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炉山的作文
1香炉山游记
十一期间,我和家人一起乘着大客车,去游览宾县那山清水秀的香炉山。
香炉山坐落在黑龙江省宾县南端,相距哈尔滨八十公里,海拔约八百米。
来到香炉山那大门前,抬头仰望香炉山,形似香炉,也许这就是名字的由来吧!我们走在土路上,地上总会出现一些树根或者石头挡住你的去路,只要你稍一不留神,你就会被它们所绊倒。四周静悄悄的,唯有那树叶“沙沙”的声音。风儿轻轻一吹,无数片落叶从天而落,落在那清澈的小溪里,落在那长满了青苔的石头上,真是别有一番美丽。这个幽静而又美丽的风景,真是难以形容。这分明是一幅山水画,一幅大自然绘制的绝美的秋山画!忽然,身子突然失去了平衡,随着一声惨叫,我被那长长的树根绊倒了,但我并不在意,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走。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线天”。一线天是一条小路,旁边是突出的山壁,所以只能低着头慢慢向前走。走过了一线天之后,通过“顺须爬”就可以到达山顶。
我望了望,不禁吓了一跳——这条路不但没有人工建设的木台阶,而且也足有七十五度角,几乎直上直下,只靠人徒步的力量是肯定上不去的,简直是天方夜谭。还好,有暴露在土外的树根和一些石头,还有些木护栏。我看见有许多人在下面向上望着,好像不敢上去的样子,还有人干脆直接沿着另一条路下山了。我犹豫不决,心想:这样陡的山,我能爬上去吗?恩,我一定可以的,加油!我给我自己鼓劲,一点一点向上爬。到最后的时候,由于我脚没站稳,踩了个空,所以险些掉下去,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之上,放眼俯瞰,景物尽收眼底,头上是朵朵白云,透彻的蓝天,脚下是山,耳畔是风,真是壮观!漫山遍野,五颜六色,层林尽染,有苍翠生机不减的绿色,有赤红如丹艳若云霞的红色,有晶莹剔透澄黄如金的黄色,有不妖不媚深沉成熟的紫色,它们互相掺杂,把这整个秋山涂抹得妙趣天成,斑斓无限。这时,我又想起站在山脚下,不敢爬到山顶上的人。我轻蔑地冷笑几声,虽说这条路困难重重,但最后仍会有最美的景致——成功的喜悦,也许,人生也就如此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得彩虹?
下山时,还有一个铁索桥,它十分吓人,下面是山涧,好像一不小心就能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心惊胆战地走过了铁索桥,虽然摇摇晃晃,但踩得实些,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像人走向成功的过程,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着,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离成功只差几步之遥。如果你想投机取巧,想走捷径,那你永远也看不到真正的美景,看不到成功的美,只会留下遗憾。回头俯望,你才会觉得后悔莫及。脚下一滑,让我回过神来。这下山路颇滑,真是防不胜防啊!
最后,我带着征服了香炉山的喜悦和无限的感慨,恋恋不舍地走出了龙门,告别了香炉山。
2美丽的香炉山
我喜欢美丽动人的香炉山,奇妙无穷的千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还是喜欢香炉山那美丽动人的景色。
在秋天是爬香炉山最好的季节。在远方看香炉山,它像一只正在烧起熊熊大火,又好像一个正好的小草帽,还好似双龙共同戏珠子。此时的山颜色也非常漂亮。是黑、绿、黄、红、紫色相间的颜色,真美呀!
来到了山脚,山中路的泥土发出芳香的味道,山中的花也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风把小草吹的一点一点的,好像在向游客们招手。
到了山中,山中的小溪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常常变换调子,溪儿也很凉爽,仿佛是一个很大的避暑山庄;溪儿的味道也很甘甜,大口大口的喝上几口,保证让你从上到下都舒服的不得了;溪儿还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山上还有两棵非常特别的树。一棵叫四姑娘树,是色树。另外一棵叫四兄弟树,是核桃树。树的名字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有四个枝干而得来的吧!这些树真壮啊,各个枝干都像健壮的男人;这些树真粗啊,一个枝干好像有锅口一样粗;这些树真秀啊,树枝强壮、树叶繁茂。
走到半山腰了,山中的寺庙显而易见,走进去一个个佛像摆放在眼前,大家上去各个拜访,想涂个吉利。佛像一个个端庄的样子,真威武呀!出了庙,前面是一排排的参天大树立在眼前。此时的路已经不是泥土的了而是沙石路了。
到了山顶,在山顶上俯视,香炉山的景色大半收眼在底。在山脚下四周有白白的墙,红红的房顶的农家小屋。在农家小屋的周围有一大块农田,农田里有金黄的玉米、油菜,白白的萝卜,时不时还传来一些农民伯伯的笑声,好像是遇到了好收成了。在旁边还有美丽的树林,现在正是绿、黄、红、色相间之时,树林里有松树、枫树和杨树等。
啊!香炉山真美啊,真使人流连忘返啊!
3神奇的香炉山
说起中国的名山,当推“三山五岳”,“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在我的家乡,连界镇船石村,也有一座神奇的山,祖辈们都称它为“香炉山”。
说起“香炉山”,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是当年太上老君路经此地时,手上的香炉掉落在这里,后来变成了一座像香炉的山峰,于是人们便称它为“香炉山”。香炉山位于连界镇西南方向的周家湾,距离连界镇镇上约5公里。东南方比邻古寨“四六寨”,西南方是有名的“俩母山”。
想起孩提时经常攀登的“香炉山”,时隔近20年没去过了,是否还是当年的样子呢?我甚是怀念。
上周六无事,带着同样好奇的儿子早上9点从镇上驱车出发,途径船石湖,过桥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一直往前走,不到30分钟便到达了我的老家--周家湾。接着的路只能步行了,于是把车停在公路边一家小卖部前,和儿子徒步前进。
直行大约600米,就到达了山脚下的一个废弃煤矿,沿着煤矿右侧的崎岖小路走5分钟左右便来到了上山的陡峭石梯路,石梯路全部是在山腰上依山而建成,抬首望去仿佛是一条通天的梯子。牵着儿子,战战兢兢地一级一级爬上“天梯”,便来到山峰的第二层--二岩。这里树木林立,杂草丛生,昔日的路已经被茂盛的杂草全部覆盖了。幸好之前准备了一根木棒,借助木棒边拔开杂草边慢慢前进,感觉像是蜗牛在爬。
20分钟后终于到了山峰的第一层脚下--拗口。只有在这里,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落差才最小,只有10米左右,因此我们很快就爬上了第一层山峰。此时,我俩都已经满头大汗,于是决定休息一会儿。从这里驻足远望,山下的公路已经呈了一条弯曲的白色带子。10分钟后我们继续前行,沿着山脊前行约500米终于看见了期盼已久的香炉山顶了,翘首望去,酷似一顶帽子扣在山峰上。
我难掩心中的喜悦,牵着儿子一鼓作气迅速爬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眺望四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抬头望去,远处的“白牛寨”,“矿香岩”,“四六寨”尽收眼底。正面山脚下的周家湾,依然是那么熟悉那么郁郁葱葱;左面远处的“红炉井”,曾是我读小学的地方,但昔日的面貌已经被宽阔的公路,林立的新楼房所取代。翘首右望,斩石横空出世,大有仙人"乘风归去"而又依依不舍之感。
我问儿子:“风景怎么样?”
“美丽极了!”儿子笑着回答。
“那你长大后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呢?”我接着问他。儿子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也许他在思考该怎样建设家乡,也许他在幻想以后家乡的美丽景象......
12点10分,我们沿着上山的路,依依不舍的向回家的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