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研工作总结
12015年学院科研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定期举办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还请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使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我校教职工搞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类论文比赛活动,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长负责的省远程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电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XX顺利结题,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宋德清副校长和张彩娟副校长都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全部结题,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机构是使整体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政保证。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员,根据教师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科研信息处(原教学支持服务处),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设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学校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指导各级课题的操作等。今年在学校迁入新校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又增设了一名副主任。
二、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为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的支持。学校每年都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每年以不同的幅度增长,今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约1000元,另外教师每人享有一定的培训经费,基本满足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需要。我校早于20XX年装上了宽带网,并且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和u盘;学校阅览室每年征订400多种杂志,其中各类专业杂志和教育杂志近三分之二,为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如XX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论文交流,请了省市电大专家进行点评;XX年请了省电大科研处专家举行了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的讲座;XX年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参观学习。现在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教研活动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著作,如学校组织学习了《第五项修练》,要求每位教师制订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心得体会。同时,为了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校园信息化”培训培训,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开放教育的课任教师在完成教学辅导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期末上交。
建立奖励制度。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校把科研活动跟每年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者,学校还会在物质及精神上对其进行奖励,去年学校共奖励了近二万元。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自XX年成立科研信息处以来,学校开始逐步将各科研成果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凡一年中教师的科研成果或获奖成果进行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教师提供复印资料二份、电子文稿,以此作为学校奖励的依据。另外,还在学校共享文件服务器上设有科研信息处栏目,专门存放有关的科研资料及各课题的相关资料。
四、积极参与论文评比活动
教师们在参与科研过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三年以来,曾有54篇论文在省市电大评比中获奖,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张彩娟副校长的论文在杭州电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在萧山区科协和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如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专修学院党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考》获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二等奖,陈懿伟老师的论文《基于web的考核系统的研究》获萧山区科协论文评比一等奖。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总结,颁发相应的奖状和奖金。
五、科研效果明显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学校教师在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中,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三年来,学校一共承担或参与了八个项目的课题研究,其中主持承担了四项省远程教育学会的年度重点课题研究;一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子课题“现代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另有许红平老师参加了浙江省高教学会的《浙江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冯凤仙老师参加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XX年课题《经验中国:50年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的第五子课题《村落的生活世界》的研究;陆建祖老师参加了省电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cai课件制作》;学校在本学期成立了学校网站建设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成员在设计网站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突出为教学支持服务功能,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学校网站充分考虑学生的的需要,我们提供了网上报名系统、网上录取查询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网上留言咨询系统、网上图书馆系统(图书资料正在整理中)等。针对开放教育学生我们推出了网上留言、网上答疑、师生短信交流平台、网上视频点播系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学校网站在第二届省电大网站评比中被评为最高的五星级。
学校从20XX年开始创办校刊《萧山电大教育》,到现在已经出版了21期,共发表文章238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校刊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三年来学校共有57篇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表,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张彩娟副校长、冯凯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基层电大联合办学的实践研究》、汪敏里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吴信贤、姜红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一些大学学报中……在研究中,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
2.继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认真检查落实研究计划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的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我校科研工作在上级电大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我校科研工作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22015年科研工作总结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1概述
20XX年度是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从20XX年7月进入公司时的对一切感到好奇到今日能够对测井事业有所简介,可以说20XX年对我来说是成长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毋庸置疑对于每一个人生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小队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公司组织的转正答辩之后,我选择了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我进一步工作努力的沃土。20XX年9月,我如愿分配到了研究所核测井室,开始了新的工作里程。虽然现在工作时间不长,也没能够完完全全进入科研工作的节奏,但迄今为止起步是好的,并且我相信会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1.2小队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初,我所在的四分公司c4072测井小队继续进行eilog-05的验收和实验工作。这套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连续验收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和厂家的配合之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仪器之间大组合和分串测量的试验。主要问题集中在测井资料的达标问题上,由于没有完整的关于本套设备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指标,我们只能以5700的标准作为其验收标准。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导致我们的资料始终没有达到标准。
基于标准的不完善等问题,5月至6月间受技术质量部指派,我对eilog-05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整理,并于6月中下旬完成了《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两标准已经进入到讨论和试行阶段。
在整个小队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仪器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7月我队还承担了bp石油公司来我公司考察的接待任务,作为国产仪器的代表向外宾展示了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1.3研究所工作完成情况
9月中,我被分配至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在举办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活动,我被安排进有集团各单位派人组成的演员队伍,担任伴舞。这样一来使我没能及时地来到研究所工作,知道10月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新的工作。
来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前,但我获悉我被分配到这个单位的时候我通过认识的同事朋友对研究所的状况进行了了解。对地球物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结合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决定进入核测井室进行碳氧比方面的研究。在自己主动要求之后,我如愿进入了核测井室。
通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对仪器原理、组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尽一切可能的时间对电子学上的东西进行补习,充实相关知识。在一些工作中我已经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独立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记录。
10月我开始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进行调研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对仪器原理并且有了初步的仪器的设计思路。
二、技术水平成长
2.1eilog-05快速与成像测井平台
由于我所在的测井小队一直处于验收仪器的状态,所以上井工作的机会十分少,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仪修车间和模拟井上,对仪器自身的原理和结构都学习长进了不少。至于测井装备的操作能力,我仅用一口井的时间就完全学会了上井是需要的各种操作,从第二口井的工作开始我始终独立进行从操作直到测井曲线后处理的工作。
小队的师傅们都会偶尔抱怨验收工作的漫长且没完没了,我却觉得验收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这项工作我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在掌握操作技巧和对仪器的了解上我无疑可以说是进步最快的。
通过对《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仪器的各类指标,并对标准化施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笔不离手的习惯,时时刻刻记录有用的信息,每天一次的工作日报,让我在积累中逐渐的总结经验、认识,化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从定性到定量,最终在实习期满的时候写出了颇具价值的论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2各类c/o相关仪器
一进入碳氧比组,我就开始了对仪器原理的学习。在各位师傅和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放射性测井原理》中的相关部分,很快我就对仪器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只是大概的指导碳氧比测井到清楚地了解了仪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等,我认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当然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通过参与组里的实验也大大的提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能力。简单到普通的高温实验,复杂到伴随粒子的实验,我努力把我所能理解的东西统统记录在笔记本上,虽然我知道不能一口气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但是积累是熟悉掌握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比如示波器的调节和电路板的焊接,我都是一点一点的学习了解。我深知,没有电路学的基础,在对仪器的电子学上的认知有着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必须把这个障碍除掉。
2.3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
一只仪器的从无到有需要经过原理方法论证一直到制作等环节。我有幸接触到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的论证的工作。从最开始不知道何为脉冲中子孔隙度,到现在对该种仪器的原理方法初窥门径,有些粗浅的认识,我学到了设计一种仪器是多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相关的中文的文献比较少,即使找到也只是应用相关的文章,于是我只能设法找了些外文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翻译和整理,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对于专业上相关的词汇写了很多,积累了不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和常规的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比较,我了解到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优点。在已经完成的第一份报告中,我简要提及了关于这种仪器的设计思路。我会继续的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尽早完成相关的调研工作。
三、20XX年度学习培训
3.1公司培训
20XX年度参加了多次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
年初,参加了四分公司组织的hse安全培训,听了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经验之谈,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果不注意平时都不当回事儿的安全上的事宜,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在了解了国外先进测井公司的施工方式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工作距离先进水平有多么多的差距。
11月参加了放射性作业培训,由于现在工作与放射性测井研究室,没有放射性工作证是不行的。经过三日的培训,和最后的考试,我学到了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
3.2专业知识自学
由于我是物探专业毕业的,即对测井的知识一知半解又没有电路上扎实的基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是很有一定困难的。
我对于测井知识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大学时候在华东石油局进行实习的时候接触的测井曲线,对于整个测井的流程,以及测井的仪器都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光靠对测井曲线的一点点了解是没有办法胜任小队的工作的,就更别题研发的工作了。
我在20XX年内,自学了《矿场地球物理》、《核测井原来》、《石油地质学》、《电路》等一些课程,同时加强已经生疏的数学、物理基础。
四、20XX年度工作、学习计划
20XX年对我来说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对c/o仪器的学习,对仪器的设计、生产、制造的过程加强学习了解。对于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我会进一步对其进行调研。此外,在学习上我要尽早突破对电子学的盲点,力争是这一块不会对我对仪器的学习造成障碍。同时要加强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只有从物理有所突破才能在创新上有所建树。
五、对公司的建议
20XX年,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共迎来了13位新鲜面孔,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工作和学习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帮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唯一的建议就是没有办公用的计算机,开展起工作来比较困难,而且自己的个人计算机在做一些专业上的应用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希望公司能够尽快为我们配备办公用的电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32015年科研工作年度总结
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根据市、县科研部门“创新科研实践,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的相关工作意见,紧紧围绕“特色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带领、提升与推动作用,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路线,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一贯作风,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努力提高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效,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制定了适合我校校情,切实可行的科研工作计划。
二、积极组织教研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本学期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写”、“对高效课堂再认识”、“电子白板的使用”、“师德教育”的专题业务培训。从检查看95%的教师能认真学习,精心整理学习笔记。
三、继续做好市级科研课题“4+1阳光关爱工程”和“四成教育”的研究工作,及时收集材料,整理归档。
四、积极准备材料,迎接四项检查:
1、市级标准化科研室检查评比验收工作。此项工作已通过验收,获得“市级标准化科研室”牌匾。
2、市级资源库建设复检工作。到现在为止,我校资源库总量达到659G,其中来自我们教师的自制课件部分已达到165G。
3、县级校务公开检查。
4、县级党风党建工作检查。
五、积极参与投稿上报工作。
1、上报“十二五”各级骨干材料和信息。
2、统计并上报普通话报名工作。
3、上报“推普周”活动材料。
4、征集并上报“构建有效课堂教育论坛”论文五篇。撰稿人分别是吴鹤颖、秦宗福、张丽荣、武文婷、陈然。
5、铁岭信息教育投稿18篇,其中表现较好的武文婷、陈然、宗金雪、王桂霞、孙陆军、王鹏、朱凤坤、张丽荣、吴鹤颖。这项工作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写作水平,而且在学校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自己的考核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六、精心组织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联合教务处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了个人学习,以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通过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七、注重研究实效落实科研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并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目前,我校市级课题《4+1师生结对阳光关爱工程》已经开题,全校有50名教师正在进行课题研究中。
八、重视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品位
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或论文,从而不断提高了研究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
九、创建校园博客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利用校园网站上开辟的“教师博客”发布教研信息。广大教师通过博文,明确了教育博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功能定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专业信念,有更坚定的教学自信心。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定期进行理论性指导,刊登一些优秀的论文、案例、导学案,还把最新的教研信息动态通过教研网发布,教师通过网站,很快知晓我校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科研动态,并能通过学习,学会利用教育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反思、探讨与研究,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不同的看法,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见,超越自我的视野,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教学行为,去理解更多他人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在这个反思与批判过程中孕育出来。
十、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还需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只会照搬别人课件,不能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加以取长补短。
2、教师还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学校为教师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图书资料和杂志,但使用率还不是太高。
3、课题组研究还流于形式,还不能深入课堂联系实际,缺乏自主和创新。
4、还有部分教师教科研成果意识不强,撰写论文案例大多是一些年轻教师、需要评职称的老师。
十一、下学期工作设想
1、进行课题培训,做到每个教师都扎实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人人都参与研究。
2、要求各相关教师利用教研活动的机会上一节课题研究课。
3、课题组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写作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并出版教师论文集。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及传帮带作用,利用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予以表彰。
42015年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并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现象,总结教学经验,使教学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得到研究和解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现对我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
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
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
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
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4、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再上台阶的重要保障。带着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学习不懈、研究不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相信在我的带领下,我校的科研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