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2)
时间: 03-25
栏目:反思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我执教的《9加几》一课,也算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今天的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9加几教学反思五: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具有下面两个特点。首先,教学形式、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课堂上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摆小棒、摆花朵、提问题、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题、奖励智慧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学生有效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通过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