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卷饼作文
1家乡的卷饼
周末的这一天,妈妈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着了正在写作业的我。她问我:“好久都没有吃卷饼了吧,想吃卷饼吗?”我莫名其妙地点点头。我看是妈妈自己想吃吧——这句话我当然没有说出来。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习惯,就说说我的家乡丽水吧!这里每逢到端午,就会有赛龙舟、吃粽子、吃卷饼的习惯,主要以老饼为主,说起卷饼,它的幕后还有个小故事呢!我们就不一一详谈了。
记得以前过端午的时候,买饼皮的人真是络绎不绝,卖饼皮的人笑得合不拢嘴,还不忘把饼皮的价格给提上去,真是贵到抽筋呐。不过物以稀为贵嘛!
说到饼皮的做法,那可是要有一定功夫的,做饼皮一般选用上好的富强面粉,在不同的气候加入不等量的盐分。要是加多了,太咸,不好吃。加盐只不过是加强饼皮的韧性而已。水份的掌握也很重要,太薄太稀都要看你掌握水分的多少了。市场上的饼皮都是现做现卖的,小时候的我总感觉他在耍猴似的,呆呆地望着做饼皮的人身旁隔上一个大盆子,里面装的都是面糊,在面前的煤气搁一块铁板,从大盆子里抓一把面糊,往滚烫的铁板上一抹,不大不小,刚刚好是一个圈。卷饼里头总得藏些什么吧?说起饼皮的内容,那可是丰富极了,无所不包,除了带汤的,带刺的,带骨头的。当然如果你要吃卷饼的馅必须得把菜切成条状,以便包装。
吃卷饼还有好多的讲究,吃卷饼也就只求个饱。现在一家人正围着餐桌议论着呢!
2家乡的美味——土豆丝卷饼
今年夏天去了河北、昌黎的姐姐家,在姐姐家小住了半个月,姐姐不只一次的提到了家乡的美味小吃——土豆丝卷饼,还说当年她怀孕时最想吃的就是土豆丝卷饼……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东部的一个边陲小镇上,小镇不仅盛产优质长焰煤,油菜、小麦还有土豆。优质长焰煤是这个小镇上的工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油菜和小麦是小镇上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离家在外的人最念念不忘的确是土豆,最情有独钟的确是土豆丝卷饼,因为谁都不会忘记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不会忘记每人每月只有8斤白面、3两油的日子,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吃上一顿土豆丝卷饼就像今天的孩子去吃肯德基、麦当劳一样高兴。
小时候,我和姐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帮母亲做土豆丝卷饼,为了早点把土豆丝卷饼吃到嘴里,我们姐妹俩早早从地窑里选大小适中的优质土豆,去皮、切丝、然后用水泡上。母亲则提前用热水和好面放在案板上醒着,面醒得差不多了,母亲就把土豆丝里的淀粉洗去控干,然后用急火翻炒,那个时候炒土豆丝的调料就是油、葱花、咸盐和味精。但母亲确能把火候拿捏得很好,她总是把葱花在锅里爆得味道很浓、很香时再放土豆丝,然后急急的边翻炒边往土豆丝里淋水,直到熟了为止,她炒的土豆丝不仅咸淡可口,软硬适中,而且土豆丝里的汁收得恰到好处,你卷在饼里,咬一口汁液横流、清香宜人,但汁液绝不会渗到饼外。
接下来就是烙饼了,母亲把醒好的面搓成手心大小的小面饼,两个合在一起时中间刷一点豆油压实,在用擀面杖擀成平底锅大小的薄饼,放在平底锅里烙,上面善上锅盖,这样饼就不会硬,两三分钟后,薄饼的两面都变得微黄就可以启锅了,然后装在盘子里,顺着刷油的痕迹轻轻一撕就变成薄薄的两张饼了。
最后一步就是铺开薄饼卷上土豆丝开吃了,这是没什么讲究的,怎么方便怎么卷,怎么应手怎么吃,母亲烙一张,我们吃两张,母亲烙两张我们吃四张,不知道那时候是母亲做的饭太好吃了,还是我们的肚子太空了呢,都快吃到肚皮外去了,才肯放下碗筷跑出去玩,多年以后再想起当年吃土豆丝卷饼的事,什么场景都一一再现,唯独找不到母亲吃饼的记忆……想起儿时的贪嘴和傻气就会对老妈说:“妈,你说我们咋那么不懂事呢?妈,那时候你生气不?”母亲笑着说:“我那时候就是想让你们吃饱了,你们吃饱了,我就不饿了……”唉!这就是一颗母亲的心,母亲的心永远都那么透明,那么无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市场上随处都能买到土豆丝卷饼了,炒土豆丝也不再是简单的油、盐、葱花了,而是要加入肉丝,彩椒、蒜苗、花椒粉之类的东西,烙饼用的面粉里已加入鸡鸡蛋,卷饼的时候要加入蒜蓉酱、香菜、辣椒油等。如今的土豆丝卷饼早已成为我们家乡的一道特色小吃了,无论是外地来的游客,还是离乡的游子,都忘不了去品一份土豆丝卷饼。而我总是怀着一种别样的心情买上两份。与母亲一起品尝,母亲也总是边夸市场上的土豆丝卷饼做得好,边一点儿不剩的吃掉它,岁月苍老了母亲的容颜,确苍老不了母亲对儿女那颗宽厚、慈爱的心……
我常想:世上的美味有千百种,也许土豆丝卷饼最廉价,但它醇厚的香味饱含着一颗母亲无私的心。所以,无论岁月怎样更迭,时光怎样流逝,我对土豆丝卷饼的那份情怀确依然如故!
3端午的卷饼
汪曾祺老先生写过一篇《端午的鸭蛋》,因入选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而广为人知,所以每每提及“端午”,就首先想到汪老先生,想到他的“端午的鸭蛋”,而使不少人不敢下笔去写“端午”的那些事。
也是机缘巧合,因为援疆,所以,今年没能在家过端午,又因新和县里组织军民包粽子等端午系列活动,才引发缕缕乡情,想起家乡的端午美味——“卷饼”,才敢斗胆提笔对家乡的端午以及卷饼闲话一二。
在我们家乡丽水,端午节不只在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而是五月初一至初五都属于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和很多地方一样,已渐渐消淡。说也惭愧,长这么大我还没在现场看过赛龙舟,虽然家乡是秀山丽水绿水环绕;家里也没在端午节插过菖蒲或是艾条,我还是在工作后看见同事在门楣上插菖蒲才知晓端午还有这个习俗;端午粽子嘛倒是吃过,但那也是外婆那一辈的老人家才会在端午节包粽子(在我们家乡,过年包粽子才是王道),年轻一辈都是吃卷饼过端午的。
我只在家乡见过、吃过卷饼。在杭州上大学时,每到端午就想吃卷饼。大家都知道嘉兴的粽子很有名,但是吃过嘉兴粽子后还是没有过端午的感觉,解不了乡愁啊。怎么办呢,杭州没有卷饼卖啊,而且大学生嘛身上也没几个钱。我们一宿舍三个丽水同学,找到一个卖天津鸡蛋饼的铺子,只因天津鸡蛋饼与家乡卷饼形似,于是每人买了两个鸡蛋饼,那一个端午,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鸡蛋饼,不觉寒酸,反而是意满心足。
相信大家都吃过洋快餐店里的鸡肉卷,家乡的卷饼就与那鸡肉卷相似。外面一层面皮,里面包着各式各样的菜。面皮是卷烤鸭的面皮的超大版,直径大概有30厘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人家不会去摊面皮,都是图省力街上买来。面皮上包卷的菜以时令素菜为主,都是由女主人现炒好的,口味清淡,常见的有如豆芽、豇豆、洋葱、茭白丝、苋菜、油炸粉丝、蛋丝、猪皮、白切肉等等各色菜,用碟子一装,能满满的摆上一桌。挑上自己爱吃的菜放在面皮上,封住一头,卷成圆柱形,就可以入口啦。有时候菜放的太多了,就会卷出一个“大肚婆”或者干脆面皮撑破;有时候封口没有封好,又会使菜从底下漏出或者干脆漏出一些汤汁,不得不慌忙用嘴去吸嘬,留下一副狼狈样,也留下一片欢声笑语。卷饼一般都是现卷现吃,吃的就是那份新鲜、爽快,和大口吃菜大口喝酒的豪气,以及那许许多多的意外小插曲。
今年大概是吃不上卷饼了,只能在这里画饼充饥,聊以慰藉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