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扶贫调研活动总结

时间: 05-22 栏目:总结

1xxxx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及阶段性总结

根据组织要求,于4月1日到村报到并开始驻村工作。到岗后,立即与县派第一书记及村书记、两委成员、党员、困难群众、富裕农户及工商业户分别座谈了解,实地走访调查XXX地域分布、地形地貌、道路规划、乡俗民情、村居建设、村规民约等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对全村的组织建设、居民居住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制约因素等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现对前段时间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人口。全村总人口507人,约160户,总耕地516亩;全村地势较高,80%为山坡薄地,荒山面积区域较广,二次荒山开发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85%,目前可利用土地面积人均

1.7-1.8亩,拥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居民及土地与周边村落有插花式分布。

2、基层组织。XXX班子年龄搭配合理,年龄梯次分布均匀;村级制度健全规范,建有较为完善的村级制度,档案,管理规范,村基层选举、账务管理、议事决策、村级服务及“上代”落实等诸多事项,基本科学有序。支部带头人XXX多年连续当选村支部书记,多年来带领村两委班子围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村民收入和居住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拥有较高的群众威信,为XXX标志性组织领头人。

3、产业发展状况。产业以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黄烟栽培,桔梗、丹参等中药材栽培及附属加工同为村内主要的农业产业,苹果、杏、桃等传统果树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大樱桃、核桃等高效果树即将起步,有一定的群众发展基础。

4、村、民收入情况。村级收入为零。群众主要收入有二。一是土地收入,人均年收入在1500元左右;二是入企打工薪金收入,人均4500元左右。村内共有贫困户20户,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家庭缺少劳动力家庭、培养子女读书家庭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

(二)潜在优势

1、地理优势。XXX距离县城10公里,为镇政府驻地,地势平坦,素有之称,是XXX县县城东扩政策的“门户”区域,也是满足加快乡村小城镇建设条件的主要村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偕邻XXX县经济开发区,众多县域民营大型企业入驻其中,门类多,产品广,对各类人才、劳工需求量大,为带动村民收入提高的潜在“引擎”。

2、劳务优势。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偕邻XXX县老县委老县政府所在地,老一代就有做小买卖,从事小工商业的传统习惯,拥有较为齐全的小手工门类,村民大多拥有建筑施工、特色食品加工、机械修理、电焊钳工等一技之长,并且很多有着家族传承的从商理念,形形色色的从业技能成为本村劳务资源的重大特色。目前全村1171口人,青壮劳动力609口人,拥有一技之长的可挖掘劳动力200余口人,虽然目前大多在附近企业工作挣取薪水,但大多未能实现优势就业,其潜在的劳务优势具有较大的挖掘价值。

3、政策优势。

东XXX村是县城东扩和XXX镇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区域,新XXX第四中学即将落户其中,小城镇建设及县城东扩将会为东XXX村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也将是东XXX村紧抓机遇,大干快上,实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时机。对于东XXX村村民而言,巧抓县镇各种配套政策,围绕完善环境建设、生产基础配套、农业结构调整、三产服务等环节,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服务能力,短期内服务能力和生产水平实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成为可望可及的目标。

4、新兴产业优势。

近年来,随市场经济和社会综合信息的持续变化,给群众思路和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人心思变、人心求富开始逐步付诸于大多数村民的具体行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绿化苗木、大樱桃栽培、保护地高效果树栽培成为有机韭菜产业之外的重大补充,目前各具有相应规模并有逐步扩大之趋势;工业方面已经有传统的家具制造、建筑材料加工等领域逐渐向玻璃纤维、橡筋丝等化工行业转变,群众发展工业的意愿和眼光已经逐步成熟,许多村内的有识之士正积极整合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条件,蓄势待发,务求新的发展;三产服务内容和形式上日趋灵活。家具、装修等入户加工制作、劳务中介、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成为三产服务的新秀,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截止5月12日:

走访老干部3户;

走访老党员3户;

走访困难群众5户;

走访富裕农户3户;

走访工商业户3户;

与村干部分别座谈3人;

与小组长分别座谈4人;

分别了解并确定特困户21户;

为全村更换合作医疗证件506件;

免费赠送科普书籍36本;

免费赠送科普挂图12套;

确定村30眼大口井位置并制定施工方案。

2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暨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东升镇将紧密结合全镇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把扶贫开发工作从“漫灌”升级为“滴灌”,从扶贫对象、扶贫思路、扶贫措施、扶贫管理等四方面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一、基本情况

东升镇位于石首城区东郊,距中心城区12.5公里,东与调关镇交界,南与湖南省华容县相连,西与笔架山办事处毗邻、北枕长江,是石首市最大的乡镇之一,版土面积有174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辖3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一个居委会,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57元。属全省的贫困乡镇,20XX年底,全镇共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99户5024人,其中重点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537人。

二、主要做法

(一)扶贫对象更加精准。按照精准扶贫“六个到户”要求,为使精准扶贫工作做到底数清、账目明,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村情、听取民意、摸清底数,建立精准的贫困人口档案。根据调查情况,结合群众意愿,同时针对农户的个体差异及需求,对每户作出规划,并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完备的电子管理档案。

(二)扶贫思路更加精准。东升镇属省级贫困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其中有4个重点贫困村。在以前的老思路下贫困村发展挑战多、出路少、步子慢。镇党委政府努力把自然条件劣势变成转型为发展优势每个村结合自身特点,谋划好发展思路。例如庄家铺村结合本村处于庄家铺片中心地带,水田较多且处于丘陵地带,重点发展畜牧养殖等产业。该村于20XX年引进富泽牧业有限公司,实行猪――沼――鱼立体养殖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养殖业,这种既符合扶贫开发要求又利于生态保护的产业已经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脱贫新渠道。

(三)扶贫措施更加精准。以精准扶贫为载体,按照“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基础先行、产业攻坚、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强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交通、水利等小康建设六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目标。

1、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巩固西瓜、水产、畜禽等种养规模,扩大野生莲藕、虾稻连作、生态水稻等种养面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贫困对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奖励和支持。

2、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围绕电子商务实践、网络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力争发展农副产品销售电商10家,最大限度的把东升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整合现有农机、农资销售店面,在各村发展1-2家信息化村级服务站,在互联网+农业领域中让更多农民获取更大收益。加快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网络信号全覆盖。

3、实施技能培训扶贫。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创办各类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和带动贫困人口积极参加到专业合作社,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实施就业脱贫。

4、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根据市扶贫攻坚行动方案,在毕家塘、庄家铺、董家剅、陈家铺等4个重点村实行整村推进村,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对各村的交通、信息、能源、饮水、基本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集中扶持,快速推进脱贫改富步伐。

5、实施危房改造扶贫。编制贫困村发展规划,国家危房改造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和贫困户,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配套建设好庄家铺中心村庄、毕家塘新农村建设点,实现贫困户建房贷款进行贴息,全面解决贫困户居住危房改造问题。

6、实施医疗教育扶贫。加大贫困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和医护人员培训力度。扎实开展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贫困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制定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实施“9+3”免费教育,实行贫困户子女学费全免、基本生活费全免以及特惠营养餐政策。

7、实施就业救助扶贫。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对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标准申请社保补贴,其余部分由个人缴纳。建立低保补助标准、五保补助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及时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保障范围,实行动态条件下应保尽保,适时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

8、实施文化事业扶贫。加快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文化下乡行动,开展各种面向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经营活动。以走马岭古城遗址保护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扶贫。

9、实施投资融资扶贫。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目标,将更多的资源投向贫困村贫困户,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权益等作价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全面建立风险金和保险金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实行“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对有需求有项目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扶贫工作管理更加精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扶贫“漫灌”为“滴灌”,实施结对包户扶贫,镇领导班子成员对联系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每人帮扶2—3户贫困户,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党员干部每人负责结对帮扶贫困户1—2户,驻村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为帮扶村兴办实事,市直单位按市要求落实,镇直单位原则上每年投入达到1万元以上,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变,工作队、联村机关干部和村(居、社区)共同落实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帮扶责任机制,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脱贫致富帮扶责任人,重点抓素质提升、项目落实、跟踪服务。

三、工作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减贫摘帽”步伐。按照中、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做好科学定位,谋划好发展思路,进一步实施好产业扶贫项目、编制好“十三五”扶贫规划,推进“减贫摘帽”如期实现和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二是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力实施帮扶工作。在改扶贫“漫灌”为“滴灌”,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基础上,探索完善新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扶贫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建立与贫困农户联结机制,因户施策,责任到干部,帮扶到农户,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三是发挥精准扶贫优势,抓好扶贫政策机遇。通过积极向上申报扶贫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的新亮点,确保把镇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宜居新农村。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制,完善档案管理。强化督查检查机制,帮扶干部每月必须到帮扶户开展工作1次以上,按照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月登记、季调度、年考评指标监测工作机制,重点督查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展措施及效果。

320XX扶贫工作调研总结范文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边界,下辖十个乡镇,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全县总人口52万,其中:农村人口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5%,有19个贫困村,全县现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贫困户12264人,通过调查分析,致贫的原因:1、因家庭劳动力缺少致贫的3820人;2、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致贫的1160人;3、因孤寡残、五保需社会保障致贫4225人;4、其他原因致贫3059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20XX年度上级扶持我县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10万元,安排扶贫计划项目38个,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建水泥公路24条32公里;水利设施4条1350米;绿化、亮化工程1处;文化活动广场9处。近几年来,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通过乡、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努力,全县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出行。随着周围环境的不断美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灯,铺上了水泥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群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我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地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对培训输出学员家庭遇到的困难结对帮扶,为输出人员创造良好的外出的环境。今年我县完成“雨露计划”培训共210人,下拨资金19.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80人,拨付资金12万元,转移就业培训130人,拨付资金7.8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转移就业率达100%,有效的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XX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