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大危机与新政教学反思

时间: 08-25 栏目:反思
反思一:大危机与新政教学反思

本教案运用到教学中,有如下优点:

1、教学设计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本课内容较多、较难,但围绕一条主线:柯立芝繁荣——《美国的悲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重点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根据这一主线设计这一节课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探究——释疑,以老师设疑和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改以往老师收集史料为学生课前搜集历史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展示历史材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课上设置问题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3、课堂气氛活跃打破九年级学生以往上课不举手发言的习惯,三分之二的学生踊跃发言,连一个学困生也举手发言,听课老师赞不绝口。

4、理论联系实际在思维延伸中设置了对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有何异同及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从而做到今昔对比,以史为鉴,发挥了历史的作用。

需改正的地方:

1、多关注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充分发挥组长和成员的作用,代表发言大多数是代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预留讨论的时间不足,匆匆收场。今后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2、少突出德育渗透。在罗斯福新政时,考虑时间关系,没有突出罗斯福总统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并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后需注意。


反思二:大危机与新政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广泛的使用了比较的方法,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对教材进行了较为体系化的整合,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本内容的逻辑顺序。教学设计采取了较高的立意,将关注民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节课的灵魂对现实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经教学实践之后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

二、史料教学的运用必须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选择的史料不宜过多过于复杂。必须充分挖掘史料的潜力。对史料进行多角度循环利用是充分发挥史料作用的重要一环。

三、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动起来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学环节,授课的速度有点太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给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还可以再延长。


反思三:大危机与新政教学反思

1.以归类来帮助记忆。依据课本,明确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因此我设计了四个项目、三个内容、两个阶段的分类模式,并由学生分组抢答解决相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板书来巩固重要内容的记忆。如一边让学生不看书说出新政内容,一边逐条快速板书。有时明确告诉学生某些关键词并板书,如“国家干预经济”、“二战”(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板书不要太杂,关键词要醒目,才会有助记忆。

3.以活泼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例如:引用罗林·柯尔比的一幅漫画导入新课。同时尽量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如增发钞票、恢复信心,刺激经济等内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起到哪些作用等;通过这些做法,尽量避免课堂枯燥无味而导致学生厌学。


反思四:大危机与新政教学反思

上周四我校推出了史地政教研组的几节观摩课,我有幸承担了一节,按正常的教学进度,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从这节课的准备,到上课,再到后来的讨论交流,我都觉得收获很多,这确实是一次很好的磨练自己的机会。

从总的来看,这节课是以“问题——引导——探究——总结”的模式展开的,当时对这样的教学思路还比较满意,认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做完这一节课后,我觉得有太多的缺憾了,教学前预期的许多教学效果均不理想。在讲课过程中,一大部分同学处于观望的状态,没有太多的投入精力,师生碰撞所占的比例不大,气氛沉闷,学生举手回答的不多。最后引用的温总理的话,又有几个同学会受到触动,产生共鸣呢!突然明白了有的人为什么“说课”说得那么好,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是效果一般!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更深一个层次来说,没有把学生教好,是教学工作还没有做到家的结果。一是投入多少,再就是方法是否恰当。现在想来,这节课的问题主要出在这几个方面:

一、具体细节没有精雕细刻:比如:在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尽管是分组讨论(四个小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