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 09-03
栏目:方案
方案一:随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90%。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方案二:南溪镇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方案三:尼勒克县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全县以点代面,示范引导,建设100-2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方案四: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扶贫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做好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4、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协调争取中直机关对我市国家重点扶贫县长丰县的定点扶贫,继续做好省直机关对我市重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坚持市直机关联系帮扶农村贫困老人制度,各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慰问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在县乡开展党员干部对口贫困户的“一帮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5、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工程。按照“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扩大规模”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市级农村扶贫资金互助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农户缴纳资金标准,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和范围,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整村推进重点村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以产业为支撑的“1+1”模式,实现互助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高效运转。扶贫、财政、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90%。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方案二:南溪镇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方案三:尼勒克县20xx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全县以点代面,示范引导,建设100-2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方案四: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扶贫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做好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4、实施社会扶贫工程。积极协调争取中直机关对我市国家重点扶贫县长丰县的定点扶贫,继续做好省直机关对我市重点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坚持市直机关联系帮扶农村贫困老人制度,各单位开展1次以上的慰问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在县乡开展党员干部对口贫困户的“一帮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5、实施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工程。按照“规范管理、提升效能、扩大规模”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市级农村扶贫资金互助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适当提高农户缴纳资金标准,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和范围,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整村推进重点村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以产业为支撑的“1+1”模式,实现互助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联结。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高效运转。扶贫、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