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总结
1大鲵增殖放流工作总结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有关精神,依法保护和增殖大鲵资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天然水域的大鲵资源的种群数量,十堰市水产局成立了大鲵增殖放流工作领导小组,在省水产局的指导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鲵增殖放流活动的组织筹备和放流工作。针此次放流活动,总结如下。
一、20XX年十堰市大鲵增殖放流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为了做好增殖放流工作,年初,在制定今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时,即把此项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为切实加强对本次放流工作的领导,市水产局成立以石崇明局长为组长的大鲵增殖放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鲵增殖放流活动的组织筹备和放流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保证增殖放流的成功。
2、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分工明确。领导小组在今年初便制定了《20XX年十堰市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实施方案》,市水产局办公室、产业科、市水生动物防疫检验站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保障了20XX年度大鲵增殖放流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增殖放流全程的监督检查。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苗种来源进行严格的把控,采取询价等方式,确定了十堰市赛武当娃娃鱼繁育中心、竹溪县玉龙大鲵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本次大鲵增殖放流的苗种来源。在苗种投放时,深入竹溪县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采取了不定点、不定数,随机投放的方式,确保所投大鲵苗种安全。同时我局在对苗种进行把关计量、账目处理等各个环节时,组织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场,严防弄虚作假,并有竹溪县公证处公证人员到场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公证,出具公证书。增殖放流结束后,我局委托竹溪县水务局派专人加强对放流区域的执法检查,以保障放流效果。
4、加强后续管理。十堰市水产局负责放流后的监管,具体管理工作由竹溪县水务局负责实施。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生态保护的氛围;二是开展大鲵增殖放流后的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随时掌握资源变动情况,以便进行放流效果的评价;三是在放流后30天内,安排专人巡查,对体质较弱、发生疾病的大鲵苗种进行人工救护;四是加强执法检查,打击偷捕行为,保证增殖放流效果。
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局领导的统筹调度和现场指挥下,本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共计投放15-25公分规格的大鲵500尾,对于恢复当地天然水域的大鲵资源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提高市民和广大渔民生态保护的认识和科学放流的知识水平,减少抢捕、偷捕和乱捕等现象,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从事增殖放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鲵资源的调查、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对增殖放流的区域、规格、数量等进行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规划。在我市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增殖放流体系。
3、鼓励现有良种场进行提档升级。提高我市苗种生产单位的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满足我市乃至周边地区增殖放流所需高标准的水产苗种的需求。
4、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增殖放流效果。寻求各地方政府的支持,逐步健全水产、渔政机构的建设,加强渔业执法能力,确保增殖放流的效果,同时为周边水域生态安全、渔业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2抚松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总结
省渔业局:
20XX年抚松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局职工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水利局局长任组长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同时,按照职责和分工又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即:组织组、安全组、宣传组。制定下发了《抚松县20XX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方案》,并对今年的增殖放流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营造声势,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积极营造一种社会关注支持环境保护、修复增殖抚松县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今年我们邀请了公证处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旨在宣传生态环保意识,扩大宣传教育面,广泛宣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并在放流现场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增强了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抚松县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监管,规范放流行为
为规范抚松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为,确保放流种苗的质量,工作中我们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苗种来源关。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物种,必须来自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和《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应当是本地原种或者子一代,并且放流苗种要进行检验检疫。并与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签订苗种采购合同,明确增殖放流品种、规格、数量和提供时间,明确种质鉴定及检验检疫方式和指标,利用合同在法律层面的约束力,强化增殖放流苗种质量管理。二是严把苗种数量关。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向社会予以公示,并由公证部门现场进行公证,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把放流区域执法关,确保增殖放流效果和质量。为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抚松县水利局
20XX年10月25日
3澧水流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总结
为恢复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有关精神,渔政站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在澧水流域已连续多次组织人工放流活动,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江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对20xx年的人工放流活动,作个简单总结。
一、活动由县渔政站在安排资金5·1万元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经局党委批准后开始实施,
二、对鱼苗的来源,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确定了苗种的供应单位,是一家省级苗种繁育场,符合人工放流质量标准,并通过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合格。
三、严格规范人工放流的工作程序。把关、计量、记帐等各个环节,组织专门的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场,严防弄虚作假;严格按农业部规定的人工放流要点操作;放流后县渔政站派专人对放流区域加强执法检查,有效地保障放流效果。
四、加强人工放流全程监督检查。整个放流过程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过程经过当地公证机构监督并公证;放流所在地的渔民代表也现场参与,同时通过对放流所在地张贴公开材料的方式,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在放流的过程中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使人工放流这一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强了对外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的成果。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局、站领导的统筹调度和现场指挥下,这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此次放流共计投放鱼种110万尾,其中投放白鲢40万尾,鳙鱼30万尾,草鱼20万尾,鳊鱼20万尾。
七、预期达到的效果。此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工作总体看来是满意的,从放流比例看,今年白鲢、鳙鱼投放比例较大,主要是考虑到两者均属滤食性鱼类,有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的特性,进一步改善澧水流域的水质,同时活跃了沿岸城乡水产品市场,促进了渔民的增收,渔业的生态环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八、相关建议:随着放流规模的不断扩大,放流物种的不断增加,人工放流对渔业资源增殖和物种保护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但为巩固和扩大人工放流的成果,要建立长效机制,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加特色经济鱼类苗种和珍稀水生动物苗种,如鲴类鱼种、鲇科鱼种等,还要解决好放流资金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①进行关键物种的增殖放流;②控制对受保护物种的捕捞压力,在科学制定的禁渔时间和区域范围内,控制渔业船只数量及捕捞方式、捕捞物的年龄或体长最低额度,保护幼龄种群等,以确保放流的效果。
所以人工放流需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活动,要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良好氛围,其社会影响也将会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