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时间: 12-05 栏目:反思
篇一: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我先和学生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又发现了一下几点问题:

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

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有一定差距,最高的30摄氏度,最低27.5摄氏度。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数值上的误差;有的是有阳光透进窗户、电风扇正在使用或者开窗通风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误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

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有的认为是室外的温度高,有的认为室外的温度低,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分别要求在向阳处、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室外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所以,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去测量气温。(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让学生明白室外温度更适合反映当地的气温。而室外温度中,向阳处与背阴处相比较,背阴通风处测到的空气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


篇二: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会用温度计。在本课上主要是让生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从确定测量地点,到认识气温变化。

在测量温度,我让学生外出活动,首先强调了外出实验的规则。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我指定了四个人为一组,并且设立组长,组长监督管理自己小组成员,并在老师规定的区域实验。在老师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进行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探究的兴趣也很高。但是在实验之前的猜测还不够到位,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外出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科学需要试验,科学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体现。


篇三: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与气温这部分内容是气象兴趣小组的选学的内容。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学过温度计的知识后,我们想通过课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深切体会。在外出活动前,首先强调了外出实验的规则。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我指定了四个人为一组,并且设立组长,组长监督管理自己小组成员,并由老师规定每个小组去的区域。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认真进行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探究的兴趣也很高。

气温对于天气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每天都在变化。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用过了温度计,了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同时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我们学校有了更先进的电子观测仪,借助它来开展第二课堂方便又安全,学生的兴趣较浓厚。但观测量大,所花的时间长,又很容易与其它活动时间发生冲突,所以,事先与各班主任沟通非常重要。活动开始,我和学生分别与班主任们作了商量,迎得了他们的支持,活动已经在五年级轮换开展约两周,参与的学生观测得认真、记录得详细,兴趣较浓。

通过本活动的亲历,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知识和探究的相互作用下,科学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体现。


篇四: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准备阶段,我产生出太多的疑问:

首先,对于课题的理解——《温度和气温》。如果仅仅从课题上来看,这一课在科学概念方面应该让学生明确“温度”、“气温”这样两个概念。但是,在我们的教师参考书以及教材中,对于此一问题都未加以明确。

其次,对于教学仪器的选用。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在测量气温时,我们应该选择——气温计。普通温度计和气温计是有细微差别的。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中也没有加以明确。

再次,关于气温的变化的记录,教科书及参考资料把每天气温的变化用"柱状图"来表示,但是到初中、高中及大学气温的变化都是用平滑的曲线来表示的,这样学生将来的衔接会不会让学生觉得学错了、教师教错了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就和婴儿学儿语然后长大了再改正常语言一样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平滑的曲线并不见得比柱状图难理解。

还有“气温的测量”这一教学环节中,“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这一活动的安排。在教师教学中建议:“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我认为并不可取。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明确认识到“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即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如果在课前进行布置,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因有着上述疑问,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首先,对教科书的引语简单调整:“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气温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