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认识中位数教学反思(2)

时间: 07-25 栏目:反思
二平均数与中位数比 较,让学生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不大的情况,如何选择数据代表。三实际生活中选合适的统计量的练习,进一步明确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感悟到它们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逐步体会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具体地分析数据,灵活选择数据代表;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做到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具体问题 具体对待,不形成思维定势。
    
拓展中,我安排了两道题目,在认识、会求中位数的基础上,加入X,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能够综合本节课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众数、平均数,从而使学生对中位数的理解更为深刻。
    
不 足:中位数作为一个统计量,本课除了认识中位数,找中位数,也涉及到了平均数。一开始的导入部分,可以复习导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就不会使学生在例题 中觉得太突然。在前面讲解完求奇数个数据的平均数以后,可以再加个数据,让学生产生疑问,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的时候,这组数据的的中位数怎样求。让他们 由教他学变成我要学,接着让学生自学例题,找出求中位数的方法更好。最后,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没有进行全课总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很 好地完善认知结构,也能发现学生还存在哪些疑问。因此,如果下次执教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全课总结。


反思五:认识中位数教学反思

中位数是继学习平均数和众数后又一个统计量,“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中间的数,课本例3和例4分别介绍了一组数据(奇数个或偶数个)的中位数的求法,这一点在课上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自行解决。

学 习中位数到底有什么作用?在分析一组数据时,到底用平均数、众数还是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所体现的情况,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书本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 生在例题数据中发现中有一个或两个数据和整体的数据相差很多,如果用平均数描述这组数据的情况就会明显偏离中心,因此用中位数体现比较合适。由此,我引导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一些比赛中,要将评委给出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以后再计算选手的平均分?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就能体会到过高、过低的分数会拉高会拉低平 均分,这样对选手很不公平,学生就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练习十六的第3题,将平均数、众数 和中位数集合在一起,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各种统计量各自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这组数据中低于平均数的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 平;而中位数两侧的数据大小很不均衡,所以用中位数也不合适,因此只有众数是最合适的。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十分遗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