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时间: 08-16
栏目:反思
反思一: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能够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实践。课上下来以后,学生的反响比较好,尤其用地图讲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学科特色,易被学生接受,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讲解过细,导致其它教学环节的时间比较紧张。教材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如把这节课分成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中共七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二课时学习对抗战有利的形势、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样教学内容就不会多,教师可以发掘教材的空间也比较大。另外, 学生对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反思二: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本周二上午第3节在八年级一班上了一节学案教学验收课。课题为《血肉筑长城》。
我是这样设计的:针对本节课内容含量大的特点,我重点划分为三部分处理。第一,三次战役即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我想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加强记忆其各自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队、意义。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感觉容易,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理清三次战役的特点,分清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战例,初步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军民共同抗战的道理。第二部分为中[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共七大的召开,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处理方法为让学生以小记者的采访形式介绍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老师只是辅助介绍中共在抗战胜利前夕,高瞻远瞩,为抗战胜利及胜利后中国走何道路的问题做了准备。第三部分是处理抗战胜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谜语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让学生分五个组理解“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然后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组抗战。之后点拨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法上,尽量让学生多动口、动脑、动手,积极准备,多参与活动,小组活动等等。
本节课学生给我的惊喜是比平常上课学习更进入状态,调皮的学生不在惹事,省了强调纪律的环节。学生赵雅洁大方,得体的课前检查有模有样,令人刮目相看。赵美玲同学的收获谈得很有道理。学生的这些亮点平常课被我忽视,以后要学会赏析学生。
反思三: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历史课中,我都是让学生看书、思考——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做作业。这个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腻了。在讲16课《血肉筑长城》中,我改变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课的安排。本课有三个知识点,我就让三个同学准备。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从三个组中准备选一人上台讲解。
过十分钟左右,我让先前准备的三个同学上台。第一个是周敏,她讲“三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在讲平型关大捷时,讲了1937年八路军115师指挥,歼敌一千多人,讲得仔细、透彻,还叫学生做笔记。第二个同学是王永松,他讲“中共七大”,从时间、地点、内容、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也听得明白、清晰、条理清楚。第三个同学是周佳容,她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来讲最后一个知识点。在原因方面,还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客观原因(美、苏支持),主观原因是中国人民大反攻。条理清楚,知识性很强,逻辑性也强,最后还小结抗战的正义性,强调和平的重要,把知识点进行引申、迁移、丰富学生的头脑,拓展知识面。
由于是学生讲给学生听,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和做笔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点拔每小组需要质疑的地方。教得也轻松,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只向学生传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学生才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寓教于乐,知识性与灵活性结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走进一片新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反思四: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血肉筑长城》这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但它首先节选了南京大屠杀的一个典型事件,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这个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爱国情感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暴的愤恨。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放映电影片段和老师的解说、提问来完成。这节课我通过四步教学完成的。
学生看电影,老师根据片段解说并提出问题:比如放映到平型关大捷在时,我适时解说我八路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取得战役的胜利,讲了1937年八路军115师指挥,歼敌一千多人,讲得仔细、透彻。另外在讲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效果不错,而且这两次战役正好是一个是共产党取得的,一个是国民党取得的,不仅能让学生分清他们的不同点,还能让学生总结出他们的相同点-----。
二、学生骨干把课外了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我发现有的同学还做笔记,学生听得有味学得轻松、愉快,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点拔需要质疑的地方。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寓教于乐,知识性与灵活性结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三、设计问题,小组分析探讨,每组1-2个(骨干组2个)给定时间。设计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深奥,探讨给定时间5-6分钟,回答问题可以多点时间,多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老师及时补充点拨。只要能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就可以了,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课堂气氛又活跃,学生讨论问题也积极,可以说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
四、老师总结本课。总结本课分别从课堂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方面加以慨括。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鼓励表扬。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历史课的教学有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堂课效果较好,当然,这样的课堂很耗时,学生笑场次数较多,必须要一定的磨合。另外,这种课会出现一个不和谐的局面即平时不太高调的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听的分。对于这种现象,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还要设计一些更简单的问题加以鼓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情绪,积极参与到集体中来。一堂课可以由老师安排如何上,但是,课后一定要有个教学的反思。否则再好的课也是不会好。
在本课教学中,我能够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实践。课上下来以后,学生的反响比较好,尤其用地图讲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学科特色,易被学生接受,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讲解过细,导致其它教学环节的时间比较紧张。教材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如把这节课分成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中共七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二课时学习对抗战有利的形势、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样教学内容就不会多,教师可以发掘教材的空间也比较大。另外, 学生对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反思二: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本周二上午第3节在八年级一班上了一节学案教学验收课。课题为《血肉筑长城》。
我是这样设计的:针对本节课内容含量大的特点,我重点划分为三部分处理。第一,三次战役即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我想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加强记忆其各自发生的时间、地点、部队、意义。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感觉容易,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理清三次战役的特点,分清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战例,初步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中国军民共同抗战的道理。第二部分为中[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共七大的召开,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处理方法为让学生以小记者的采访形式介绍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老师只是辅助介绍中共在抗战胜利前夕,高瞻远瞩,为抗战胜利及胜利后中国走何道路的问题做了准备。第三部分是处理抗战胜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谜语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让学生分五个组理解“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然后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组抗战。之后点拨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法上,尽量让学生多动口、动脑、动手,积极准备,多参与活动,小组活动等等。
本节课学生给我的惊喜是比平常上课学习更进入状态,调皮的学生不在惹事,省了强调纪律的环节。学生赵雅洁大方,得体的课前检查有模有样,令人刮目相看。赵美玲同学的收获谈得很有道理。学生的这些亮点平常课被我忽视,以后要学会赏析学生。
反思三: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历史课中,我都是让学生看书、思考——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做作业。这个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腻了。在讲16课《血肉筑长城》中,我改变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课的安排。本课有三个知识点,我就让三个同学准备。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从三个组中准备选一人上台讲解。
过十分钟左右,我让先前准备的三个同学上台。第一个是周敏,她讲“三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在讲平型关大捷时,讲了1937年八路军115师指挥,歼敌一千多人,讲得仔细、透彻,还叫学生做笔记。第二个同学是王永松,他讲“中共七大”,从时间、地点、内容、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也听得明白、清晰、条理清楚。第三个同学是周佳容,她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来讲最后一个知识点。在原因方面,还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客观原因(美、苏支持),主观原因是中国人民大反攻。条理清楚,知识性很强,逻辑性也强,最后还小结抗战的正义性,强调和平的重要,把知识点进行引申、迁移、丰富学生的头脑,拓展知识面。
由于是学生讲给学生听,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和做笔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点拔每小组需要质疑的地方。教得也轻松,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只向学生传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学生才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寓教于乐,知识性与灵活性结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走进一片新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反思四: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血肉筑长城》这节课的重点主要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但它首先节选了南京大屠杀的一个典型事件,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这个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爱国情感以及对日本侵略者残暴的愤恨。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放映电影片段和老师的解说、提问来完成。这节课我通过四步教学完成的。
学生看电影,老师根据片段解说并提出问题:比如放映到平型关大捷在时,我适时解说我八路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取得战役的胜利,讲了1937年八路军115师指挥,歼敌一千多人,讲得仔细、透彻。另外在讲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效果不错,而且这两次战役正好是一个是共产党取得的,一个是国民党取得的,不仅能让学生分清他们的不同点,还能让学生总结出他们的相同点-----。
二、学生骨干把课外了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我发现有的同学还做笔记,学生听得有味学得轻松、愉快,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点拔需要质疑的地方。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寓教于乐,知识性与灵活性结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三、设计问题,小组分析探讨,每组1-2个(骨干组2个)给定时间。设计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深奥,探讨给定时间5-6分钟,回答问题可以多点时间,多人发表对问题的看法,老师及时补充点拨。只要能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就可以了,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课堂气氛又活跃,学生讨论问题也积极,可以说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
四、老师总结本课。总结本课分别从课堂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方面加以慨括。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鼓励表扬。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历史课的教学有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堂课效果较好,当然,这样的课堂很耗时,学生笑场次数较多,必须要一定的磨合。另外,这种课会出现一个不和谐的局面即平时不太高调的学生不爱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听的分。对于这种现象,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还要设计一些更简单的问题加以鼓动这类学生,调动他们的情绪,积极参与到集体中来。一堂课可以由老师安排如何上,但是,课后一定要有个教学的反思。否则再好的课也是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