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反思(2)
时间: 06-05
栏目:反思
回顾这一节的课堂教学,小结下面几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要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没有重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凌乱不堪,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同无头苍蝇,东跌西撞,一会儿便思维中断,久而久之,神志就游离于课堂之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针对本文作为游记散文的特征,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为本文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整体感知文本;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结合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课堂就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了,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要有清晰的课堂思路。一节容量大且有效的语文课,必须有清晰的课堂思路,做到课堂环节清晰、严谨、层次分明,从而保证学生听课的连贯性、有效性。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自学反馈——初学感知——研读赏析——品读赏析——质疑探究——总结训练六大环节,每一个大的环节中又设计若干小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就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视对文本的解读,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小石潭记》一文值得探讨欣赏的内容很多。在解读文本时,要教会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景物的特征及对景物的描写方法;二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教授本文时,我教给学生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即从正面和侧面来描写)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既教给学生如何赏景,又教会他们如何写景。如在让学生欣赏小石潭周围的青树翠蔓时,我本想引导学生去感受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繁密茂盛,“参差披拂”的动态之美,但偏偏有一个叫黄嫣然的学生抓住了“青树翠蔓”中的“青”和“翠”两个字,体会到了景物的色彩美,从而感受到景物的盎然生机。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当即给予肯定,从而带动学生各抒己见,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4、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时时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原则。于是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研读文本,并在我的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本节课的重难点,结果发现效果较好。但也发现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关照,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五: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刻画小石潭的石、水、游 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领会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我以向导的身份,以课后训练一“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游览小石潭。
课堂上我豪情满怀,由介绍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喜的心态变更,引导学生从“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读课文,一路领着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入情入理,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进。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训练: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游览景区,假如请您作为设计者去设计景点,你会怎么设计?学生也设计了不少贴切的景点名称:“听水径”、“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同学们朗读不过关,有读破句子的现象,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也有错误。虽然后来进行了补救,但我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8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不仅语文根底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查阅资料、自学课文的能力,在经验中也具备了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办代替。尽管我讲得很到位,但学生还是简单的接受而没有自己的内化、吸收过程。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1、要明确目标、突出重难点。没有明确的课堂目标,没有重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凌乱不堪,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同无头苍蝇,东跌西撞,一会儿便思维中断,久而久之,神志就游离于课堂之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针对本文作为游记散文的特征,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为本文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整体感知文本;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结合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课堂就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了,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要有清晰的课堂思路。一节容量大且有效的语文课,必须有清晰的课堂思路,做到课堂环节清晰、严谨、层次分明,从而保证学生听课的连贯性、有效性。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自学反馈——初学感知——研读赏析——品读赏析——质疑探究——总结训练六大环节,每一个大的环节中又设计若干小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就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重视对文本的解读,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小石潭记》一文值得探讨欣赏的内容很多。在解读文本时,要教会学生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景物的特征及对景物的描写方法;二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在教授本文时,我教给学生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即从正面和侧面来描写)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既教给学生如何赏景,又教会他们如何写景。如在让学生欣赏小石潭周围的青树翠蔓时,我本想引导学生去感受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繁密茂盛,“参差披拂”的动态之美,但偏偏有一个叫黄嫣然的学生抓住了“青树翠蔓”中的“青”和“翠”两个字,体会到了景物的色彩美,从而感受到景物的盎然生机。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当即给予肯定,从而带动学生各抒己见,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4、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时时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原则。于是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研读文本,并在我的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本节课的重难点,结果发现效果较好。但也发现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关照,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随时调整自己的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五: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刻画小石潭的石、水、游 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领会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我以向导的身份,以课后训练一“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游览小石潭。
课堂上我豪情满怀,由介绍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喜的心态变更,引导学生从“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读课文,一路领着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入情入理,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进。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训练: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游览景区,假如请您作为设计者去设计景点,你会怎么设计?学生也设计了不少贴切的景点名称:“听水径”、“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同学们朗读不过关,有读破句子的现象,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也有错误。虽然后来进行了补救,但我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8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不仅语文根底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查阅资料、自学课文的能力,在经验中也具备了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办代替。尽管我讲得很到位,但学生还是简单的接受而没有自己的内化、吸收过程。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