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2)
时间: 08-28
栏目:反思
缩小的像,于是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兴趣,使得问题的提出变得自然.
在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初步完成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降低难度,我将实验分成3个简单的小探究——探究1:如何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探究2: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缩小(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探究3:凸透镜作为放大镜用时,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的显示吗?在每一个小的探究中侧重点和方法都不同.探究1中,让学生自己组装,调节高度,得出结论.探究2有比较完整的过程,在得出结论后用作图帮助理解,最后用照相机、幻灯机将实验结论加以运用,将知识慢慢引向深入理解.探究3,先用眼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与原来光屏上成像的区别(物像在透镜同侧)然后教师演示说明:在某些位置,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再假设探究:物体与凸透镜在什么位置,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呢.最后再得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充分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课堂上时间预计不够,学生在实验探究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还需要一些课外时间加以巩固.
反思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10月28日是县教研员到我校视导的日子,初二年级我按进度上了传统实验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我对这节课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这节课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课,探究方式方法还需老师细致的引导与耐心的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先从上节课中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复习开始,利用对这些镜头的实质分析,发现一个现象:凸透镜成不同的像。然后顺势提问:成不同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样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迁移,虽有个别学生猜出可能和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但什么关系还不清楚,于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步,带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与那些因素有关?介绍器材、设计步骤、出示记录表格。
第三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解决个别问题。
第四步,收集学生实验结果,归纳规律。
第五步,课堂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马师的讲评给我很大的启发。马师说:“实验课听起来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课,但实际还是检验学生思维活动的课,所以难点应放在设计实验上,首先让学生想明白,再动手效果会更好。
于是在令一班上课时,我调整了上课思路和进度,学生实验时间和实验现象收集较第一个班效果好一些。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在如何设计探究实验课时,怎样找难点?如何处理上指明方向。
在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初步完成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降低难度,我将实验分成3个简单的小探究——探究1:如何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探究2: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缩小(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探究3:凸透镜作为放大镜用时,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的显示吗?在每一个小的探究中侧重点和方法都不同.探究1中,让学生自己组装,调节高度,得出结论.探究2有比较完整的过程,在得出结论后用作图帮助理解,最后用照相机、幻灯机将实验结论加以运用,将知识慢慢引向深入理解.探究3,先用眼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与原来光屏上成像的区别(物像在透镜同侧)然后教师演示说明:在某些位置,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再假设探究:物体与凸透镜在什么位置,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呢.最后再得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充分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课堂上时间预计不够,学生在实验探究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还需要一些课外时间加以巩固.
反思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10月28日是县教研员到我校视导的日子,初二年级我按进度上了传统实验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我对这节课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这节课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课,探究方式方法还需老师细致的引导与耐心的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先从上节课中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复习开始,利用对这些镜头的实质分析,发现一个现象:凸透镜成不同的像。然后顺势提问:成不同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样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迁移,虽有个别学生猜出可能和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但什么关系还不清楚,于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步,带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与那些因素有关?介绍器材、设计步骤、出示记录表格。
第三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解决个别问题。
第四步,收集学生实验结果,归纳规律。
第五步,课堂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马师的讲评给我很大的启发。马师说:“实验课听起来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课,但实际还是检验学生思维活动的课,所以难点应放在设计实验上,首先让学生想明白,再动手效果会更好。
于是在令一班上课时,我调整了上课思路和进度,学生实验时间和实验现象收集较第一个班效果好一些。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在如何设计探究实验课时,怎样找难点?如何处理上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