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的作文800字
1项羽
一个人的好坏,并不是像黑白两色一样鲜明,易于分辨,而是组成双重色调的琴键,谱出独特的生命乐章。
我道清照说得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称项羽作“千古英雄”决不过分。作为一个男人,他成就了一代霸业;作为一个丈夫,他爱危难关头宁愿放弃性命也不忍抛弃虞姬;作为一个领袖,他与战士并肩作仗从不退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打得漂亮,士兵受伤细心抚慰令人尊敬;作为一个江东人,富贵不忘衣锦还乡,走投无路时深感有愧于江东父老,选择死亡而不愿苟且偷生给家乡人丢脸。谁道他不是大丈夫,真英雄?
“卷土重来未可知”说得确切,可是有比生命,胜败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道义与尊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白白牺牲那么多战士,让他们为自己抛头颅、撒热血,落个身死他乡,马革裹尸的结局,自己却苟且偷生地活着;让无数家庭经历家破人亡,自己却“包羞忍耻”地再征兵作战,怎么能够做得到?!自刎乌江,死得壮丽,死得有骨气。
项羽鸿门宴功亏一篑岂是为了“沽名”,因为了项伯的一句话?对受伤的将士尚且细致呵护,更何况是结义兄弟?况且当时刘邦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对自己构成威胁,又何必相煎太急?二十万秦兵跟随,威胁实在太大了。关公在卧牛山欲收周仓,甘、糜二夫人尚且知道一二人相随无妨,不可百人相随,通晓兵法的项羽更知道二十万有异心的秦兵对自己的威胁,不是心狠手辣,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别无他法,只好先下手为强。倘若犹豫不决,被二十万秦兵诛灭,最后还不是落个“妇人之仁”的骂名。“功高盖主者死”这是千古以来封建王朝不变的规律,越王杀文仲,刘邦欲杀韩信,岂不比项羽不重用将领更虚伪不仁?项羽是真诚的,他不善伪装,不懂得用人为己,难道不比刘邦在别人替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绝情杀害更仁义?
当然,易受挑拨,轻信亲戚,不懂得利用别人为自己服务是一个领导人致命的缺点。但是,正如一场滑铁卢无法磨灭拿破仑的功绩一样,一场垓下之围,又怎能折损项羽的高大形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过不去的,是项羽的良心底线;是对给无辜百姓带来战争纷扰的亏欠了;过不去的是情义热血。树立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丰碑。
2项羽,真英雄也
看完《鸿门宴》后,很多人都有会认为项羽是“妇人之仁”,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但苏轼却认为项羽有“君人之度”。这并不是因为苏轼一时新血来潮,来个唱反调,这是他发自内心地赞赏。
当时的时局对刘邦是不利的,若项王一举入关杀死刘邦还好说,问题是他若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就不好了,刘邦手下虽说只有十五万余兵,但尽待在关内,加之刘邦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们大多对刘邦十分忠心,倘若得之刘邦已死,必尽其力而反之,彼可于大路埋伏,但见来时可往来冲突,却不与其正面交锋,此可疑其兵也,然后可使一人佯装投降,传书与羽言其为内应,里应而外合也,羽必信之,待羽入城,三下围攻,可擒矣。
项王可能考虑到此为人和与他势力不利也,故作个顺水人情,放刘归去。
刘邦善用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也正是如此,项王手下如韩信、陈平等皆降刘邦。项王会败,这是一个原因,可胜败兵家常事,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会抹杀真英雄的形象。
项羽不肯学书,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不肯学剑,剑一人敌,要学的是万人敌。他打仗不管兵法,每战必披甲持乩,亲自出战。一者鼓舞士气,二者削敌锐气。真英雄莫过于此!羽曾以3万楚军大破汉兵56万,打得刘邦抱头鼠窜。这是多么的霸气啊!项王曾和刘邦讲和,划鸿沟为界,这是多么的豪气啊!他曾因兵败,而在乌江自刎,这是多么有骨气啊!
无论是打仗,做人,甚至是作诗,都掩饰不了他的英雄之气:
力拔山兮气慨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
项羽的这首诗也因此流传千载。
司马迁说过:“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我想这是对项羽英雄之气的最好诠释吧!
项羽的死,不在与别的,只是他的英雄气,是他那天生的英雄气,注定了他悲剧般的命运!
3项羽,你不该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题记
楚亡后,楚国将门后裔的你立志要学“万人敌”。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也”,石破天惊。你身高八尺,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定陶之战后,被围困於巨鹿,你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杀敌,以一当十,九战九捷,大破秦军二十余万,解巨鹿之围,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好一个西楚霸王!
然而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大火三月不熄;定都彭城,你却刺死子婴、黥布,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尽失民心!
项羽,你不该!
你叩关入秦,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怒。刘邦鸿门“谢罪”,在你面前谦语卑礼,宴会之上屈居下座,使你“不忍杀之”,范增一再以目示意,屡次举起所带玉佩,你却一意孤行,被刘邦借故逃脱,结果养虎贻患,导致汉军卷土重来;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你不纳人言,不知人更不善任,气走范增,众叛亲离。然刘邦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
项羽,你不该!
楚汉之战,你被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你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吟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横抹一剑,香消玉损,天地为之动容。乌江江畔,乌江亭长劝你快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你却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自刎乌江边,使一腔热血伴随滚滚河水消逝远方。刘邦,市井无赖,却成就一番霸业。
项羽,你不该!
4我眼中的项羽
知道项羽,是原于那首《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七个字,把一个深情男子的形象刻入我的脑海,成为烙印,成了所有男子的典范。一直都在为霸王别姬的故事感动着,一直都在想,怎样的一个男子才能让虞姬那样奋不顾身的去爱,所以我开始走近了他。
慢慢的,我了解到——
鸿门宴上,他的不忍。范增几次向他示意,他却无动于衷,他不是没有看到,他更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放虎归山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可是,在他对面坐的那个人是他的兄弟啊,他怎么忍心?在范增生气的时候,可曾看见了他内心的干净,透明?
解兵东归,他的信任,对方是和他打了那么多大大小小场仗的人,他居然可以如此的信任他,是因为黎民百姓,还是因为他相信人性的单纯?我至今仍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的是,他被骗了,被骗的很惨,他的离开,却换来了小人的背信弃义,项羽,你怎会如此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
霸王别姬,他的深情。“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每一个字,都如同鼓锤隐忍的敲进我的心中,我想,虞姬的内心一定和我一样,不然,她一个弱女子怎么会有勇气在吟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引颈自刎?当项羽抱这虞姬逐渐冰冷的身体的那一刻,他的深情足以让天地动容。乌江亭旁,他的简单。他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至死不愿意渡江,他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哪怕自己无罪,也要揽过所有的责任,用他自以为最好的东西去偿还。比如生命。他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的简单啊!
乌江自刎,他的勇敢,我以为自刎就已经需要很多的勇气了,我实在想不到项羽把头抛给吕马童的那一瞬间,他又需要多少勇气的堆积,他的死,都如此壮烈,他用他的勇敢,把一群汉兵的胆怯逼得无处盾形。
这就是项羽,不忍,信任,深情,简单,勇敢的化身的他,所以,也就不用奇怪为什么虞姬那样的死心塌地了。若是我,也一定会为了这颗乱世之中干净的心心甘情愿的付出!
5项羽不肯竟学
项羽少年的时候,他的叔叔让他跟着老师学习认字写字,可上课的时候,他非常不专心,一会抬头看看天上的小鸟,一会低头看看湖里的小鱼,有时还调皮地用削笔刀在桌子上刻字,有时上课睡觉还说梦话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看他这样不用功,就赶他回家不让他继续学了。
他叔叔项梁觉着项羽这样小小年纪不学点东西哪能成呀,就又送他去学武术。在武术学校开始学习的一段时间里,项羽还能跟着师傅认真学习。可是时间一长,项羽又不耐心了。学习击剑的时候,他的心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抬头看见天上有雕飞过,就马上想射下来烤了吃,心里想,那该有多好吃呀!
想着想着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口水。这样三心二意,练剑又没有学成。他的叔叔项梁非常恼怒,把项羽捆在树上抽打,想让项羽知道自己的错误。项羽不服气地强调说:“学习写字,只要自己能知道自己叫什么就够用了。用不着下那么大的工夫!”他的叔叔不满地问他:“那练习击剑哪?为什么也不好好用功学习?”项羽又一昂头挺有英雄气概地说:“学击剑只能抵抗一个人,那是雕虫小技,大丈夫不足以学。我要学就学能抵抗一万人的大本领!”
叔叔项梁听了,心里的怒火也消了,心想,项羽这孩子胸怀大志,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于是就很高兴地教项羽戴斌大涨的法则。项羽看叔叔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开始教自己大本领了,当然也很高兴,每天就像模像样地跟着叔叔学习带兵打仗的学问了。可学了没几天,项羽的老毛病又犯了,才刚刚知道一点带兵打仗的常识,他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就满足了,不再愿意学习。结果也是一知半解。
后来,项羽长大了,真的带兵打仗了,还成了农民起义军领袖。但是他不肯学习,做事半途而废的毛病一直没改掉。最后,吃了大亏,最终,把命都搭上了。
项羽这样学习,做事都不能坚持到底,总是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应该成为我们的警戒,大家可不要学他。
6我看项羽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如说他有勇无谋,没有政治头脑和眼光,妇人之仁。也有说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君子之度。
在我的眼里,项羽是一位英雄。纵观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人物一生,抛开他的英雄气概不谈,我们也无不为他的魅力人格所赞叹,在当时那个人人谋富贵,人人谋利益的历史环境下,项羽便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那么的光彩夺目,那么的鹤立鸡群。他的英雄和君子形象。恰恰烘托了刘邦的无赖和小人模样。
在我的眼里,项羽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动作,就能杀刘邦于宴上。但是他没有,这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危害,而是他想与刘邦光明正大的决一雌雄罢了。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在我的眼里,项羽最终虽然是失败了,但他并不是败给刘邦这种小人,败给这种无赖。而是败给了他自己的性格,败给了像张良、韩信、陈平这样的谋士。
在我的眼里,项羽并非是一个帝国的开创者或守业者。他残暴,但没有刘邦的阴险狡诈来的实用;他强悍,但没有刘邦手下多员虎将合起来、的力量强大;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
在我的眼里,项羽泪别虞姬,演绎这缠绵排侧的儿女情长。“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为了不拖累你而选择了自刎。当锋利的剑划过她雪白的脖子,项羽的你的眼里只有她散落的微笑,依旧倾国倾城。
项羽的一生贵在“情义”二字,起兵抗秦,心怀的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义;善待士卒,洋溢的是江湖人士的豪情;而那一段霸王别姬的佳话,则是催人泪下的儿女情长。
7当李白遇上项羽
李白仕途失意,黯然离开了京城。曾经,他飘飘洒洒地走进长安,连九五至尊都御驾亲临。如今,往事如烟,浮华褪尽。风轻轻地吹过他散乱的头发,他望向那随风飘扬的柳枝,它们仿佛在向着他招手。此时,李白的心在徘徊,脚步却开始踏向了大江南北。
日落西山,夜色渐浓。李白在一家简陋的旅馆安顿下来。在皎洁的月色下,丝网密布的窗台上仿佛披上了淡淡的银纱。李白惆怅地吟起了“静夜诗”,不久,酒桌上多了许多个空酒瓶,渐渐地,他飘进了梦乡……
这是一条看上去波澜不惊的江,在它旁边的沙地上,细碎的石头仿佛被刺热的太阳照得吱吱发叫。“真是罕见的酷暑。”李白道。突然,一声雄浑有力的呐喊划破长空,静静的江突然间奔腾翻跃。李白愣了一下,被这重重的怨气震慑住。
李白仿佛意识到什么,便快步地寻找这声音的来源。很快的,他看到了一个硕大的背影。他身上明显的留了几处刀伤,血肉模糊地渗露在破烂的盔甲上。然而,这也难掩他身体迸发出的力量。李白留意到,在他的手上紧紧地握住一把利刃,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个高大的背影发出充满无奈的嚎叫。声音响彻云霄,哀转久绝。利刃一瞬间来到了他的颈部旁边,停了下来。他的头高傲地往上一抬,仿佛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望向蓝天。
“且慢!”李白对他大喊。他迅敏地转向了李白,用那刀一般的眼神望向他。风呼呼地刮着,两人凌乱的头发同时起舞,狂放,不羁的眼神在相互碰撞。
李白概叹,此人无处不尽显霸气!“难道是史册中的西楚霸王?是他吗?”心中狂喜。“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项羽,是你吗?”李白问道。
看着眼前这个沧桑中带着儒雅的书生,项羽先是一愣,然后把剑狠狠地插在地上,“有酒吗?”
李白看着眼前率真,豪迈的“霸王”,从容地从背包中取出两瓶清酒。他们一同坐在江边,沉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项羽大口大口地把酒喝完,然后把瓶子用力地摔在地上,“嘭”的一响。李白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挽救他的机会。“人生就应该像它这样。”项羽指着破碎的瓶子。“就算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宁可无愧而死。
8当项羽遇上李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项羽叹了一口气,面对这着滚滚乌江水,他强忍着心中不甘,抽出了锋利的宝剑。顷刻间,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在了他身上,项羽眼前一阵昏黑……
醒来之时,只见城门紧闭,一位憔悴的帝王模样般的人站在城楼之上,苍凉的风吹落了他凄冷的泪。项羽朝着他大喝一声,“楼上何人?”那人一惊,回过头,眼里闪过一丝恐惧,声音颇有些颤抖“李煜,你是谁?”
“我乃西楚霸王项羽是也,这是什么地方?”
“什么?”李煜的眼神中透露出惊喜,“此我后唐土地。你真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他疑惑,难道一道闪电将他带到了另一个地方。此地,应该不是汉王的地方。后唐,哪?
李煜打断了这沉默,像赶忙要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孩子气地追问道:“我就当你是,可否做朕的大将军,为朕杀敌保国,将来你要什么封赏,朕都满足你。”项羽心里盘算着,反正也不知道在哪,不如答应了他,这小子必定晓得我的英雄事迹,谅他也不敢对孤王怎么样。待从他手夺走兵权和皇位,匡复我楚地。项羽露出阴险一笑,点点头,李煜兴奋地立即下令,封项羽为大将军。
项羽气宇轩昂地走上城楼,不禁意地往城外一望不禁一震,敌人黑压压的营垒近在咫尺,随时就可以踏平这座残破的城池。“这……你这是如何管理朝政的?”项羽愤怒地瞪着李煜,李煜露出惭愧之色,“我相信佛祖,以为只要诚心参佛,就可以……”
“哼,糊涂!”项羽无情的打断了他的话,暗自里却笑着,像他如此软弱,孤王必可取而代之。“你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听我的。”项羽盛气凌人,毫不在意旁边站的是一位君主。李煜吞了一口气,“好,好吧。”
人声鼎沸,外面叫骂声一片——敌人来了。
项羽望着身旁惊住的李煜,哼了一声,带兵出城迎战,几个回合便打得敌人落花流水。项羽霸气地骑马驰入城内,低头冷冷的看着欣喜的李煜。李煜咽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问:“卿需要什么赏赐?”
“日后打下的江山一半归我。”
“这……”李煜锁紧了眉头,犹豫。
“皇上,万万不可,此人完全不把圣上放在眼里,以后必定是养虎为患,应速速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