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

时间: 01-19 栏目:心得体会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一:基层调研心得体会

2月2日,市组织部统一组织,开展了千名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进村入户为主题“五送两带”实践活动,以送市情、送温暖、送科技信息、送文明、送规矩,把群众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的意见建议带上来、把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带上来为主要内容。“五送两带”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通过专题报告课堂学和深入基层实践学两种方式,我们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搞宣传、摸民情、办实事,入户率达到100%,不仅真切感受到了农村的村风村貌,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吸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此次下基层活动在上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个人也有较深的触动和不小的收获:

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被下派到基层工作后,我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工作,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常深入基层,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注同劳动,深知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便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富民政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到村、宣传到户,在教育农民的同时,也使自己深受教育,在工作中,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为群众、为基层服务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工作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树立了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近。

二是自身各方面素质都有较大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深知基层工作有别于机关,自己十分欠缺基层工作经验。因此,我虚心地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工作经验,在活动中,我与村干部真诚相待,合作共事,不怕困难、不避重就轻,以严谨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感染了身边的同志,以实际行动起好带头作用,跟村居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他们的认同、信任和支持,以送市情、送温暖、送科技信息、送文明、送规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本着学习的态度,在工作中,一心为公,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想尽办法,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在多方面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好事,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基层工作局面,参与镇、街、村多项工作的决策和实施,学到了很多机关学不到的东西,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五送两带”实践活动,给村群众送去了温暖,送去了知识,切实解决了人民的一些急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我认为这是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做好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要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要认真地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知识读本,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农村谋发路、破难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不遗余力地把基层的各项工作推向正确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农村的新风新貌。

二是要抓调查研究。只有仔细的深入调查研究后,才知道基层缺的是什么,因此要自觉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调整工作计划和目标,在工作进程中,针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农民的学习教育。那里的农民让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以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调动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弘扬科学、破除迷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可利用“学教”活动、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增强他们生活信心和致富勇气,可通过组织扭秧歌、办舞会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消除不和-谐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总之,此次下基层活动让我收获良多,我深知这是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尽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宣传和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着力帮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着力帮助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帮助化解群众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着力帮助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二:体验基层工作,思考发展之路(1891字)

很有幸参加国家开发银行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西柏坡调研团,5天的调研时间转瞬即逝,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和难忘的记忆,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有规范整洁的现代化电厂,有乐观自信的高速公路建设者,也有淳朴善良的村民和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们。5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谢开行河北分行精心细致的安排,让我们有机会学习了高速公路、电厂、助学贷款的很多知识,体验了基层建设者和农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同时也带给我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此次调研无论是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内容上,既有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公路和电厂,也有相对独立的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形式上,既有创业的艰辛、光荣革命传统等精神层面的教育,也有直接到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的直接体验。5天里,我们踏入西柏坡高速公路,了解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机制,亲身体验高速公路的巡查、收费等工作;我们深入到西柏坡电厂,了解发电的原理、流程、主要设备,参观电厂的主控室,与相关专家进行座谈,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西柏坡纪念馆,重温红色经典,学习我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们走进平山县上观音堂乡下盘松村,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劳动的伟大和艰辛;我们为荣冠秀小学的孩子们讲授特色课程,与村邮递员体验基层邮递工作的艰苦等等。所有这些,丰富了我对基层的了解,在我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基层现状的画卷。

基层工作条件虽然艰辛,但基层员工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儿。高速公路和电厂,都是重要的公用基础设施,关乎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要进行24小时的值守,很多人需要进行日夜倒班,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大部分岗位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越是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越是考验我们基层员工的关键时刻。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基层的员工均没有把这些问题看成困难,个个乐观自信、充满热情,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西柏坡高速公路,全长72.9公里,建设时间1年零2个月,创造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西柏坡速度”。成功的背后,是西柏坡筑路人不舍昼夜、争分夺秒、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正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谱就了一曲“西柏坡速度”的壮美华章。同样,西柏坡电厂从首台机组24个月建成发电、三个月实现稳定运行,到“一步并做两步走”,一年内实现了双达标无渗漏目标;从首家在全国实现废水零排放,到节能减排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三期工程一年双投,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每一步都无不得益于企业员工同心协力、勇于拼搏的干劲儿。

农村的物质资源相对贫乏,但村民们流露的是满足和幸福。我们所到的下盘松村地处平山西北深山区,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出山要走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盘山公路,每天只有一趟出山的载人汽车。下盘松村的土壤主要为沙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不多,主要为玉米、豆类、红薯、土豆等,村里的户均年收入大约2000元。走进每家农户,家里除了日常的床、凳子、被子、衣柜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物品,很多团员都在议论,“我们家里(暂住的农户家)怎么什么东西都没有?”,村里唯一的小商店,也仅仅卖些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品,与城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村民们一张张乐观开朗的笑脸,他们反复对我们说,现在生活好了,吃穿都不用愁了,虽然钱不多,但是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养的,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多。年轻的人可以在城里面打工挣钱,有的还在外面买房子安家了,感谢党和政府,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言语中,虽然有对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但少了城市里面的浮躁,更多地是一种安然自得。

农村的人气儿目前不旺,但农村的硬件设施在不断改善。我们所住的下盘松村,有98户人家,但走在村里面很少能碰见人,村里大多数年轻人或外出上学或进城打工,只有老人和部分孩子留守在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早晨,远处的庄稼地里可以见到稀疏的人影;天一黑,四周一片寂黑,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声。村里的住房相对宽松,家家都盖了新房,由于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家里基本都有闲置房。由于孩子少,村里的小学已经荒废了,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在乡里面唯一的学校——戎冠秀小学上学,各种硬件设施也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此外,近些年政府出资给村里修好了出村的公路,并修建了蓄水池和抽水泵,解决了日常饮用水问题。总之,村里的各种硬件设施一天天地好起来。

5天时间里,我不仅是学习到了一些工作上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经受了一系列精神上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和农村的环境还要进一步的改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踏实,更加学会思考,为基层和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三:群众路线下基层调研心得体会(1202字)

为突出党的群众教育线路教育实践特点,强化服务群众意识。3月中上旬,XX队兼顾统筹,公道安排,以全力做好黄南当前社会稳定工作为中心,增进群众线路教育活动与常规业务**的深度融会,班子成员带队深进南部两县规下企业、联点帮扶村,利用10余天时间,展开走访对象、了解民情、征求意见建议等工作,为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获得实效打牢基础。

一是走访与服务并举。根据南部两县企业经营范围小、管理欠科学,特别是财务职员业务素质低的实际,在走访过程当中,除具体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存在的主要题目外,以谈心、交换的方式,向业主介绍国家经济结构调剂的方向和重点,就全国而言哪些行业的产能严重多余,哪些行业属于国家支持的现代新兴行业等业务们关心、关注的题目。希看他们认真观察本地经济市场发展变化情况,找准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的最好契合点,尽力升级生产工艺,进步产品质量和等级,进步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帮助财务、**职员,全面把握**表所触及指标的含义、口径、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等,正确填写**表,做好原始记录和账、物等台账,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二是解民情与宣讲并举。为做到接地气、解民情,切实践行党的群众线路、前后对帮扶联点村(泽库县和日乡唐德村)近50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走访过程当中,向牧民群众讲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心和省委1号文件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党中心、国务院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主要举措,和党的民族宗教、富民惠民利民政策等,真正做到扑下身子做调研,朴素通俗做宣讲。

三是帮扶管控与感恩教育并举。严格落实州委确定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帮扶济困、技能培训”的帮扶管控工作原则,与乡政府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对重点帮教联系对象进行再排查、再核实,正确划分种别和评估风险等级,以进户慰问、把握动态等方式对该村的重点联系帮教对象实施有效管控。同时,以《中心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宣讲提纲》、“应知应会百问手册”和《黄南州干部学习宣传读本》为主要内容,大力展开酷爱伟大祖国、酷爱中华民族、酷爱中华文化,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引导全体村民是非分明、遵纪遵法、维护稳定、知恩感恩、团结奋进。

四是征求意见与梳理基层题目并举。在向规下产业企业、乡政府、村委会、县级**机构广泛征求黄南**队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题目的同时,深进展开**研究,认真梳理联点帮扶村致使发展缓慢、群众收进相对较低的主要题目,分析致贫缘由,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针对牧民思想观念滞后、劳动技能偏低、增收难度大;草场面积小、质量差;鼠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群众居住分散、集中优化发展战略没法得到有效实施;基础设施滞后、抗灾防灾能力不强;封建宗教思想根深蒂固、反渗透工作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的现状,提出帮扶对策,制定农牧民增收致富规划,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四:基础、基层、基本(5711字)

5月22日-2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 百村调研 实践活动,作为第四团第四组的一名成员,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族坑村开展调研工作。在一周的调研时间里,我与第四组的其他5位同志一起,驻村入户,走访慰问,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的统一要求,围绕 三农 有关问题,解民情,察民意,探民心,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交朋友,获取了宝贵的调研资料,也经历了难得的心灵锤炼。这次农村调研实践活动,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体会,现从三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立足现实,把 三农 问题继续摆在战略基础地位

三农 问题为何一直这么重要?因为农业仍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仍占有最广大的国土面积,农民仍是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又因为即使在已经开始迈步走入 十二五 的今天,无论农业、农村还是农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也亲身感受到了。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 十二五 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民难,最难在增收。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农民的收入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族坑村的情况看,对绝大多数农户而言,家庭经营收入的来源是种植水稻、脐橙和养殖畜禽。种水稻,只能保证温饱,在增收方面的贡献很小。种脐橙,是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和大多数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第三,农村教育为何两难?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次调研中,最感动我们的恰恰也是孩子。当听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我们欣慰,但转而见到年久破旧的校园,我们又不禁嗟叹;当发现孩子们在 小白老师 的课堂上十分活跃,我们开心,但转而探访一个孩子的家,看到一间不属于他们家的旧屋,一桌简单且缺乏营养的饭菜,一对年老体病的老人,以及一个与白天在学校截然不同的男孩儿,我们又不禁心酸。特别是那一晚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面对他们反映出的农村教育两难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尚未巩固的农村教育体系内,却和城市一样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这是农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镇上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将村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集中到镇中心校继续学习,这本是好事,但上学地点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政府补贴孩子生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 三下乡 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因为有了上面的问题,所以作为国家基础的农业、农村、农民都还不稳固,必须把 三农 继续放在战略基础的地位来对待。短短一周,我没有给上面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但我有了继续寻找下去的决心。同时,我也明白了,绝不能离开 三农 谈 三农 ,只有返回农村,回到农民身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 大机关 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首先,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当前,党和政府都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我们作为党员,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对群众充满感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次调研,短短几天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就是因为我们带着感情下去,带着感情去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我们的感情,首先是对身边那一个个普通农民的,尽管他们带着客家乡音的话语令我们半懂不懂,但连日来的朝夕相处,一起吃饭、喝茶、抽烟、聊天,彼此的心在不断贴近;我们的感情,也是对基层干部的,他们陪着我们转遍每家每户,从农民的话语和表情中,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为党和国家、为农民群众的谋心出力,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体会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与淳朴,尽管他们不完美,但却很真实;我们的感情,更是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族坑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仿佛是鲜活的,把我们与这个陌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上面这段话不是在写散文,而是我们这几天的真实感受,离开族坑村,我们都被 掏空了 ,人回到北京,心却留在了那里。群众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我们又怎能不对群众充满感情?

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最后,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都处在剧烈的大变动之中。越是变动,越要找到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这样才不致迷失。这股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最深厚的感情,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应对一切变动,迎接所有挑战。与人民群众相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在去族坑村的路上,我心里也忐忑过,不知见了那些陌生的农民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见面后,握一下手,敬一根烟,我得到的是一脸憨厚的微笑,换来的是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转眼间,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

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04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 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 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反对空口无凭,本本主义。我们年轻干部最缺少的是经验。在缺少足够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最容易犯的是两种错误:一是空口无凭。张嘴就说话,什么都敢说,这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但如果说的内容没有事实作为基础,没有认真的思考和论证作为依据,空口说白话,就要不得了。特别是在对群众说话、为群众制订政策的时候,尤其要反对空口无凭,因为它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二是本本主义。喜欢说书上怎么怎么写的,领导怎么怎么指示的,文件上怎么怎么规定的,唯独不愿说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当然,这不是说书上的话、领导的话、文件上的话不能说,我们的工作要以书上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避免漫无目的,主观臆测。调查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做好很难。这里面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态度问题。漫无目的就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到农村,满眼全是没见过的新鲜事儿,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最后在脑袋里什么都没留下。调查研究首先得目的明确,你要了解什么,寻找什么,获得什么,挖掘什么,都要事先准备提纲,按照提纲,按图索骥,才能得到需要的资料。拿稀罕当宝贝,是调查研究最容易犯的错误。即使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 百村调研 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交流,更供自省。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五:深入基层调研 交流学习体会(1635字)

6月15日晚,区委书记周家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参加农村党日活动,考察村民文化活动,并就农村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杨茂荣,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杨震,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刘红,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直机关党委书记兰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春跃参加活动。

周家彪一行先后深入到中北镇李家园村、大寺镇王村,与基层党员交流了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体会,听取了两个村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汇报,观看了村民文化活动。周家彪说,通过参加党日活动,亲身体验了广大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基层党日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充分展现了农村党组织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民计民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幸福。我们也会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多与基层党员交流沟通,使西青区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民心,更加顺应民意。

就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周家彪要求,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进一步明确肩负的重要使命,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有钱办事,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村民享受更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要有人管事,切实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挑选最有责任心、最有办事能力的人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为村集体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要照章理事,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带领全村健康有序发展。

周家彪指出,当前全市正在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广大基层党员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查找自身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提升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意识和能力。全区每一名党员都要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问一问自己当初入党为什么,看看理想信念有没有差距,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问一问自己今天在党图什么,看看宗旨意识有没有淡化,争做群众的贴心人;问一问自己将来为党留什么,看看奉献理念强不强,争做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对照更高的标准,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到党员模范岗、创先争优示范岗等服务群众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周家彪强调,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也是村级组织换届年。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各个村以及每名党员的实际情况,并提前做好换届工作预案;要严格选拔标准,看长远,顾大局,切实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和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要严格工作程序,尊重每一名党员的民主选举权力,按照换届工作要求,严把换届程序关,确保换届工作合法有效;要严明工作纪律,广大农村党员要按照“八个严禁”和“五个一律”的要求,带头遵守换届纪律,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

在观看了村民文化活动后,周家彪指出,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西青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既要构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也要构筑文化发展的新优势。文化品位越高,文化含量越大,文化氛围越浓,西青的发展就越有生机与活力,就越能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全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做好文明素质提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提升“三大文化工程”,健全完善好区文化中心、街镇文体中心及村文化室“三级文化阵地”,建立专业文化骨干队伍、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和群众文化参与队伍“三支文化队伍”,使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个人素质、增强自治意识,在物质上安居乐业有保障的同时,努力使全区人民在精神上文明和谐有品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