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时间: 03-19
栏目:反思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一:
在《制取氧气》这节化学课教学中,实验是否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我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因为重新做会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但这样做学生就会有一种错觉:老师做实验不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而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这样形成了一种灌输式教学而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因此教者在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是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矛盾中,我选择了后者。
当我宣布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老师也不一定就是权威,也会出错。这就给了学生怀疑的机会,无形中也鼓励了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囿于常规,勇于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猜想。现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学生去怀疑、去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超越书本、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下,由教者演示实验的失败而引起了学生对课本、老师的怀疑,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其原因,寻根究底这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我认为,当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时,老师应尽可能有一种“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待实验的失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教者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也明白书上的实验确实有问题,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探究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探究者,大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在互相的争论以及老师的演示实验中明白了错误所在。既然不是这个原因,肯定是其它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又进入了更深的探究中。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干燥气体、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教者及时介绍了干燥装置和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原来老师还是一个智者。
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我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二: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二、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广泛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为了达到目的,教学上花时较多,易拖堂。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三:
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四:
本次实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是起到了结合一种教学模式探讨课题的作用,本次实验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化学活动探究课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多个方面实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无论是从知识储备的考虑上,还是学生能力和技能上,都适合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学习,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知识的掌握和升华、动手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等都通过几个环节的课堂设计得以体现,尤其是知识的升华,通过习题反馈,学生掌握的非常准确。
其次,学生的表现方面,这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活跃,参与性高;在实验环节中还凸显了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辨析上,体现了学生良好的领悟能力,能够明辨对错,坚持真理;在习题训练中还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准确理解和问题处理的准确性,说明多数学生都认真听课,仔细理解,学习态度积极;在总结评价环节,学生们也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推选出本组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储备、习题解答等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都有正确的认识。
再次,本节课中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在一道习题的PPT制作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习题答案给错了,我抓住了这个时机,运用教学机智化解了问题,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在四组学生活动中,有两组在制取氧气时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制取成功,可是聪明的他们,在提问讨论环节又占了上峰,为自己扳回了一局。
二、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本次实验研究的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以及下一步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实验方向。
首先,教学环节有些前紧后松,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充足;
其次,评价讨论阶段学生参与性不足,一些规律如果由学生总结出来更佳;
再次,问题设计还是略欠梯度,没能做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好的表现。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仍然延续目前的方式,继续探究其他不同课型中如何做到有效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在《制取氧气》这节化学课教学中,实验是否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我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因为重新做会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但这样做学生就会有一种错觉:老师做实验不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而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这样形成了一种灌输式教学而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因此教者在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是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矛盾中,我选择了后者。
当我宣布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老师也不一定就是权威,也会出错。这就给了学生怀疑的机会,无形中也鼓励了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囿于常规,勇于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猜想。现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学生去怀疑、去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超越书本、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下,由教者演示实验的失败而引起了学生对课本、老师的怀疑,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其原因,寻根究底这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我认为,当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时,老师应尽可能有一种“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待实验的失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教者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也明白书上的实验确实有问题,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探究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探究者,大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在互相的争论以及老师的演示实验中明白了错误所在。既然不是这个原因,肯定是其它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又进入了更深的探究中。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干燥气体、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教者及时介绍了干燥装置和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原来老师还是一个智者。
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我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二: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二、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广泛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为了达到目的,教学上花时较多,易拖堂。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三:
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中下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没利用好优秀学生的帮助作用。
制取氧气教学反思四:
本次实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是起到了结合一种教学模式探讨课题的作用,本次实验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化学活动探究课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从多个方面实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无论是从知识储备的考虑上,还是学生能力和技能上,都适合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学习,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知识的掌握和升华、动手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等都通过几个环节的课堂设计得以体现,尤其是知识的升华,通过习题反馈,学生掌握的非常准确。
其次,学生的表现方面,这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活跃,参与性高;在实验环节中还凸显了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对知识的掌握和辨析上,体现了学生良好的领悟能力,能够明辨对错,坚持真理;在习题训练中还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准确理解和问题处理的准确性,说明多数学生都认真听课,仔细理解,学习态度积极;在总结评价环节,学生们也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推选出本组从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储备、习题解答等不同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都有正确的认识。
再次,本节课中还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在一道习题的PPT制作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习题答案给错了,我抓住了这个时机,运用教学机智化解了问题,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在四组学生活动中,有两组在制取氧气时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制取成功,可是聪明的他们,在提问讨论环节又占了上峰,为自己扳回了一局。
二、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本次实验研究的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以及下一步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实验方向。
首先,教学环节有些前紧后松,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充足;
其次,评价讨论阶段学生参与性不足,一些规律如果由学生总结出来更佳;
再次,问题设计还是略欠梯度,没能做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好的表现。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仍然延续目前的方式,继续探究其他不同课型中如何做到有效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