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800字

时间: 02-25 栏目:话题作文

1教育公平,梦想成真

读了《美丽中国,幸福启航》这本书,对于书中提出的教育公平,我感受最深,特别是因为我现在就读于一所农村初中——卸甲初中。

以前我的左邻右舍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读书,因为城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现在他们后悔了,因为党和zf出台政策,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师资力量。你看我们学校就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配有电脑,安装了多功能电子白板。这样我们学习起来就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真正的将我们的视觉听觉集中到课堂,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上课当然是十分高效的。不用说我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会大大提高。再加上我们学校配有专门的理化生实验室、专门的电脑教室、音乐教室……总之,我们感受到在党的关心下,我们的教育设施一点不比城区乃至大城市弱。

教育公平,当然不只体现在教学设备上,还有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不但善教书,而且懂育人。就拿我们班主任陶老师来说吧,她在分班干部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分到了任务,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她都几乎分到了。她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我们就都看到了自己的优点,都争取把自己的潜能给发挥出来!陶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她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学习差就不管他的学习,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成绩非常的好就偏爱他一点,我们在陶老师眼里都是一视同仁,学习不好的,她会努力帮助他们,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好的,她就尽力让他们学的更好。每次小测验乃至一次作业后,陶老师都会把作业错误很多的人叫过去,单独讲给他们听。如果他们听不明白,陶老师会继续讲,一直到他们明白了为止,反正一句话,陶老师对我们大家都是公平的。我为我有这么好的老师而感到骄傲!

其实我们卸中又有哪个老师不是这样呢?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这样的教师,我们学生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由衷地感谢中国gcd,真挚地感激人民zf,衷心的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教育!

美丽中国,幸福启航,教育公平,梦想成真!

2呼唤教育公平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组最近初了一份报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农村学生在著名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减少,为什么比例会减少?原因很简单――农村学生上不起学。我国高校高企的学费成了横在农村学生面前一道高高的铁门槛,迈不过去的农村学子,只能无奈地叠起录取通知书流浪于门槛之外做个“土馒头”。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国的高等教育竟逐渐变成了“贵族教育”的呢?据我所知,这股潮流大抵是从我国开始实行教育改革推行教育产业化时掀起的吧,“教育产业化”原本清心寡欲的学府一夜间被推进了市场的滚滚潮流之中不伦不类地挂上了“教育产业”的牌子,教育成了商品,大学成了产业,于是不得不跟着潮流跑,逐利性带来了高消费,一夜间害苦了农村里的穷学生。

学校不是慈善机构,挂上了“产业”的名号,就负上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学校被迫要高效地把成果供给大市场竞争,要出科研成果自然少不了科研经费,产业化大潮下国家科研补贴这根弱苗哪能抵得住大规模竞争的重负?要得到更多的经费,更充裕的学校运作成本,最终还是不得不向学生要,高收费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每一个提倡教育产业化的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那么说罪魁祸首仍是教育的产业化,教育到底应不应实行产业化?我们都应该想想教育本身的目的。教育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孔夫子带着他的门徒弟子,游历山川,指流逝的河水,发时光与生命之慨叹,他以自身的言行,凭一股“诲人不倦”的热诚,影响了无数追随他的学生,在华夏大地播下了千秋万代国学的种子,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物资匮乏,就是朱自清,冯友兰这样的教授,还和学生一起建宿舍垦菜地,在他们影响之下那一代学生,不但学术功底扎实,而且德馨如兰,这才是教育,才称的大写的“为人师表”,教育除了让人识字学知识,更重要是还须培育人的品格,而这就要求育人者自身的博大和厚德,可是“产业”和“逐利”是并生的,试问在利润的驱使之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如何保持育人者的纯粹?教育产业化用一纸薄薄的学费通知单挡住了农村学子奔往大学的脚步,这是育人么?我们的所谓“教育”除了让他们学会了“不公平”三个大字以外还给了他们什么?是的,我们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然后呢?范围是不是要扩展到社会的不公,生活的不公?那么试问在这种环境下将会为我们的社会“育”出什么样的人?

教育产业化是市场化时代畸形的产物,教育不能够,也不应该产业化,起码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是这样,我们呼唤教育的公平,更希望市场给教育松绑,让它回复自己原本的模样。

3让每个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但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诸多不公平的现象,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整个社会建设。故此,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推行教育公平要在理念上倡导有教无类。早在3000多年前,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开教育公平之先河,不仅对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为当代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放眼当下,“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蓝印章”等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学校和老师用充满歧视意味的“有色教育”将学生区别对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孩子心理上带来挫败感,实乃教育之悲哀。因此,实现教育公平,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一视同仁而非优劣分等,让孩子沐浴在自尊、自信、自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行教育公平要在政策上做到同等对待。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数量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异地高考”已成为需要解决的最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外来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一样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其子女有权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合理合法,是公平正义的回归。异地高考破冰符合民心民意,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进异地高考方案,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浮躁冒进,必须把握机遇,稳步推进。唯此,教育公平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推行教育公平要在资源上实现合理配置。现如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一方面,城市集中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强大的师资团队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却面临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简陋的问题。如此下去,将会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务必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并提高农村师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教育公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只有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破冰异地高考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才能有力推进教育公平,才能让所有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4教育公平: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教育公平在现代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追溯这—价值舰念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古希腊哲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东方文明的圣人孔夫子,者附巴“教育公平”、“法律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有教无类”作为人类理想社会的基础,但这一先人的理想,在近现代才开始成为社会变革目标;各国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努力。

美国建国后实现教育公平的努力历经多年,大的举措就有公立学校运动、进步教育运动和免费学校运动等;日本的国民教育公平也经过了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完善;以色列把教育公平作为立国之本。

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号称尊孔的历代朝廷都没拿教育公平当回事,办学、读书多是民间行为一一私塾,学习是个人博取功名的私事,这一思维影响至今。国民教育制度的引入始自晚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大规模实施。社会动荡使得这—努力充满坎坷,纵有长足进展,仍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距,我们对实现教育公平所需作出的不懈努力要有准备。

可见,实现教育公平除了革新制度外,还需要教育乃至社会意识、理念的更新。爱每一个学生说易做难,不要说嫌贫爱富有违师德,就是把孩子分成聪明孩子、笨孩子,乖孩子、调皮蛋,好孩子、坏孩子也有悖于公平理念。笔者曾读到一篇教育言论,提及“如果一个孩子不擅长琴棋书画,但是他道德完备,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吗?”笔者想再问,如果一个孩子道德不完备,他就不是好孩子啦?道德完备能作为苛求孩子的标准吗?未成年的孩子,调皮、多动、搞恶作剧、不知深浅都是正常的,否则还黑教育干什么?把孩子从小就分层划等,那些被认为是笨孩子,不听话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成绩不靠前、升学无望的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公正待遇,就被边缘化,甚至被排出主流,这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人生的戕害,对社会造成的隐患都是不可小视的。

实现教育公平也不是教育界一家的责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大背景。当年如果没有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没有马丁-路德·金牧师等志士付出血的代价,美国消除学校种族隔离制度就很难成功。同样道理,当今中国实现教育公平,也离不开缩小城乡差距、尊重劳动者等实现社会公平的系统工程。改革就意味着机会、资源的再分配,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这就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笔者曾发问,为什么许多家长抬头痛骂应试教育折磨孩子,低头又领着孩子报班加课,去钻营加分的门道?一位高学历的年轻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不兢是这样上来的吗?!”这类思维不破除,改革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