2)

时间: 01-14 栏目:反思

    所以对于这堂课,我做了这样设想,教学内容上,学生通过这节课对这篇小说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原来这“孤独之旅”就是杜小康在经历了恐惧、孤独变得坚强的心灵成长之旅,能够感悟到挫折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能正确认识挫折。
    1、请认真阅读文章,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杜小康的心理成长过程
    2、细读文本,分别找出并品析反映杜小康心理状态的词句,在文中划出并做好批注,每个心理不少于两处。
    3、《孤独之旅》这个题目是作者后加的,请你再读课文,也来拟一标题。
    (1)你拟的标题是:
    (2)你拟题的理由:
    (3)比较作者的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我觉得我的这堂课,课堂上就是一个讨论、展现思想成果的过程,学生们都是在打有准备的仗,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心理成长过程”和“换标题,比较标题”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对“孤独之旅”含义的理解也很透彻了。这堂课下来,我自己也感觉到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创设情景还不够,也因为这一课只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赏”,尤其是结尾那激动人心的语言描写,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五:

    《孤独之旅》是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要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不要过分成人化。因此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和解读文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首先由歌曲《小小少年》导入,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很激动,这样自然地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很快融入文本,走近文本,掌握大意 ,在感知文意之后,我打破往常教学小说的模式,寻找设计问题的切入点,从文题入手,设计了下面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孤独之旅》指谁的孤独之旅?为什么?杜小康的孤独是什么?请用具体地情节说明。杜小康的经历给了你那些启示?请用富含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孤独的理解。带着这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通过自主、合作,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相应的答案,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显得轻松、有余,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特别是对孤独含义的理解,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语句优美且含义深刻,让我大开眼界,很是惊奇。可见巧妙的切入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并且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自然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也不乏德育教育,这是我教学中较为成功的地方。然而在教学这张画纸也有很多败笔,留下很多遗憾,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有些方面包办代替较多,直接给了学生的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探究环境描写对主题和人物所起的作用方面,肤浅、不深入、不透彻,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应该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见解,在拓展延伸方面更是一个空白,需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注重这一问题,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