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教学反思
时间: 07-14
栏目:反思
反思一:做家务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反思二:做家务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课是学习2的乘法口诀,课文用数一数有几双筷子来引入问题情境,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在编2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编2口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2的口诀的规律,学习时既感到很轻松又很愉快。
低年级的学生还小,教师在做练习前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再做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在做“练一练”的第4题“4个人有几只手”和“8只手有几个手指”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对1双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导看图说话时又忽略了这个问题,就急着让学生做,没想到竟然有一些学生把4个人有几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几个手指做成8×10。
反思三:做家务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开放课,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有什么特点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我认为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电脑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看来插入理解表格学生还是可以看懂的,看来的确有画蛇添足之嫌。
不足:
1、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培养。
2、在以往的口诀教学中还是比较注意口诀的记忆,比如独立背,男女生比赛,师生对口令各种形式加强记忆的密度,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尤其是这节课一直在考虑口诀的准确性,认为刚学习第一节课,没有必要要求过高,一直在考虑犹豫的是是否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安排在本节课,至于口诀的强化与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到课堂中去的宗旨都给忽略了。
3、由于大课间多占了10分,为此课堂练习没有完成。
《做家务》这一课是2年级上册的有关“2的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要通过老师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2的乘法口诀,并通过做游戏,做练习,加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还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结合学生实际,亲切而自然地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时,首先创设了小明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摆碗筷”的情景,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就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就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筷子)进入角色。
二、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口诀做准备。
学生通过一边摆,一边数的过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果,明白是2个2个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学法指导,自编口诀。
5让学生回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说说是怎么编的?尝试独立编制2的乘法口诀。将编好的口诀在小组内交流。在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上,我觉得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当一部分优生编好后,我就让他们在全班交流了。接下来的记忆口诀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好方记住这些口诀?我就直接让学生回答了,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余地。所以学生所说的方法也很单一,特别是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白有些同学说的什么方法。课后想,如果让学生多观察算式的结构,把算式与口诀联系起来,找出规律来背口诀就更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记忆的方法也就会更多。
四、用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对口令:生生之间对,师生互动这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2)圈一圈。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书上15页的2题)先让学生读题。 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在填空。此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练习: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并伸出双手,问:一个人有几只手?再请8个同学上讲台,让他们伸出双手,问:“共有多少只手?要求其它同学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然后请他们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目的是利用情景巩固练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但由于时间原因,学生没有在全班交流。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乘法的机会方面少了些,注意了朋友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做得还不够。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小组学习的形式安排得更具体,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语言。
反思二:做家务教学反思
《做家务》这课是学习2的乘法口诀,课文用数一数有几双筷子来引入问题情境,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在编2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编2口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2的口诀的规律,学习时既感到很轻松又很愉快。
低年级的学生还小,教师在做练习前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再做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在做“练一练”的第4题“4个人有几只手”和“8只手有几个手指”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对1双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导看图说话时又忽略了这个问题,就急着让学生做,没想到竟然有一些学生把4个人有几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几个手指做成8×10。
反思三:做家务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开放课,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有什么特点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我认为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电脑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看来插入理解表格学生还是可以看懂的,看来的确有画蛇添足之嫌。
不足:
1、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培养。
2、在以往的口诀教学中还是比较注意口诀的记忆,比如独立背,男女生比赛,师生对口令各种形式加强记忆的密度,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尤其是这节课一直在考虑口诀的准确性,认为刚学习第一节课,没有必要要求过高,一直在考虑犹豫的是是否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安排在本节课,至于口诀的强化与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到课堂中去的宗旨都给忽略了。
3、由于大课间多占了10分,为此课堂练习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