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时间: 08-19 栏目:反思
反思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是我们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独立自主是不是不需要朋友?和平外交是不是意味软弱投降?

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我采用漫画和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与争辩。

让学生认识伟人,最好的方法是读伟人的事,学伟人的话。在伟人的言传身教中感悟。

需注意的是不要离题走远,注意把握度。


反思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九1班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法,启发诱导,使学生理解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过自学提纲,理解新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

第三,使学生自行理解本目的内涵。在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一子目时,采用的是合作、讨论的方法以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出示几个题目;如以“走进日内瓦会议”为题,召开“周恩来外交方法”故事会等,以座谈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以上问题的交流,学生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在教九2班时却只能以预习导学为主,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部分,无法在扩展知识。


反思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重点的落实是比较有效的,而且线索也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到我们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这节课增强了历史课的时代感,以中国外交部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当天发表的声明和《反分裂国家法》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加以引导,达到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也让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我国的外交原则。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情景,通过不同难度、层次和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外交的才能与智慧,感受周恩来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最精彩的周恩来的讲话中我特意停了下来,让学生设计周恩来讲话的开头第一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点展现——归纳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周恩来的巧妙的讲话为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存在问题:

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节课未能做到。所以,我想应该在下一课时设计一个活动,完成在这节课的课外作业。在活动中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此外,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表,其中的小组评价中就有自我评价及对他人评价的部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表格是在课外完成的,而且,课堂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每一个小组都发言,所以这个表格在最后完成对他人的评价时可能有点难度。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评价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评价。


反思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值得今天注意: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和“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两个观点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分析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应该是国家利益。这是从我国与他国的关系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即我们在与他国发展关系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的问题。后面一个问题主要是对待“国际问题”的态度,这里的“国际问题”主要是指他国的内政问题,或者他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与我国的关系问题。所以我们的态度是: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教材第161页有这样一个观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并进行了论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苏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它却做出了侵犯他国利益的事情呢?它也建立了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呢?

3、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生的各种分歧,特别是经济贸易方面的分歧。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磨擦有所增加。这种分歧既反映了我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反映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别。是统一中的对立和对立中的统一。没有共同利益,没有交流与合作,就不会产生这些分歧。但是交流与合作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因而在对待分歧的问题上只有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它,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处理分歧的过程就是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的过程。这同时也告诉我们,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损害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也不能因为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

4.在讲解一个高考题答案时,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所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磨擦的升级。

现在高考主观题得分很低,其难度的来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能明确问题的基本要求,即读不懂试题所设置的问题的本质要求,不知道要答什么,这是目前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上面所说的这个高考题,可以对“贸易磨擦”这个词作一个转化,即“贸易磨擦”说明了双方之间存在着分歧,也就是不同利益。既然存在着贸易行为,就说明双方有合作关系,有共同利益,但是又存在磨擦,又说明存在分歧,存在着利益的差别。那么上面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小的方面:

(1)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维护了贸易国的共同利益。

(2)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后,既维护了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又避免了贸易磨擦的升级。

而上述两个问题的前提是双方存在共同利益。有了这样的转化,原来的问题就变得直接和简单起来,学生回答起来也就明确了问题所存在的逻辑关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