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干宜兴特产作文500字

时间: 02-08 栏目:话题作文

1宜兴乌饭

提起家乡宜兴的美味,我可是如数家珍:徐舍小酥糖、高塍猪婆肉、和桥豆腐干……其中,我情有独钟的,还要数那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每家每户必做的小吃——乌饭了。

乌饭看上去黑乎乎的,就像煤炭似的,不熟悉它的人,还以为是什么毒药呢。其实不然,如果你俯下身子,凑近乌饭,挥动手儿,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钻入鼻子,沁人心脾。

看花容易绣花难,如果你以为它不过就是一碗用乌米做成的饭,可就大错特错了。它的做法十分复杂,首先要准备好一把洗净的乌饭草头,把它捣碎,把捣出来的汁水倒进水里,随后将早就准备好的糯米浸入水中,泡上一天一夜,原本洁白如雪的糯米,就神奇般地变得乌黑似炭了。接下来的步骤,就和平常煮饭一样了。

既然制作过程如此复杂,那味道肯定也非同寻常了!吃乌饭时,我喜欢先夹起一筷子,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尝它那融合了糯米及乌饭草头的独特清香味道。然后再加上一些白糖,用筷子将白糖与乌米饭充分搅拌均匀,吃起来就会松松软软的、甜甜蜜蜜的,咽下后满口留香,令人回味无穷。每一次吃乌饭我都对它欲罢不能,吃完第一碗,忍不住还要再吃第二碗,真是“此食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哪!

要是经常吃乌饭的话,还能使你清神明目,延缓衰老,留住青春的脚步。

如果你来宜兴的话,千万别忘了去品尝这里特有的乌饭哦!

2宜兴特产——和桥豆腐干

和桥豆腐干作为宜兴特产之一,应该是早已经名扬海内外了。

和桥豆腐干是百年江苏老字号,地方传统特产,和桥豆腐干系列制品产于宜兴市和桥镇,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晚清和桥镇上徽商梅里卿“梅永和”创制。原为方形五香豆腐干,后改为园形,似银元大小,它是选用上等黄豆磨成干花包,因在蒲草编成的蒲包中压成坚实的豆腐干,故带有麻花状花纹,而后经水氽白煮,加盐、糖、酒、茴香、开洋等佐科包煮,浸入调制好的原汁卤汤中,加冰糖浸渍月余以上再出售。由于工艺上采用上榨下压,故有坚韧少水、不易破碎、保质期长等特点。相传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品尝后赞曰“江南一绝”,后又进贡朝庭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定为贡品。

和桥豆腐干口感鲜美、咸而不涩、甜而不腻、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咸津津,回味无穷。现有永和、龙泉、慈圣、和桥酱厂等厂家及品牌。并有五香老油,佳味开洋、苏式卤汁、川味麻辣等新老品种。

并不是吹嘘宜兴的和桥豆腐干如何好吃,但百年老字号毕竟不是乱吹出来的。而且从网上几幅寥寥无几的豆腐干图片可以看出,宜兴人还是比较低调。同时也表明宜兴人对特产的推广也没有其他城市那样热衷。

3风味小酥糖

各地都有名胜的风味小吃,当然我们江南水乡也不例外,这儿的大菜、小吃,举不胜举,但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小酥糖。为什么我对小酥糖那么情有独钟?因为……

小酥糖原产于徐舍,制作工艺成熟于清代中后期。历史上以“裕和泰”南货店制作的小酥糖最为著名。清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被选为宫廷贡品。自此徐舍小酥糖誉满神州,畅销各地。

徐舍小酥糖的传统制作,贵在精选原料,做工考究。先将糯米浸洗蒸熟后榨成汁水,俗称“下汁”,再加麦芽糖并熬成浆,凝成块,做成小酥糖的“骨子”。接着将芝麻洗净、沥干,在石臼里凿碎,然后加入白糖和蒸炒过的干面粉,经过细筛,精制成独此一家的地方特产——徐舍小酥糖。

“裕和泰”最早的店主李幕之,聘请徐才理大师为师傅,其用料精细,工艺精湛,制作的小酥糖深受大众青睐。

“徐舍小酥糖”作为历史久远的食品制作传统工艺,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和艰辛。小酥糖外软里硬的特殊手法,有香、甜、酥、脆、润的特别口感,是名副其实的特色食品。小酥糖在宜兴各地都有卖,所以我每次去商店,总是要买上一大包,拿回家后细细品尝。

怎们样,你心动了吗?还不赶快去买几包小酥糖来过过嘴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