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冰心诗四首教学反思

时间: 01-12 栏目:反思
冰心诗四首教学反思一: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给学生上了《冰心诗四首》中的《母亲》和《纸船——寄母亲》两首诗歌。首先我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我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唱,我自己深情地唱完了这首歌,同时给他们简单介绍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要内容。然后问同学们孟郊的《游子吟》学过吗?同学们回答学过,我起了头,同学们一起背诵了起来。
    等学生 背诵完以后,我接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是娘的心头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了一块肉,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我做了一个调查,问同学们是否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我让记住自己母亲生日的同学举起手,全班四十八人,有二十五个人举起了手。我又问记得自己生日的同学请举起手,全班全都高高举起了手。我又问你们的生日谁记得给自己的母亲买过礼物的,没人回答。我说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我们以后要记住在自己生日时不要忘了对母亲说声谢谢,记得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母亲买个小礼物。同时给他们讲了日本孩子都会在自己生日那天将所有的零花钱拿出来给母亲买份礼物感恩母亲。
    然后我导入了冰心的《母亲》这首诗的学习。我先示范朗读,让他们注意停顿,注意节奏,把握感情。然后请同学朗读。然后齐读。接着分析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分析理解的很到位。分析完这首诗,我接着说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那么作为儿女的我们又该如何感恩回报母亲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作家冰心是如何感恩回报母亲的。从而引入第二首诗的学习。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对诗歌内容感情的分析理解也很到位。
    一节课顺利完成了两首诗的教学任务。
    反思:虽然导入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但我想这种教育是长期的,可能会对学生将来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他们知道如何感恩母亲,回报母亲的爱。


冰心诗四首教学反思二:

    今天上午我上了《冰心诗四首》中的《母亲》和《纸船》。  
    首先,我用母爱的定义来导入新课,并简要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讨论掌握“躲”字的作用,文章的主题,所运用的修辞等重点知识。  
    再朗读全文,细细品味语言,并过渡到第二首诗《纸船》的教学。分男生、女生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其次,让学生归纳各节的内容,提炼诗的主旨,引入古诗《游子吟》,深入诗的情感。  
    最后,让学生朗读两首诗,仔细揣摩和辨析这两首诗的区别,相互讨论交流,老师再作总结。  
    一、导入更新。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导入,如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母爱的诗作、故事等。学生一下子就背出了《游子吟》还要“孟母三迁”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重点字的突出分析。《母亲》中的诗眼“躲”、“只”字和《纸船》的诗眼“抛”字,通过让学生讨论能否用其他字来代替从而突现诗的主题。学生表现也非常活跃,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  
    三、加强朗读训练,师生评点。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并通过全体学生、全体男生、女生、小组、个人等形式进行朗读,并让学生来点评,从中体会诗的情感。  
    四、问题的拓展训练,向生活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怎样来报答母亲,感恩母爱?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决心。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鼓励学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为父母干些实事。  
    通过上课,我觉得启发很大,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中应注意,做好教学设计诗取得课堂实效的前提。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来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首先要熟悉教材,即“备教材”,在吃透课文的情况下,结合学段,单元等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更系统更完整。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预习的情况来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设计中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可行性。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


冰心诗四首教学反思三:

    《冰心诗四首》里面的四首小诗还是很简单的,学生理解应该不是很难。我个人觉得只要稍微点一点一些词的特殊意思,修辞手法什么的就行,不要讲得支离破碎。《纸船》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多朗诵朗诵;《成功的花》和《嫩绿的芽儿》这两首诗其实以他们的水平,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可以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理解。
    整堂课同学们读朗诵的时候表现很积极,可能是和昨天的朗诵表演有关。但是活过头了,班级秩序有点乱。这帮孩子正处于给点阳光就灿烂得不行了的年龄阶段。一讲点什么有趣的,或者让他们推荐朗读什么的,就显得活跃有余、稳重不足。下课后,我在想,到底是要活跃一些还是稳重一些?其实我知道,不过就是一句话:该活跃时活跃,该稳重稳重。可是人世间很多道理都可以套用这个句式,但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把握好这个度也是一门艺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