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项羽的作文1000字

时间: 01-19 栏目:话题作文

1项羽

在我国滔滔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在英雄的海洋中,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曹操爱笑,刘备爱哭,刘邦爱问。而项羽,人们总是把他和发怒牢牢地“绑在一起”

第一怒:刘邦进关

原因:刘邦进关,派兵驻守函谷关,不让项羽进关,自己要当关中王。

在巨鹿之战后,项羽因打垮秦将章邯,受降数十万秦军,而让自己名声大振,诸侯丧胆,正当他要进军关中(大部分位于今陕西)时,遇到了刘邦的阻截。楚怀王对刘、项二人有一个约定:谁先进关(函谷关)谁当关中王。表面上看很公平,不过项羽北上救赵,与秦军主力交战,刘邦却避开锋芒,轻松入关。项羽给楚怀王写信,请求他收回谁先进关谁当关中王的成命,可楚怀王就两个字:照旧。项羽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怒不可遏的决定:消灭刘邦。

第二怒:“沐猴而冠”

原因:别人的意见他不听,那个人伤心地骂他“沐猴而冠”

项羽攻入关中后,分封诸王,火烧阿房宫,一切事情办完后,准备回彭城,做自己的西楚霸王。这时,有一个人过来劝他:“彭城四面平原,无险可守;而关中,四面环山,土壤肥沃,在关中建都必能成就霸业,项羽想要衣锦还乡,便以阿房宫被烧,自己没有宫殿住为理由决定回彭城。那个人说了一句“沐猴而冠”,项羽听说后,怒发冲冠,对身边的士兵只说了一个字:烹。那个提出一流建议的人就这样被无情的烹了。

第三怒:外黄屠杀

原因:荥阳会战时,项羽回师攻打被彭越攻下来的外黄,费了很大气力,想要屠杀外黄人

项羽二夺成皋后,刘邦恐,派彭越去攻击项羽大后方,项羽不得不回师去救,打了很长时间才打下被彭越占领的外黄十七城,由于攻占外黄伤亡颇多,项羽怒发冲冠,下了一道残忍的命令,杀尽外黄15岁以上的男子,一个十三岁的小娃娃出来劝他,说彭越势力大,外黄扛不住才降的,如果这样杀戮,外黄这十几座城,都不敢降项王了。于是项羽的怒气就飞走了,下令收回成命。

项羽在楚汉争霸时只笑过一次——乌江自刎时。那是英雄末路是凄惨的笑。项羽是可用之人,却不是用人之人;是一员不世出的虎将,却不是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英雄,却不是一个可以宽容别人的人。不管怎么说,他那超凡的勇气以及宝马赠亭长、头颅赠故人的义薄云天,足以让他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生亦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项羽,屹立海底的火山

历史如海洋,时而翻腾不息,时而温和如镜。汹涌澎湃后看似平静,却不知隐去了多少壮志未酬的赤胆豪情。打开尘封已久的印记搜寻。项羽,正如海底火山般屹立,坚毅无悔地承受着历史的洗礼。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

带着“气拔山兮力盖世”的豪情,五千硬汉阔别江东踏上了征程,不负祖父叔父的重望,铮铮铁骑成就了西楚霸王的威名,谦和下士,礼让百姓,蓬勃发展的四十万大军驻于鸿门。无意的失误让沛公入关破秦,称霸天下包举宇内的壮志却与楚怀王一纸协约相违。“先破秦者王关中”似镣铐绊羁了他的脚步。

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心系一份执著与追求,带着诚信上路。

亚父献计,宴刘邦于新鸿门。宴上亚父的示玦,至项庄舞剑,甚至那个早已背叛他的项伯以身护沛公,他却也只是睁眼闭眼得过且过。有人骂他愚钝,有人嫌他妇人之仁,而此时萦绕在他脑海的却是那一纸协约,祖父项燕教导过他为人要诚信,叔父项梁教导过他处事要诚信,他更加知道若无诚信何以服天下之民。于是他放弃,使沛公连夜逃回军营,他忍受了亚父“竖子不与为谋”的谩骂。项羽虽然失败了,但罪不在于鸿门宴放过刘邦,相反,却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智、仁、义、勇的一面。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也正因为如此,项羽的悲剧才显得如此悲壮,项羽垓下被围才那样使人扼腕叹息,而其乌江自刎更使读者唏嘘不已。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有人为他无缘东山再起而惋惜。当耳边响彻着汉军“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歌声,不知刘邦是否还记得五年前霸王的开恩,不知世人是否还能在大汉的光辉后,记起楚怀王“先破秦者王关中”的协定,以及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还永存的诚信。

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事与愿违是人生常事,他没有刘邦的狡言善辩,不如刘邦为人圆滑,缺了刘邦的遇人机缘,致使五年后的兵败,四十万大军的覆灭,悲情温柔的别姬,以致“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饮恨自刎乌江。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心系一份执著与追求,带着诚信上路。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因为他的诚信与壮志不符,他隐没在海底,虽无似各帝王破浪而出形成大陆,但他正如海底的火山般屹立,坚毅无悔地接受着历史的洗礼,但他不会永远沉默。项羽,如海底火山般屹立,他咆哮,震动着历史海洋,用霸气和诚信为后世书写下辉煌的篇章。

3至今思项羽

那在反秦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那英勇又悲壮的一生,项羽,即使最后落了个自刎的下场,即使他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彻底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仍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人敢说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

年少时的项羽,欲学“万人敌”;那是的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真诚的与类似于“小混混”的刘邦称兄弟。他虽年少,却敢于破釜沉舟,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楚怀王说项羽性情浮躁,但他却以这气势威震天下。在那楚汉之争中,主角无疑是他。在那青涩岁月,他竟领着百万兵马,意欲收复天下。这样的他,怎么叫人不敬佩?

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仁,他义,但这却害了他自己。他本着“惜英雄重英雄”的心,与樊哙惺惺相惜;他念着旧日的情意,令刘邦与死神擦身而过,引得范增亚父失望摇头。他抓来了刘邦之父,威逼刘邦,刘邦却嬉闹着,叫项羽“分他一杯羹”。可项羽却下不了手,世人皆话他傻楞,但这就是项羽那之情的心性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净土,那充斥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而项羽则坚诚地守护者,纵使明知在这乱世中,那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思项羽,思他的意气风发,他的仁义双全,他的至情至圣,他的执着真诚……

项羽的败,是必然的。他的仁义注定了这一悲剧。刘邦出身于一市井流氓,没有项羽的义薄云天,但他却用了权利与利欲代替了那铁骨铮铮的正义。不得不说,只有这样的统治者才能延续秦始皇的统治。现实对项羽来说,无疑是“天亡我也”。如此一位有才有能的霸王,却不能登上那荣耀的胜利顶峰,不由得令人深思……世上有多少人计入项羽,有才却意欲不得志,只能抱憾而终,现实总能把人们压弯腰。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悲凉,但那八百骑兵仍然生死相随。是怎样的统领,令他们甘于以命相许,以血相卫?儒家有一弟子说,人分虎豹及狼样两类。然而项羽这样的虎豹之王,却被那卑鄙的狼样凭着他自刎而死的尸身到刘邦处拿封赏。世事是如此的不公,然而刘邦掌握了人们渴望利欲的心态,却践踏了项羽那英雄气概,得了天下。

可见,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泯灭的贪。这人心构成了这世界,而拥有着项羽的那样的执着与真的人,注定会被这世界背叛,落得那悲戚的下场。然而,除了叹息,我们又能说什么?

至今思项羽,思那血性男儿,思那顶天立地的无畏,思那乌江边滔滔不绝却又悲悲戚戚的吟唱……

4项羽应该过江东

诗云:江流千古,如泣如诉。回天乏术,英雄末路。又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日已夕暮,血色的残阳浸染着苍穹。“啾!——”地一声,乌骓马猛然地将前蹄扬起,又深深地踏到了地平线下。前方已再无退路,滚滚的乌江水嘶哑地咆哮着,身后却铁蹄撼地,尘烟滚滚,汉军穷追不舍,他已被逼到了这多少年来难以忘怀的乌江边上。他飞身下马,魁梧的身躯伫立在岸边,翻滚的怒涛倒映出他孤寂的背影。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已经一败涂地,四面楚歌。

他没有了百万雄师,没有了霸王的万里江山,没有了柔情似水的绝代佳人,也没有了出生入死的八千子弟!眼前只有乌江苍凉的怒号!他不禁举头仰天长叹,“天要亡孤噫——!”语罢,一滴晶莹的泪珠滑过他冷峻如磐石般的面庞,滴入了阵阵腥风的乌江之中。“罢也——罢也——”得意何时,失意何时!想当年,他毅然扛起天下苍生的一片血泪大旗,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横渡乌江,收秦复楚,风光何及?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在狼烟四起中,他大胜而归,染血的战袍至今犹彰显着当初的荣耀!而后,他叱咤风云,从谏如流,风摆大旗,焚咸阳,称霸王,英雄浩气,是何等的辉煌!当初花娇酒醉,今朝落花流水,今天却落得这般下场!“乌江恨,倚阑干……”

冥冥中,虞姬带着笑嫣,含着嗔容向自己走来,可是他已是万念俱灰,肝肠寸断。树林中的铁蹄声震撼着大地,翻卷着浓浓的杀气,愈来愈近。他感到,此时的高山怒江、苍穹大地无不在猛烈地震颤。“楚贼休走——”片刻间,汉军已将四面八方团团围住。他正欲提枪上马,一叶轻舟乘风破浪,便泊于他脚下。来者即是乌江亭长,亭长俯在地上苦苦哀求:“项王,过得江去,计日可东山再起。”他掩泪而笑,扶起亭长:“今以至此,我有何面去见江东父老!”说罢,他回身上马,挥动长剑,瞬息间斩杀数十汉军,可是汉军如群蚁般再次拥来。“项王——!”亭长不忍离去,他在期待着他心目中英雄霸王的回心转意。可是只见银光一闪,他提剑在颈上轻轻一划,刹时间轰然倒地,乌江猛然打起了滔天巨浪!

多少年来,他的故事被千古流传,多少文人墨客为他扼腕叹息。只是他长眠于九泉下,却永远也不明白。如果他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正确地面对自己,也许中国的历史会在他手里得到改写。

5当诸葛亮遇上项羽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葛亮和项羽所处的背景都是一样的,他们都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的命运也都是悲惨的。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过度劳累病逝于五丈原前线,给后人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项羽因为在鸿门宴伤错过了杀掉刘邦的机会,在垓下被包围。冲出包围后他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感到惭愧,在江边自杀了。为后人留下了:“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遗憾。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生活的朝代,一个是在秦朝末期,一个是在东汉末年。如果项羽遇上诸葛亮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想知道吗?那就先了解一下他们吧。

项羽,秦末期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最强武将。秦末,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号西楚霸王。陈胜吴广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在大泽乡发动了反抗秦王朝的战争。

项羽听到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后。他杀掉江东太守开始壮大自己的力量来举兵反秦,钜鹿之战他大破秦军主力,从此以后名震天下。巨鹿之战是发生在秦王朝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公元前207年12月项羽率领楚军到达钜鹿县以南的漳水后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钜鹿。

首战告捷,接着他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当时秦军有40万人,而其以军只有6万人秦军的兵力几乎是起义军兵力的7倍。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钜鹿,断绝秦军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最终歼灭秦军主力,秦军余部投降。虽然项羽气势不凡,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过于优柔寡断,否则也不会落到乌江自刎的这种地步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

6小议项羽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漫长的五千年,当我们用求索的目光去探究历史时,我们是否想到过他----项羽----的背影遮住了多少有为志士的无奈人生历史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反抗过----反抗王权,他们成功过,成功到可以号令天下,但他们最终却都失败了。他们留名青史,我们也为他们歌功颂德,可他们又得到什么在时间的消磨下淡退了背影,失败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结。于是,压抑的灵魂与痛苦,与失望,与有为却无成的煎熬纠缠在一起。

项羽,他的故事几乎使他成为霸王的代名词。然而,即使是他这样一个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在我看来,也一样无成,起码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来说。

项羽,真的是英雄。年少之时,身处于那么一个讲究文化的社会,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不读书,不学写字,一句学万人敌将他那与生俱来的霸气突现得淋漓尽致。他也真的是人才,当初,刚起义时,他要地无地,要人无人,可就是巨鹿那一仗,使他树立了在诸侯里的威望,也为他日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与秦军主力的背水一战,是他整个事业的颠峰。有人曾经怀疑那一仗并非由项羽指挥,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在我看来,背水一战并不仅仅代表着胜利,它更代表着项羽这个人,是项羽性格的真正体现。是啊,破釜沉舟需要何等的魄力和霸气,这岂又是一般人所具有的背水一战因此被刻上了项羽的印记。

就这样,一个无尺寸之地的项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一方霸业。于是,天下人惊呼天下当归项羽,大家没有看错,项羽后来真的成就了霸业。可是,大家都只猜对了开头,没有人想到,项羽的结局最后竟然会那样的悲惨。对于他的失败,有的人说是因为刘邦,可是我认为,即使没有刘邦,项羽的覆灭也是历史的必然。他的残暴对于咸阳人民残暴,对于阿房宫的焚烧;他的自负——永远把功劳归于自己;他的孤傲——永远不相信别人,甚至是对自己的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不由得使我将项羽同他亲手推翻的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联系起来,倘若没有刘邦,我甚至怀疑项羽会成为第二个秦始皇。然而,历史终究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从这点上来看,项羽的失败又是必然的。

刚愎自用的项羽注定没有成为帝王的福气,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将军的气质。谋略,宽容,心计,这些成为帝王的必备要素项羽却一个也没有,唯一的那一点霸气永远只属于战场上的项羽,而下了战场,他不过就是一个武夫。也许太过于顺利的前半生使项羽失去了磨砺心志的机会,战无不胜助长了他的自负与嚣张。前半生没有失败的经历注定了他后半生的失败,这对于项羽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力拔山兮气盖世,即使在项羽的《垓下歌》中,我也只能看到一个将军的霸道,而不是一个君主的王道。对于项羽我是同情的!当我们读着史书上对他大段大段的歌颂时,你可曾想过他那扭曲的生命,抑或那生命里茫然无助的呐喊——天亡我也。

7秦时明月,论项羽

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从古至今项羽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尽相同,我在说这些的同时并不是要求你与我达成一致,只不是想要说出一个我心中的真正的项羽而已。

——引

之前看过诸多的历史剧,讲楚汉相争,讲刘邦项羽,历史剧里掺杂了太多导演编剧的个人感情,许是受了一些史料的影响,大多是重汉轻楚的,由此刘邦便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代帝王的形象,而项羽则被反衬为一草鲁莽夫。或许事实并非如此。一部播了两三年之久的三维动画《秦时明月》则是彻底让我改变了对项羽的看法,或许说是看得更加公正了一些。

在印象里刘邦就是一个有点胆小懦弱但有时又很有大将风范的文人类型,这是在我幼小的时候从一部史剧中看来的。而项羽就是一个大大咧咧没头没脑的粗汉,到最后还傻到自杀了。其实现在想来,项羽的乌江自刎以就是很蠢的举动,我从不敢苟同这种做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走上绝路?但是现在看来,秦时明月中年少的项羽的性格,若是不会做出乌江自刎的举动那边便不是项羽了。他太过重义气,太过刚毅,或许他乌江自刎并不是害怕丢脸回到江东,并不是为了什么可笑的自尊,或许他也知道可以重整旗鼓从头再来,但是,黎民百姓呢?如今刘邦统一天下天下太平不也正是应了他的初衷吗,他只求得百姓的安居,不管是谁坐在皇帝的位子上都是一样的。我想大概项羽是这样想的吧。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的泪水只会让自己看见,他的脆弱只会让自己掩盖。项羽或许就是这种人。这恰好让我想起《诸子百家》中的一幕,当项羽得知自己至亲的祖父被蒙恬杀害时,他驱马赶到被项燕的鲜血染红的绿地,默立雨中。雨水打在他金黄色的铠甲上,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一丝悲伤,他微仰起面颊,有雨水滑落,没有人知道那些雨水里是不是掺杂了他的泪水,他们只看到了项羽驾马离去时的决绝背影,没有一丝的眷恋。并不是没有眷恋,并不是没有悲伤,他的心并非如铠甲般坚硬,只不过是他不会让别人看到而已。

在那些历史剧中的项羽古板而单调,编剧们似乎都在竭力把他刻画成粗犷的男子,其实不然。似乎是没有人了解真正的项羽的,没有人与他背靠背地坐过,没有人与他谈天说地的聊过,我们只是通过那些记载在纸张上的历史来了解他,然而历

史也有真有假,写历史的人也难免掺杂自己的私人情感,由此难免偏差。自然,我说的也不尽是真理也不尽全面,只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项羽俨然成为一个俊秀的少年,有勇有谋。若是有人非要坚持项羽乃一介莽夫,我一定不会认同,试想,若项羽只是一介莽夫,空有一身力气,即便有贤人辅佐,也必不会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8当项羽遇上拿破仑

话说当年楚汉争霸,项羽败给了刘邦,逃至乌江,因无脸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江边。再说玉帝老儿见项羽也是一代枭雄便将他招入天宫。而项羽因败给了刘邦,整天以酒度日。俗话说“时间是最好的治疗药”,慢慢的他忘却失败,不再整天都是无精打彩。

一天,项羽像往常打了一壶酒,向南天门走去。当他到了南天门时,他发现他经常坐的那块石板上已经被人占据。项羽从上往下打量着这个人,只见此人眉宇间透出一丝霸气,长相不凡。突然此人长叹三声:“唉、唉、唉。”项羽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背说道:“大白天的叹什么气呀?有什么不爽的说出来给兄弟我听听。”拿破仑转过头来打量着这个拍他背的人,他见此人举止不凡,心想:他也许和我一样前生有过一番大事业,说不定他能明白我的心情。于是便向项羽讲述自己的前生。周围的浮云飘过了一次又一次,变了一次又一次,随着拿破仑的讲述项羽也想起了他前生种种事业,一股伤心之情油然而生。终于拿破仑讲完了,项羽望着那茫茫云海说道:“人生如梦,前生一世奋斗换来了什么,伤心、失落、不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者将名垂青史,美名远传,败者不被后人唾弃已经算是很万幸了。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听了项羽的话,拿破仑觉得轻松的许多。正当拿破仑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下界传来一阵杀戮声。俩人都把头侧过去看,原来是赤壁之战。项羽看着这场战争评价道:“这场战争真是太壮观了,而且……”

拿破仑突然意识到什么,倒退了几步,自嘲道:“你刚才说我们奋斗了一生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么那些为我们战斗的士兵们又得到了什么呢?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他们又为什么而战斗呢,难道是为保护他们的家人吗?这只不过是无聊的借口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我们的一句命令而已。而将那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斩于刀下。”

项羽也意识到这一点,仰头道:“是啊,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相比于我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没有一丝意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呢?是战争,而战争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能为我们做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带来,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什么也不能做。只是无限的破坏而已,而那些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国家的,只不过是借口而已。难道那些被斩于刀下的人不需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国家吗?所以说战争本身就是一个错,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它都不应该存在。”

拿破仑走到项羽旁,两人相视一笑,说道:“看来我们想的都一样,为了人间的和平,为了不造成新的悲剧,我们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让我们为人间的和平而奋斗吧!”说完俩人跳入人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