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2)
时间: 07-26
栏目:反思
可能和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的日记差不多吧。虽然有时也会有感悟和灵感闪现,但没有捕捉意识,没有记下来去积累,去优化自己的教学。现在我观看学习过本章节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后才明白,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理念、方法、心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梳理、改进、优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淀,不断升华自己。
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教育历程:06年带七(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拿到手中翻开一看,开课第一节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页都是彩图,第三页是“议一议”和几个立体几何图形,这不太简单了嘛!于是就拿起课本、茶杯、粉笔、乒乓球手边现有的几个物品,给学生们说我们今后要学习这几种立体几何图形,要求学生们会分类,绘画图形,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这节课。现在反思一下我当时的做法,我意识到那节课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亮点,不足之处比比皆是:1、学生观察物品仅仅限于课本,不够丰富而直观;2、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见到过的这几种几何图形的这个过程,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同时我对本节课重视不够。
2010年秋我又带一班七年级的课,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几年知识的积累,我又精心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同样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课下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收获颇大。
一.搜索焦点,插入兴趣,牵引学生目光
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起始课,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丰富了。为了能较快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搜集到的学生的兴趣焦点,在制作课件时我设计了观察屋,竞赛场,训练屋,探索屋,其中穿插了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一些卡通人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二.培养能力,渗透德育。
在观察屋和竞赛场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有的学生还画了许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圆锥体的冰激凌,圆柱体的茶杯等),我给他们充分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特别是探究屋这个设计环节,因为学生多喜欢小动物,我从中引发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渗透了德育。
三.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在竞赛屋即分组比赛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棱柱、圆柱、圆锥等例子时,时间不够充分。
(2)在训练室给几何体分类时,当问题抛出之后,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茫然没头绪。现在想来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接触过几何体分类,所以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这应该是一大失误之处。如果提前说明一个分类标准,效果会好些。
反思五: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先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再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更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然后慢慢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件中我设计了观察、活动、竞赛、训练和探究等五大模块,其中穿插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好,这不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1.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拓展同学们的思维,去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比如在上这节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规则的物体,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照顾到了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参与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
老师出示一幢建筑物,让学生找出图中包含有哪些立体图形,同学们通过寻找,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3.动手制作模型,体会立体图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力发言的,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大大地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加深了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做到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地有力结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概念内容的理解,既不死记硬背,又能完全体会到问题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主人的乐趣。
这节课我自己感到不足的是: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2)当我提出问题:“你们能将我们今天学习到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学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没有头绪。此时我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有接触过几何体的分类,所以他们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思考,这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若在教学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或者按柱、锥、球分类)”的话,效果就会好多了。
(3)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所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前就可以布置他们回去动手制作学过的几何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几何体,这样在活动室这个环节就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说了,在训练室和探究室环节的时间也更充分了!
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教育历程:06年带七(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北师大版的数学课本拿到手中翻开一看,开课第一节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二页都是彩图,第三页是“议一议”和几个立体几何图形,这不太简单了嘛!于是就拿起课本、茶杯、粉笔、乒乓球手边现有的几个物品,给学生们说我们今后要学习这几种立体几何图形,要求学生们会分类,绘画图形,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这节课。现在反思一下我当时的做法,我意识到那节课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亮点,不足之处比比皆是:1、学生观察物品仅仅限于课本,不够丰富而直观;2、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见到过的这几种几何图形的这个过程,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同时我对本节课重视不够。
2010年秋我又带一班七年级的课,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几年知识的积累,我又精心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同样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课下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收获颇大。
一.搜索焦点,插入兴趣,牵引学生目光
本节课是七年级数学起始课,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内容加深了,丰富了。为了能较快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搜集到的学生的兴趣焦点,在制作课件时我设计了观察屋,竞赛场,训练屋,探索屋,其中穿插了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一些卡通人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二.培养能力,渗透德育。
在观察屋和竞赛场中,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和比赛,有的学生还画了许多有创意的立体图形(比如:圆锥体的冰激凌,圆柱体的茶杯等),我给他们充分的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特别是探究屋这个设计环节,因为学生多喜欢小动物,我从中引发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渗透了德育。
三.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在竞赛屋即分组比赛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棱柱、圆柱、圆锥等例子时,时间不够充分。
(2)在训练室给几何体分类时,当问题抛出之后,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茫然没头绪。现在想来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接触过几何体分类,所以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这应该是一大失误之处。如果提前说明一个分类标准,效果会好些。
反思五: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先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再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更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然后慢慢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当中,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初步体会几何的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件中我设计了观察、活动、竞赛、训练和探究等五大模块,其中穿插许多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好,这不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1.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拓展同学们的思维,去寻找教材以外的资源。比如在上这节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些生活中有规则的物体,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照顾到了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参与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
老师出示一幢建筑物,让学生找出图中包含有哪些立体图形,同学们通过寻找,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3.动手制作模型,体会立体图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力发言的,大胆的提出自己对题目或概念的理解。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大大地锻炼了学生交流的能力,加深了对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做到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地有力结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来加深对概念内容的理解,既不死记硬背,又能完全体会到问题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做数学主人的乐趣。
这节课我自己感到不足的是:
(1)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但是画图能力还是很欠缺。比如,画图时不知道怎样表现立体图形,只能画平面的,这让我意识到对学生的起点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技能起点等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规范作图,并教授一些立体图形的画法。
(2)当我提出问题:“你们能将我们今天学习到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学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没有头绪。此时我才意识到过去他们从没有接触过几何体的分类,所以他们不知道从什么角度思考,这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若在教学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或者按柱、锥、球分类)”的话,效果就会好多了。
(3)这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所以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在课前就可以布置他们回去动手制作学过的几何体,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生活中的几何体,这样在活动室这个环节就有更多的内容可以说了,在训练室和探究室环节的时间也更充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