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时间: 07-02 栏目:反思
反思一: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昨天我讲《走进丽江》这篇课文,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我在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时候结合本课特点,让学生先整体感知,然后在分别了解文章的各部分重点。让孩子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所在。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借助网络视频和图片资料为孩子打开一片视觉天地,并把自己到云南旅游的感受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也找去过丽江的孩子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让他们结合资料图片和自己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 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 时,我设计: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我会有感情地朗读,我愿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 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方面仍有所欠缺。由于时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没能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让孩子们:查找关于丽江的一些资料。我想带大家去云南旅游一圈。让孩子更多的了解云南,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我还在课外阅读训练中,找到同类的文章《镜泊湖奇观》,让学生在学与练中达到能力的提升。


反思二: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丽江。

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发阅读动机

几幅画面,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为整课教学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二.强化初读感知

强化初读,就是一开始就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去跟文本从容对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化初读,就能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画出最能体现古城及自然景观神奇而美丽的句子。圈圈画画是留下读书时思考的痕迹。”然后让学生各自去阅读这一段。学生一边轻声诵读,一边圈圈画画,读得非常认真

三.读中感悟品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即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情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语言文字训练

训练学生如何把一处景物说详细,模仿课文的写法,运用打比方,列数据的写作方法。这也是一处片段描写。主要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写作方法的一个指导。

五、第三课时

感受夜晚古城的美,体会景物不同时间的美,进行片段描写。

六、不足之处

碎话较多,指导学生读书不够到位,读书的时间还不够,说话训练这方面指导还不够。


反思三: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走进丽江》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课文。本科的教学重点要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且能够懂得过渡句的作用。教学2个课时下来,也在师傅的点拨启发下,反思过后做如下记录:

1、第一课时中,由于本科生字词较多,发现学生朗读不够流畅,发音不准确,花费较多时间来读通句子。学生找到的景点没有进行串讲介绍的口语训练,缺乏整体感知。

2、对于品词会意方面,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没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五彩斑斓”的石头路,应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从而体会“美丽”“神奇”。

3、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知识点,教师没有深入展开述说,一些理解也有所偏差,教学缺乏直观性。如“八卦型”的城市街道,没能利用简图,增加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还有就是玉龙雪山被誉为“最温暖的雪山”,教师的理解层面只认识到因为那是处在长江南岸的雪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极其罕见,所以这么称呼,却没有考虑到雪山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对雪山的依恋热爱憧憬之情。

4、对于“过渡句”的教学不是随文而出,把句子抽离出来的叫法,不利于学生理解其作用。还有的就是忽略了对比两句过渡句不同的作用没有进行区分,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过渡句。

5、作为辅助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的风景图片资料的出示,与文章结合得不够紧密,图文结合不到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