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反思
时间: 06-23
栏目:反思
反思一:石灰吟教学反思
《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通过赞颂梅花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坚强不屈、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完《石灰吟》后,我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可学生无从着手。我就提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两方面去感受和体会:1、石头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何感受,会说些什么?学生开始有点思路。小组合作练说后,我指名一学生来说一说。可没想到学生说的一段话是颠三倒四,再请了两个学生也是如此。细一品味,原来学生对石灰的诞生过程不熟悉,因此对“千锤万击”“粉身碎骨”的顺序都搞不明白,怎么能说得清楚呢?看来这是我的疏忽。于是,我补充讲述了石灰从石灰石被开采到变成石灰的经过,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比较直观的画面,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进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反思二:石灰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首先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在传授了一些咏物诗的知识,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整首诗明白易通,所以没有繁琐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烧石灰的过程。主要是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直到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时,我安排以下环节:
1、读诗,认识石灰。在把诗读正确之后,我让学生从诗句中抓住关键词语探索石灰不平凡的一生。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我问:“那‘烈火焚烧’、‘粉身碎骨’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补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2、赏读,领悟正气。再读诗句,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有说“ 从‘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学生背诵“人生自古所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过程里,我写下“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并慷慨吟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读诗,让学生谈感受。“人活着,要顶天立地!”“清白,高尚,无所畏惧,这是大写人的标志。”
反思三:石灰吟教学反思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领导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反思四:石灰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语言非常精炼,要把寥寥几字在40分钟演绎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整堂课的设计,我力求通过反复吟诵,适时点悟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诗的字词、诗意、表达的情感、包括背诵都在课堂上完成。因而,我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块:多媒体展示石灰
教 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猜,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石灰吟》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发现,异口同声地说“石灰”。我连忙接过“话头” 问:大家认识石灰吗?学生大都摇头。我用多媒体播放石灰,化学名叫碳酸钙。结合讲解与交流,学生明白了石灰对人类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来建筑高楼大厦,可以 用来造纸,可以用来消毒,还可以用来画白线等。多媒体的运用既及时又高效地让学生对石灰来了兴趣。我再趁热打铁,问学生喜欢石灰吗?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 都说喜欢。现在我们就是一块块小石灰(学生笑逐颜开),让我们读读《石灰吟》这首诗,看看明代大诗人于谦是怎么描写我们石灰“家族”的?学生兴致盎然地进 入了学习。
第二板块是熟读古诗,了解诗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其中,对石灰的制作过程我作了一定的介绍,石灰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受一 系列的考验。正如诗中所说的“千凿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在万般考验之下,石灰石变成了洁白干净、不掺一点杂质的石灰。而这,正是诗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第二板块,我以“清白”为把手为跳板,架起这首诗与于谦之间的桥梁。首先,我过渡: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 石灰这种事物上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于谦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真切体会于谦写《石灰吟》立下少年时期的志向是因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影响,所以,往往 某一时期的某个人是可以改变
《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通过赞颂梅花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坚强不屈、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完《石灰吟》后,我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从而引导学生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可学生无从着手。我就提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两方面去感受和体会:1、石头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何感受,会说些什么?学生开始有点思路。小组合作练说后,我指名一学生来说一说。可没想到学生说的一段话是颠三倒四,再请了两个学生也是如此。细一品味,原来学生对石灰的诞生过程不熟悉,因此对“千锤万击”“粉身碎骨”的顺序都搞不明白,怎么能说得清楚呢?看来这是我的疏忽。于是,我补充讲述了石灰从石灰石被开采到变成石灰的经过,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比较直观的画面,不同程度地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进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反思二:石灰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思想感情,首先介绍了诗人于谦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在传授了一些咏物诗的知识,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整首诗明白易通,所以没有繁琐地分析,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石灰的样子以及烧石灰的过程。主要是反复诵读,积累内化,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意境和感情,并直到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时,我安排以下环节:
1、读诗,认识石灰。在把诗读正确之后,我让学生从诗句中抓住关键词语探索石灰不平凡的一生。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我问:“那‘烈火焚烧’、‘粉身碎骨’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补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
2、赏读,领悟正气。再读诗句,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后,我问:从刚才所画的关键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有说“从‘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体会到了石灰的‘韧性’、‘坚强’。”有说“ 从‘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学生背诵“人生自古所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过程里,我写下“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并慷慨吟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再读诗,让学生谈感受。“人活着,要顶天立地!”“清白,高尚,无所畏惧,这是大写人的标志。”
反思三:石灰吟教学反思
《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领导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反思四:石灰吟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语言非常精炼,要把寥寥几字在40分钟演绎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整堂课的设计,我力求通过反复吟诵,适时点悟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诗的字词、诗意、表达的情感、包括背诵都在课堂上完成。因而,我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块:多媒体展示石灰
教 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猜,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石灰吟》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发现,异口同声地说“石灰”。我连忙接过“话头” 问:大家认识石灰吗?学生大都摇头。我用多媒体播放石灰,化学名叫碳酸钙。结合讲解与交流,学生明白了石灰对人类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来建筑高楼大厦,可以 用来造纸,可以用来消毒,还可以用来画白线等。多媒体的运用既及时又高效地让学生对石灰来了兴趣。我再趁热打铁,问学生喜欢石灰吗?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 都说喜欢。现在我们就是一块块小石灰(学生笑逐颜开),让我们读读《石灰吟》这首诗,看看明代大诗人于谦是怎么描写我们石灰“家族”的?学生兴致盎然地进 入了学习。
第二板块是熟读古诗,了解诗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其中,对石灰的制作过程我作了一定的介绍,石灰在制作过程中要经受一 系列的考验。正如诗中所说的“千凿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在万般考验之下,石灰石变成了洁白干净、不掺一点杂质的石灰。而这,正是诗中的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第二板块,我以“清白”为把手为跳板,架起这首诗与于谦之间的桥梁。首先,我过渡: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 石灰这种事物上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于谦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真切体会于谦写《石灰吟》立下少年时期的志向是因为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影响,所以,往往 某一时期的某个人是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