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数的世界教学反思(2)

时间: 12-01 栏目:反思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的范围(非零自然数),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一组算式让学生说谁的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如3×5=15 6×8=48 9×4=36 12×5=60等,学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出了1.5×6=9这个算式,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沉思(我认为这些同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同学还是举手这样答道: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话一说完,就见那些沉思的同学有几个高高举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说:我们说研究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里,可这里的1.5不是自然数,所以不可以说1.5和6是9的因数,9是1.5和6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真正认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围,从而为理解概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第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采取了几个递进的环节进行处理:一开始我就直接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过学生写的3×4=12 这个算式,我就说,这时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一个游戏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举了三个数字卡片,分别是3、6和12,让学生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12 的因数,6也是12 的因数;6和12都是3的倍数。我追问:那我说,6是因数,12是倍数可以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6相对于12是因数,而相对于3却是倍数;而12相对于6才是倍数,它相对于其他的数就说不定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最后我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任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则找出它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由于答案不唯一,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本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学思维的快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篇五:数的世界教学反思

    《倍数与因数》整单元就充满着探索的氛围。第一课时《数的世界》知识技能方面,主要让学生学会分类,通过分类的过程,认识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同时掌握在 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懂得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还能有序地写出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
    新学期的第一课时,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积极。因此,在新课前,我布置了一个题目:请学生按顺序分别写出100以内2、 4、5、6的倍数。在稍微提示后,学生的作业反馈,大部分学生都能有序写出,只有两三个同学不能好好理解题目意思,一些同学计算出错。
    布置本道题的目的是本题与新知联系较密切。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较为积极主动。但是,教师的引导语还是太多,课堂的节奏也较快,因此忽略了一些细节 的地方,如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注意到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但没有让学生体验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此外,在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 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局限于让学生举乘法算式的例子,其实也应提倡学生用除法算式来理解。
    一堂课的重难点是本堂课要突破的地方,教师要在牢牢把握这一点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同时,课堂中有时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总是在课后发现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才能有所进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