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时间: 08-28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湘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内容《世界的聚落》,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次序不同,但所遵循的理念相同,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要点也基本相同。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们几位教师的预设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城市和农村的实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流产了,最后采用了用图片直接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效果也还可以。

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本想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直接地得到答案,这样也省得我多费口舌,后来经过反复的琢磨,与大家商讨,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所以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使不同的聚落景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提到较多,而湘教版一带而过,所以考虑到学生有很有可能不能提到“生产方式不同”这一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争论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学生能自己提到更好,如果学生没想到,教师要进行点拔,但不要过多,点到为止。

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查阅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在课上大家进行交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这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整合教学内容途径和总结具体操作的策略。我们在教学中感到人文地理的教学,很多内容像非常零散,尤其是湘版教材使用后,这一感觉更明显。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集体教研和课堂实施,我们都感到与以往的教学相比,老师不再只是为了教书本上的知识而教学了,不再为了应付中考而进行“填鸭式”教学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以后对于类似的内容的课堂教学,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途径来整合教学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有取舍、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变更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使教材不再“神圣不可侵犯”,给学生留下参与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理、归纳地理规律、展示自己的智慧。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讲的仍然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讲、少讲,教学中多些引导、启发,多为学生创造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放手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相关的资料,这更加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对此,我们事先的估计是不足的,没想到学生的热情回这么高。另一个问题是,我发现基础比较好的几个同学发言比较多,那些本来在课堂上发言就少的学生,基本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偶尔会参与。应该说,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让他们都有收获,课堂上如何关注他们?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教研中去认真的研究,交流。


反思二: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新课改已有时日,自我感觉在课改的浪潮的推动下,作为勇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了很大突破,似乎把握住了课改的林灵魂,。然而这种良好的感觉,到了“世界的聚落”一节嘎然而止。

一、备课遇到了难题,该咋办?

在备课时,由于“世界的聚落”一节是新教材刚增加的内容,没有现成经验作指导,看看教参寥寥数语很绝无助,问问教过的前辈,也说:“稀里糊涂”,我碰到了难题。无意识的敲打键盘,心想:“也稀里糊涂的讲一谝马?”心有不甘,看着电脑突然我灵光一闪,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没有合作,不会资源共享,势必势单力薄。何不将学生也引进新课设及上来呢,让学生来主导、主演、主讲。

说干就干,我决定冒一次险,为了保证冒险的成功性,在讲新课前,先对学生进行了激励和鼓舞,:“同学们,一直以来,老师都是地理课的主导,下节课老师决定把课堂还给你们,有道是“我的课堂我主宰”,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组合作,学习研究课本,搜集真理资料,可以上网页可以实际考察等等,各种教学形式不限,然后你们来完成“世界的聚落”这节课,我将是你们的忠实听众。

一番游说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风风火火的开始准备了。我还担心课堂杂乱又无收获,所以和班长作了简单沟通,嘱咐她把握好本节课的思路,缴给他一些控制课堂的技巧。虽然班长踌躇满志的告诉我保证完成任务,但我还是忐忑不安,迎来了这一难以预料的一节课。

二、是学生的收获究竟是从何而来?

上课铃一响,我就“老实”地坐到了教室后面,而班长底气十足的站到了讲台时,出人意料地来到了一段开场白:“今天我们作为课堂的主人,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我们的观众老师奉献一堂精彩的地理课。”我惊讶之余有了些感动。班长接着说:“为了使我们的课堂充实而有序,请大家听从指挥展示自我。下面请一组同学讲解什么是聚落?”

一组代表细心百倍地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组关于聚落的图片,甚至还有我们邹平城和明集村的图片,为学生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然乎这位同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请注意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而形成的,如果有人类居住但不集中就不是聚落,如南极有一些科考人员居住但不集中就不是聚落。”同学们被他头头是道的分析吸引住了,而我通过学生的表情可以断定他们对聚落的定义已完全理解了。接下来班长激励:“还有那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还有补充?”三组的一名同学自告奋勇上来从“规模、人口密度、建筑特点、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了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我暗叹:“平日担心学生只会填空不会自己分析归纳,其实他们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老师没有放手而已”。然后,班长话锋一转:“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各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话音刚落,各小组踊跃拒收,避免对老师的提问表情轻松、热情高涨的多,看来转变一下教学方式真的收获不小,而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其中一名学生拿出两张照片说:“这是我们明集焦化厂的烟筒,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严重,但也不可忽视,这是我们杏花河的河水污染现状,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使水质很差,当然不同于黄河的混浊。”学生对他所列举的事实和幽默的回答,不约而同的报以掌声。而我也异常高兴,看来学生懂得实地调查了,也开始有课本走进生活了,这远远比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让人高兴的多。

接下来对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地区居民建筑的分析,学生都是积极发言,讨论交流甚至还有争执,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我希望解决的知识、还有很多我没有想到的内容,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最后,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课堂更是达到了高潮,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通过法律对人的破坏行为进行惩罚;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破坏行为的可耻,情法并用。”其观点鲜明,表达流畅,颇具新意,可谓语惊四座。还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外出旅游谈自己的切身体会,还有地制定了倡议书,漫画等等形式,让我真是意外之余欣喜万分。结果下课铃响起,学生也适意欲未尽,依依不舍。

三、倾听之后,教师还须干啥?

这节我无“准备”却收获颇丰的课,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作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又表现自己、珍视自己的欲望。只要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认真地思考、更充分的自信。

记得有这样也各故事,在一次报告会上,陶行知先生别开生面的把一只公鸡报上了讲台,周围撒了些米,强按住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可是公鸡就是不吃。当人放开手走后,公鸡便自动贪婪地啄起来。这则故事提醒我们,教学中创设积极主动地教学环境如何的重要,这种环境应是宽松的,是一个可以主动学习、自主了解、自由交流的教学环境。今天我在教材处理上将学生引导近来,师生共同作了教材的主人,从而碰撞出课堂上一个个两点。其实教学改革奥妙无穷,在许多的问题和领域,我们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产生耀眼的火花。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毕竟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每时每分都有新事物涌出,自由民主深入人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学会倾听。有为学者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述,使教师道德责任。”今天是我虚心倾听,所以学生才有了轻松自由的表现,有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反思三: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11月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就《世界的聚落》一堂。我反复地思索着,现将它归纳如下:

亮点、进步之处: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并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三个活动一一突破,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结合读图、析图,学生最后能从交通特点、人口分布、建筑特点、生产活动四个方面归纳出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别。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接连设计小老师讲述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和首领寻找理想的居住地两个活动。在加上例子:重庆市的形成具备了哪些条件?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能从活动中极容易地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新整合教材,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教材中涉及到的“城市问题”,我根据设计的需要把它安排在最后,这样既利于知识点的衔接,又利于在最后做为鼓动宣传,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在这一节课中,我紧密联系重庆,从“重庆市的形成与发展具备了哪些条件?”、“重庆市有哪些城市问题,该如何解决?”、“重庆市的城市问题,市委市政府采取哪些行动呢?”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热爱重庆,关注重庆,服务重庆的情感和理念。

4、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能制作简易完整的课件。

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欠佳。由于缺乏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这方面的能力,导致这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课堂点评粗略,缺少艺术性。由于课堂驾驭能力把握得不够火候,顾此失彼,这也是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的原因之一。

3、学生课前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饿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空间也不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苦难,虚心学习,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一步一个脚印,发挥自己的优势,摈弃不足,创设更好更优质的地理课。


反思四: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第一课时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阅读和分析城乡景观图和不同自然环境影响下的聚落建筑景观图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课标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