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故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请楚,我立足于利用朗读、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紧扣字词,理解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我设计了两道选字填空题,让学生进行同音异形、形似字的比较,并学会使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紧扣"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满头大汗",从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撑船的辛苦,又让学生体会到隐含的鲁班的要发明“橹板”的原因。第二自然段我紧扣鲁班的动作"两眼盯着","默默地想",让一个孩子上台来做"两眼盯着"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两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在讲解鸭子拨水时,让学生抓住"往后拨水,身子向前"来明白鸭子拨水的轻快,第四小节抓住“眼睛一亮”再现鲁班思考的过程。
二、利用倒叙、抓重点段
课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为了能抓住重点我并没有采用学生习惯的顺序学习的思路。我采用倒叙的方法:
1、复习第一自然段后提出鲁班最终有没有想出好办法,设计出省力的工具?这个工具叫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到课文的最后去找答案。并给这样的答案:想出好办法,这个工具叫“橹板”。
2、我接着提出鲁班设计的“橹板”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学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读、说(先……然后……再……)做等手段认识“橹板”的样子、体验鲁班制作的过程。(强调制作与创作的区别)。
3、我再提出鲁班为什么要把“橹板”做成这个样子。第三小节讲鸭子在水中用脚蹼拨水的样子,是鲁班发明橹板的关键之处,这里我重点抓着“拨”体会鲁班将“橹板”制作矶成鸭爪样子的原因。
三,通过表演、制作解读文本,化难为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图片让学生认识鸭子的“脚蹼”,然后边说边示范鸭子脚蹼拨水的样子,接着让学生走入情境:“现在你们就是那群小鸭子,你们的手就是脚蹼,快来拨水吧!”学生用手做拨水的样子,同时提醒学生把手并起来会游得更快些(拨与划的区别),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提高难度,请学生带上表情,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一次,两次……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将文本的朗读提高到了一个层次。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那么轻快,“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做橹板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橹板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橹板”。力力求通过动手让学生记忆“橹板”的形状,体会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去动手制作、创作的兴趣。
四,狠抓字词,读中感悟
朗读教学是贯穿始终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读出老艄公的累,通过朗读感受鲁班在想办法,通过朗读感受鲁班的"眼睛一亮",想出了办法,通过朗读感受一个"嗬"字,体会老艄公摇橹的轻松。
五,创设情境,线索清晰
全文抓住鲁班的看——想——看——做展开,在讲解文本中,我在每个小节的过渡时都抓住了这条线索,循循善诱,层层推进,最后到“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对于字的教学只设计了教学“忽”和“安”两个字,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练习量的不足,没有很好的巩固过程。
反思二: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根据鸭子的脚发明橹板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发明的整个过程,我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
一、先画脚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了老艄公撑船吃力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课文,一起体会鲁班的困惑。学习第三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图,并结合生活记忆,想想鸭子的脚蹼的特点,通过交流,我在黑板上画下了鸭子的脚蹼。随着脚蹼的成型,孩子们的嘴里发出了“呀”的声音,显然觉得很有趣。画好了脚蹼,我带领着孩子们学着鸭子的样子一起用脚蹼进行划水,感受鸭子游水的轻快。
二、在脚蹼外围画上橹板的样子,清晰记住橹板的成形过程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让孩子们读课文,了解橹板的整个形成过程。还是采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清晰地记住橹板的样子,并记住它的成形过程。重点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先读,再一边读一边在起先的鸭子脚的外围慢慢画橹板的样子。随着橹板样子的出现,孩子们的眼睛发亮,他们说:好像啊!我问:像什么?他们齐声说:像鸭子的脚。接着,我们又反复朗读着出示的那句话,记着橹板的样子。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这篇课文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意境,学生对这样的文章一般都不太感兴趣。但这样的文章最能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好习惯,我们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
鲁班如何发明了橹板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好词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然后让学生做动作,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美好品质。接着我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可以边读边看图,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可以读读课文,再动手画画鲁班发明的橹板,也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捏;可以同桌互当讲解员,以讲解介绍的方式来读课文……充分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边读边动手,这样学生在宽松、民主、合作的空间里,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1.鲁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收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他的故事。2.鲁班受鸭掌的启示发明了橹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动物的启示而制造出来的吗?可以去查查资料,问问爸爸妈妈。适当渗透少许仿生学的知识,打通课内外、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反思三: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课文《鲁班和橹板》讲的是鲁班发现了鸭子的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从而模仿鸭子的脚发明了摇船工具——橹板。鸭子游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在鲁班眼里竟能成为发明的源泉呢?我想,正是因为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敢地尝试,才能有所创造。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动手尝试”这个道理呢?我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根据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样子,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和“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有的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样子,所以不知该怎样画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这种形状的脚非常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所以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和“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后来,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反思四: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请楚,我立足于利用朗读、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利用插图认识橹板
认识橹板首先肯定是从课文中的插图开始的,我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看橹板,而后从橹板迁移到老艄公的表情,猜猜用这样的橹板来摇船轻松吗?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故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请楚,我立足于利用朗读、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紧扣字词,理解文本
第二课时复习,我设计了两道选字填空题,让学生进行同音异形、形似字的比较,并学会使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紧扣"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满头大汗",从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撑船的辛苦,又让学生体会到隐含的鲁班的要发明“橹板”的原因。第二自然段我紧扣鲁班的动作"两眼盯着","默默地想",让一个孩子上台来做"两眼盯着"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两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看着一个地方。在讲解鸭子拨水时,让学生抓住"往后拨水,身子向前"来明白鸭子拨水的轻快,第四小节抓住“眼睛一亮”再现鲁班思考的过程。
二、利用倒叙、抓重点段
课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为了能抓住重点我并没有采用学生习惯的顺序学习的思路。我采用倒叙的方法:
1、复习第一自然段后提出鲁班最终有没有想出好办法,设计出省力的工具?这个工具叫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到课文的最后去找答案。并给这样的答案:想出好办法,这个工具叫“橹板”。
2、我接着提出鲁班设计的“橹板”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学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读、说(先……然后……再……)做等手段认识“橹板”的样子、体验鲁班制作的过程。(强调制作与创作的区别)。
3、我再提出鲁班为什么要把“橹板”做成这个样子。第三小节讲鸭子在水中用脚蹼拨水的样子,是鲁班发明橹板的关键之处,这里我重点抓着“拨”体会鲁班将“橹板”制作矶成鸭爪样子的原因。
三,通过表演、制作解读文本,化难为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图片让学生认识鸭子的“脚蹼”,然后边说边示范鸭子脚蹼拨水的样子,接着让学生走入情境:“现在你们就是那群小鸭子,你们的手就是脚蹼,快来拨水吧!”学生用手做拨水的样子,同时提醒学生把手并起来会游得更快些(拨与划的区别),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提高难度,请学生带上表情,加上动作来读这一小节,一次,两次……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游戏中将文本的朗读提高到了一个层次。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那么轻快,“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做橹板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放出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橹板的制作过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橹板”。力力求通过动手让学生记忆“橹板”的形状,体会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去动手制作、创作的兴趣。
四,狠抓字词,读中感悟
朗读教学是贯穿始终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读出老艄公的累,通过朗读感受鲁班在想办法,通过朗读感受鲁班的"眼睛一亮",想出了办法,通过朗读感受一个"嗬"字,体会老艄公摇橹的轻松。
五,创设情境,线索清晰
全文抓住鲁班的看——想——看——做展开,在讲解文本中,我在每个小节的过渡时都抓住了这条线索,循循善诱,层层推进,最后到“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不足,对于字的教学只设计了教学“忽”和“安”两个字,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练习量的不足,没有很好的巩固过程。
反思二: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根据鸭子的脚发明橹板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发明的整个过程,我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
一、先画脚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感受了老艄公撑船吃力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课文,一起体会鲁班的困惑。学习第三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图,并结合生活记忆,想想鸭子的脚蹼的特点,通过交流,我在黑板上画下了鸭子的脚蹼。随着脚蹼的成型,孩子们的嘴里发出了“呀”的声音,显然觉得很有趣。画好了脚蹼,我带领着孩子们学着鸭子的样子一起用脚蹼进行划水,感受鸭子游水的轻快。
二、在脚蹼外围画上橹板的样子,清晰记住橹板的成形过程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让孩子们读课文,了解橹板的整个形成过程。还是采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清晰地记住橹板的样子,并记住它的成形过程。重点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先读,再一边读一边在起先的鸭子脚的外围慢慢画橹板的样子。随着橹板样子的出现,孩子们的眼睛发亮,他们说:好像啊!我问:像什么?他们齐声说:像鸭子的脚。接着,我们又反复朗读着出示的那句话,记着橹板的样子。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这篇课文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意境,学生对这样的文章一般都不太感兴趣。但这样的文章最能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好习惯,我们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
鲁班如何发明了橹板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好词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然后让学生做动作,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美好品质。接着我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可以边读边看图,借助插图读懂课文;可以读读课文,再动手画画鲁班发明的橹板,也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捏;可以同桌互当讲解员,以讲解介绍的方式来读课文……充分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边读边动手,这样学生在宽松、民主、合作的空间里,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1.鲁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收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他的故事。2.鲁班受鸭掌的启示发明了橹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动物的启示而制造出来的吗?可以去查查资料,问问爸爸妈妈。适当渗透少许仿生学的知识,打通课内外、学科间的界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反思三: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课文《鲁班和橹板》讲的是鲁班发现了鸭子的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从而模仿鸭子的脚发明了摇船工具——橹板。鸭子游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在鲁班眼里竟能成为发明的源泉呢?我想,正是因为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敢地尝试,才能有所创造。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明白“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动手尝试”这个道理呢?我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根据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样子,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和“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有的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样子,所以不知该怎样画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这种形状的脚非常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所以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和“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后来,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反思四: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请楚,我立足于利用朗读、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一、利用插图认识橹板
认识橹板首先肯定是从课文中的插图开始的,我利用插图让学生看看橹板,而后从橹板迁移到老艄公的表情,猜猜用这样的橹板来摇船轻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