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方程教学反思(2)
时间: 07-14
栏目:反思
即设直线的方程为y=kx+b,然后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求出相应的k和b.学生这样做固然也能把直线的方程求出来,但对于有些问题而言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法.虽然在课上也强调对于不同的条件,要合理选择相应类型的直线方程,以简化计算,但是还有相当部分学生老是抱着斜截式不放.我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始终也摆脱不了这种“k、b情结”呢?原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次函数,当初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就是y=kx+b.我并没有贬低初中老师的意思,相反,我真的太佩服我们的初中老师了,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我们的学生都成了一个个“训练有素”的解题高手,只要求到直线的方程,想也不要想,设为y=kx+b.殊不知,如今行情已经变了,需要“与时俱进”一下了.由此,我们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教学中间的很多东西需要强调,但有时候强调得过了头,反而会适得其反,还是那句老话:过犹不及!就像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初中老师强调得过了头,我们高中老师在教《直线的方程》这一部分时就看出后遗症了.这么一强调,学生的中考成绩是有保证了,但是思维严重僵化,不懂变通,不愿接受新知识,当然更不用谈什么创新了.大概中国基础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也可窥见一斑吧.另外,要解决上面的问题,我认为在教学时还要补充讲一个东西,那就是函数图像及其解析式和曲线及其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初中讲直线,是将其视为一次函数,它的解析式是y=kx+b,图像是一条直线;高中讲直线,是将其视为一条平面曲线(更确切地讲是点的轨迹),它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而y=kx+b只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作为函数解析式的y=kx+b,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只有当自变量x的值取定,因变量y的值才能确定,它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作为直线方程的y=kx+b,x和y是直线上动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函数的解析式一定可以转化为曲线的方程,但曲线的方程却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函数的解析式.
反思五:直线的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得意之处(分析与对策)
提示:为什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偶发事件”的顺利处理、师生间的精彩对话等
由于是第一轮复习,相对来说例题选的较为简单,学生较为适应,通过问题引入,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效果,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在求直线方程时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我也没有限制直线方程的形式,一题可以用多种直线形式来解决,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能为了赶进度只顾自己讲,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活跃性
教学的遗憾之处(分析与对策)
①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均严重不足,教学仍然停留于教师的主体。缺少了公式形成的亲身体验,无疑对公式理解欠缺深刻。
②公式的应用,忙于从一般到特殊,不仅可以巩固公式,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公式内涵的理解,同时思维及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及提高。由于课本上大多数例题比较简单,加之课时紧张,导致自己的例题教学环节无法到位,也影响了公式教学的效果。
③由于时间原因,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快了课堂进度,导致不少学生出现学习的障碍。
④在知识结构优化及总结方面有所欠缺。
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相对立体几何而言,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是轻松的、容易的。同时,这章公式特别多,加之后面内容较抽象,难度有所增加,进而给学习带来了挑战及困惑。直面公式,不少学生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导致在解题中往往碰壁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另外,尽管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思路清晰,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公式解题,解题方法自然。但是,代数方法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运算量大,解题过程繁琐,结果容易出错”等等,无疑也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及效率。
反思五:直线的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得意之处(分析与对策)
提示:为什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偶发事件”的顺利处理、师生间的精彩对话等
由于是第一轮复习,相对来说例题选的较为简单,学生较为适应,通过问题引入,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思维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基本上达到了预定教学的效果,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在求直线方程时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我也没有限制直线方程的形式,一题可以用多种直线形式来解决,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能为了赶进度只顾自己讲,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活跃性
教学的遗憾之处(分析与对策)
①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均严重不足,教学仍然停留于教师的主体。缺少了公式形成的亲身体验,无疑对公式理解欠缺深刻。
②公式的应用,忙于从一般到特殊,不仅可以巩固公式,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公式内涵的理解,同时思维及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及提高。由于课本上大多数例题比较简单,加之课时紧张,导致自己的例题教学环节无法到位,也影响了公式教学的效果。
③由于时间原因,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快了课堂进度,导致不少学生出现学习的障碍。
④在知识结构优化及总结方面有所欠缺。
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相对立体几何而言,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是轻松的、容易的。同时,这章公式特别多,加之后面内容较抽象,难度有所增加,进而给学习带来了挑战及困惑。直面公式,不少学生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导致在解题中往往碰壁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另外,尽管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思路清晰,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公式解题,解题方法自然。但是,代数方法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运算量大,解题过程繁琐,结果容易出错”等等,无疑也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