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教学反思(2)
时间: 11-24
栏目:反思
权利呢?这种权利不但课堂上要还给学生,而且课前放权更为重要。于是我就从上过的班级中挑选课前准备好的孩子,让他们来介绍捕捉蚂蚁的经验,给学生鼓劲,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避免了捕捉中的盲目行为,很快顺利地完成了准备任务。并且,学生还为自己的意外收获感到格外高兴。魏小来对我说:“老师,这回我看到了飞蚁。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呢,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蚂蚁在交配的时候会长出翅膀,变成了飞蚁。”邹天伦还对我说:“老师,我把蚂蚁捉到后拿回家去养,结果发现蚂蚁又生出了小蚂蚁。”其他同学马上纠正他,“不对,小蚂蚁是用卵孵化出来的。”
看到学生们那股较真的劲头,听到学生们讲述的关于蚂蚁的新鲜事儿,我真庆幸自己坚持把探究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孩子们,也真正理解了课标中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重要性。
2.科学方法和程序的培养非常重要
这次讲《蚂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科学文件夹引导学生去填写。我设训‘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最想知道关于蚂蚁的什么事?
(21怎样做才能知道?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不知道的是什么?
(5)你准备怎么办?
这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科学探究的程序中。同时,我还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探究放大镜、实物展台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仪器只有使用得当时,才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感悟出研究科学是要讲究方法的。
3.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许你会认为训练表达,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这样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别说是在课程正逐渐走向综合化的今天,就是在过去,因为学科的关系,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有时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如常规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说完整话,说话要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先交待设计的意图,接着再介绍实验所用的器材、方法与步骤。汇报观察或实验结果时,要先讲清条件,再说出现象,接着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推导出结论。实际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推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就表明他的思维也是清晰的。
4.以情境育情商,加强平等交流
现代科学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面孔,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确实,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人的感情存在。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蚂蚁》一课时,随着对蚂蚁认识的深入,我有意引导学生们把蚂蚁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还让学生跟蚂蚁做走迷宫的游戏。在创设的蚂蚁走水上迷宫游戏中,学生们刚一看到惊慌失措的小蚂蚁时,有的着急,有的却觉得好玩。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是水上迷宫中的小蚂蚁,让他们说出此情此景中的小蚂蚁会想什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蚂蚁的感情。在这样平等的感情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珍惜生命、爱惜小动物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将产生影响。
5.运用主题探究式科学教学模式来展开师生双边的探究、交流活动
主题探究是我自己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由“确定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案——实
施探究过程——交流探究发现——得出探究结论”五个部分组成。我在教学活动中就是按照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去展开师生双边的探究和交流活动的。事实证明它也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教材要不要看以及什么时候看的问题;科学文件夹怎样妥善处理的问题等。非常诚恳地希望能有机会就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篇五:蚂蚁的教学反思
上完《蚂蚁》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自由读)“他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课后题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在此点作为切入角度我出示6个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也肯定,同时指其不足。我想: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品析,还把写作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我让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蚂蚁》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创造。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看到学生们那股较真的劲头,听到学生们讲述的关于蚂蚁的新鲜事儿,我真庆幸自己坚持把探究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孩子们,也真正理解了课标中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重要性。
2.科学方法和程序的培养非常重要
这次讲《蚂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科学文件夹引导学生去填写。我设训‘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最想知道关于蚂蚁的什么事?
(21怎样做才能知道?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不知道的是什么?
(5)你准备怎么办?
这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科学探究的程序中。同时,我还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探究放大镜、实物展台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仪器只有使用得当时,才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感悟出研究科学是要讲究方法的。
3.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许你会认为训练表达,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这样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别说是在课程正逐渐走向综合化的今天,就是在过去,因为学科的关系,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有时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如常规训练中要强调让学生说完整话,说话要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先交待设计的意图,接着再介绍实验所用的器材、方法与步骤。汇报观察或实验结果时,要先讲清条件,再说出现象,接着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推导出结论。实际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推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就表明他的思维也是清晰的。
4.以情境育情商,加强平等交流
现代科学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面孔,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确实,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人的感情存在。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蚂蚁》一课时,随着对蚂蚁认识的深入,我有意引导学生们把蚂蚁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还让学生跟蚂蚁做走迷宫的游戏。在创设的蚂蚁走水上迷宫游戏中,学生们刚一看到惊慌失措的小蚂蚁时,有的着急,有的却觉得好玩。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是水上迷宫中的小蚂蚁,让他们说出此情此景中的小蚂蚁会想什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蚂蚁的感情。在这样平等的感情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珍惜生命、爱惜小动物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将产生影响。
5.运用主题探究式科学教学模式来展开师生双边的探究、交流活动
主题探究是我自己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由“确定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案——实
施探究过程——交流探究发现——得出探究结论”五个部分组成。我在教学活动中就是按照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去展开师生双边的探究和交流活动的。事实证明它也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教材要不要看以及什么时候看的问题;科学文件夹怎样妥善处理的问题等。非常诚恳地希望能有机会就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篇五:蚂蚁的教学反思
上完《蚂蚁》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自由读)“他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课后题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在黑板上贴小问号的形式激发学生质疑。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把小问号逐一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是研究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在此点作为切入角度我出示6个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也肯定,同时指其不足。我想: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除了引导学生读文品析,还把写作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我让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四、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蚂蚁》一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创造。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