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
时间: 04-03
栏目:反思
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第三环节:换币游戏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五:
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近10几次。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2 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习有待提升。3 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2 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
第三环节:换币游戏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五:
从教案的初稿到终稿,修改了近10几次。虽然最后的教案还不是很完善,但这里面却容纳着我的一些想法和创新,也包含了我对一年级数学的理解。它在我心目中非常成功。而且在修改教案的过程,试讲的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单单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多的是对低年级学生,乃至小学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最初的一份教案,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小朋友买东西不知到怎样付钱,引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人民币。但备好后通过翻阅一些资料才了解到,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的清晰,系统的认识。虽然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于是,我将引入改为“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付钱的场景,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非常重要,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初步的认识,我特意安排了小老师训练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巩固新知部分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故事的设计中有认识人民币的训练,有付钱的训练,有换钱的训练,还有检查1元=10角的训练。在其中还渗透了节约的教育,购物文明的教育。可以说灵感是在长期对一件事深思熟虑时的自然流露。
但从两次试讲的效果中我发现了许多欠思考的地方。如,1虽然考虑了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新知,但观察角度方面不够宽泛,深度欠缺。2 虽然本节课我有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时,我给他们的时间和指导不够,小组学习有待提升。3 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给我下段工作的一些启示:1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2 多了解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在自己脑子里将小学数学知识形成脉络。将自己10年的教学历程取精华,去糟粕,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