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时间: 08-11 栏目:反思

篇一:《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有三部分内容,即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由于新课标删除了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加大。本课中,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教材一点都没有交代,所以在课上必须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本课的重点是遵义会议和长征的经过,难点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和长征胜利的意义。要讲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要理解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的原因,还要讲清楚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所有这些,都需要好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这节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个问题,“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诗《长征》,你能背诵出来吗?”接着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就来重走长征路,数一数当年红军走过的千山万水。
    二、提供资料,激发兴趣
    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赤水河”、“金沙江”“遵义会议旧址”、“大渡河”“泸定桥” 、“过雪山”、“过草地”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等,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为了说明问题,我设计让地图动起来,如“长征路线图”,我边讲边点出箭头,到重要地方时播放与之相关的图片。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通过图片拉近学生与红军的距离,便于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另外我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如《金色的鱼钩》等。
    本节课的“亮点”,我觉得是长征精神的引入,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当我问到“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含有哪些精神?”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都能从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中去体会,当问到“‘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时,全班同学一致持否定意见,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当时红军的长征精神,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同学说:“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还有同学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应发扬长征精神,要勤俭节约,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通过这个设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最后,我送同学们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师生同感之情升华。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新课导入时教师讲得不够生动;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新课讲授时与前面知识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


篇二:以诗入境,诗史结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历史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的讲授,引导学生们学习中国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导入这节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略加解释后,提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会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这样,一首七律诗把师生共同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诗歌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的活跃,学生们积极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
    授完本节课后,反思课堂达到的成效,使我感触颇多:
    一、引用诗歌有利于课程的导入
    通过诗词来导入本节课,一是引入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长征有更直观的印象。二是通过对熟悉的诗词中的一些问题设问,引入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真相的兴趣。在《长征》诗中毛泽东只用短短的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学生们既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又比较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减轻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
    二、引用诗歌有利于提升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的国度,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就是背诵着“床前明月光”这样的诗歌长大的。这些优美的诗词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精神的一部分,每当一提到某首熟悉的诗歌的时候,人们就会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一些诗歌,就能够很容易增加历史课的亲和力。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诗词歌曲本身就体现了历史与语文“文史不分家”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对诗歌恰当适时地引用和巧妙地设问,是适应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很有效的方法。
    三、引用诗歌有利于加强情感教育
    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很多跟历史课本内容相关的诗歌,如:在讲解皖南事变时,引用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更能让学生们对国民党的罪恶行径感到义愤填膺,同时也认识了皖南事变的性质等知识点。又如在讲《战略大决战》时,则可以引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豪迈气派,也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给予学生们思想上的震撼,加强了历史情感教育。
    总之,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诗史结合”既加强了历史与语文学科等课程的融合,同时又丰富了学生们诗词鉴赏的能力,不仅让学生们懂得了历史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们开阔的胸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诗歌,对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的实际检验,整个教学过程还算比较成功:一是利用几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教学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昂,效果明显。二是突出了重点。三是声情并茂(课件里既有音乐,又有图象),寓教于乐。四是学生探究的程度深。
    不过也有几个不足的方面,有待完善:
    1.本节的教学任务没能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在课前按成绩将学生分好组,放在上课后,总是有学生说小组的力量分得不均衡,一次又一次地分组,共花了9分钟,严重地浪费了教学时间;还有一个环节(讲故事部分)也可以节省时间:只让学生讲最精彩的《飞夺泸定桥》,对另一个故事《爬雪山,过草地》可以给学生展示几张幻灯片。这样就能节省时间,留给学生做书面作业。
    2.课后在评课时,有的同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小组只探讨一个问题,那么学生对其他小组探讨的问题怎么掌握?在预设《导学案》时,我也曾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我又想到河北石家庄市鹿泉一中韩爱学校长讲的一个学生每次只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看起来那节课上他掌握的东西少,但这是他自己的东西,只要这样日积月累,他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就没考虑这个问题了。蔡秀波老师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的好方法:即在此基础上,把重点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所有学生都在书上作上记号。我想:这确是一个万全之策,即每个学生既深入地探讨了一个问题,又能将本节的其它重点问题很好地掌握,这个办法好,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
    3.对红军长征的经过及走过的省份这个难点,要引导学生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说一遍后,教师还要指着图强调一遍,以彻底突破难点。


篇四:《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根据课标理念,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一节课我设计一个探究题“图说长征,重温长征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工农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这也是课后“练一练”的内容。我按照教参要求设计了课件,用动态的形式设计了走过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四川、西康(现在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11个省。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后,有两位同学找到了我,说“老师,错了,通过看图,我们组讨论出是十四个省。在他的激励下,另一个同学提出了相同的问题,说十一个省就只是从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经过的省,而不是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的,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军团。
    对这突如其来的疑问,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另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想到这一问题,习惯性按照教参的要求,也是以前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势。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是教参的答案”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而继续坚持原有答案。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下一节历史课堂我提议重新讨论,自已找自己所属军队的长征路线,找出自己所走过的省份,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老师再查一下资料,并与其他历史老师讨论一下,一定会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学生走后我立刻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若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共走了14个省。11个省是: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加上红二十五方面军经过的河南、湖北两省和红二方面军经过的宁夏。另外,中央

为你推荐
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