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反思(2)
时间: 03-07
栏目:反思
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是学习后面物体沉浮条件的基础。由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还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这一步一定要有,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也有很多,比如:本节课中虽有大量实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细节如“烧杯中的水面应到达什么位置?为什么?”“实验时圆柱体能否碰到烧杯壁或烧杯底?”“实验发现F浮与G排数值不完全相等,可能原因是什么?”我都没有及时积极的评价。
另外我语言不够精炼,在教学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课堂气氛不活跃时,应增强自身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学生声音轻了,没有及时消除胆怯,而充当“扩音器”。情景化问题题目覆盖面不广。应增加浮力的实际应用问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总体来讲在这堂课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努力想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才智,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归纳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有交流与合作的意识。评估可放在同一课题出现分歧的讨论过程中,小组实验结论错误的最大可能会出现在控制变量上。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本节的教学只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尝试。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还需要充分发掘课堂教学潜力,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同学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浮力教学反思五:
《浮力》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先从很多物体能浮在水面引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再用一块浮在水面的泡沫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从而提出浮力的概念,明确浮力的方向和静止时与重力的关系。接着要用弹簧秤测出浮力的大小,但如何测是个问题,弹簧秤只能拉不能压,并且不适合放在水中拉,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证明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产生浮力的不同。再研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及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五年级的学生都有过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往下压的经历,体验过浮力,但是不知道浮力的概念和方向,学习时还容易理解。本课第一个难点在如何用弹簧秤测量浮在水面物体受到的浮力,上课时没怎么引导(该怎么引导?),有些聪明的学生能想到或者会借助书本。第二个难点是进行受力分析,学生第一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只要学生会判断在各个方向上有哪些力,并且明白平衡时向上方向的合力等于向下方向的合力。实验时要求读排开的水量(为什么会想到要读排开的水量)。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节课也只有进行演示实验,应该让学生动手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