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介绍糍粑的作文

时间: 05-12 栏目:话题作文

1烤糍粑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2我爱家乡的糍粑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怀化市,那里群山环绕,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民俗风情尤其浓郁,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不但要买年货,买鸡鸭鱼肉,最为重要的是打糍粑。因为在过年的那一天会请许多亲戚朋友们来吃饭,而饭桌上的主食除了米饭就是糍粑了。

打糍粑可不是一般简单的活。在打糍粑之前要准备自家辛苦种出的上好糯米,泉水洗干净后用桶蒸上。当蒸熟的糯米变成糯米饭时,香味扑面而来。我偷偷的抓了一把,以“闪电”一般的速度一把丢进了嘴里,口中的糯米饭颗颗饱满。我用嘴疯狂的咬着糯米饭,太香了!

把糯米饭倒进打糍粑的石窑(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抡起了特制的木棰,砸向窑内的糯米饭。随着不断的撞击,糯米饭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黏性好到小伙子们每次要费大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几轮下来几个小伙子累得满头大汗。同时,要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打好的糯米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解成很多的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成了一个个糍粑。刚打好的糍粑热乎乎的,可以直接吃。等冷却以后,它们会变硬,就可以储存了。

糍粑有好些个品种,如红薯糍粑,高粱糍粑,糯米糍粑等等。糍粑的吃法也各不相同,可以烤着吃,也可以把糍粑切成小块和甜酒一起煮了吃。我最喜欢的是油炸着吃,叫油炸粑粑,把外面炸到金黄色就行,可好吃了。如果觉得味道太淡的话也可以蘸着糖吃。咬一口,外壳超脆,而最好吃的还是里面,真是外焦里嫩呀!一个字——爽!

3家乡的糍粑

中国的特产数不胜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我们家乡的特产就要属糍粑了。

在过年前,我们家乡的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糍粑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开始浸泡在水里,在腊月末的时候就要开始动工了,到了正月里再泡,味道就没那么好了。只要一听到锤子的声音,就知道,快要过年了。糍粑是用糯米做成的,蒸熟后,放到石糟里,用锤子捣成饼状。蒸熟后,再在上面洒上几把花生芝麻糖,味道就更加好了。打糍粑是快过年时的大喜事,这一天,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附近的亲戚朋友们都来帮忙,

最高兴的要属我们小孩子了。今年,我们几个都回到了家乡。一下车,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糍粑刚下锅的味。

我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跑进厨房,守在大大的灶台旁边,蒸糍粑的热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死死地盯着锅里糍粑。

“这糍粑怎么还不熟啊?”所有的孩子们不耐烦地说着。

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随着一声大叫“糍粑熟了!”几个大人把糍粑盛起来,香喷喷的,冒出了一股腾腾的热气。我们几个孩子随着这股热气跑啊跑,一直跑到了堂屋里。

盛糍粑的碗刚放到桌子上,所有人都脱下了厚厚的大棉袄,个个跃跃欲试,卷起袖子,拿起筷子。

也许今后我会吃到各种各样味道的糍粑,但是家乡糍粑的味道会让我永生难忘。

4家乡的糍粑

我的家乡湖南有许多美味,如酱板鸭、米糖、腊肉、猪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糍粑。

每年春节前夕,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打糍粑的习俗,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也是送给客人的最佳礼品。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放入机器中搅拌成泥;再在干净的容器上洒上干米粉,把搅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放在有印花的圆圆的模具里压一压,等压出形了再把它倒出来,这样,一个糍粑就做好了,如果觉得不好看,还可以在糍粑中间用可食用的红色色素点上几点。这时,你肯定想吃了吧?可是还不能吃,还要放阴凉干燥处风干,风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就能保存上几个月。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拿东西,这个场面可真是热闹得无法形容。

糍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旁坐着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会只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也不能急于下口,要不会烫到口舌的。咬一口糍粑,那真是里软外香,色香味俱全,让人百吃不腻。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嘴馋了吧,那就快来我的家乡品尝美味的糍粑吧!

5美味的糍粑

糍粑,看似一团白面团,却蕴藏着深深的美味!它经常出现在我家的早餐中。

我家常吃的糍粑,须搁到菜板上,用刀切成一块块的长条,那刀与糍粑摩擦的声音极是好听,似高山流水,又似山间小涧,充满磁性。把切成片的糍粑抹上面粉,轻轻放入油锅中,看着糍粑周围冒起一个个气泡,听着糍粑“呲——”这样的男高音歌唱,汗毛都会竖起来呢!

慢慢的,油锅为糍粑穿上了一身金黄的脆衣,轻轻捞起这块“黄金”,把白糖撒到上面,金衣外又有了一层白纱衣。这一块“糖衣炮弹”的浓香诱惑着你上钩,咬上一口,先是脆脆的“弹壳”,一旦咬破“弹壳”,引爆它,浓烈的米香与甜味立刻在嘴中爆炸,就算在减肥的人,也会经不住香与甜的美味冲击,咬上第二口,第三口,还没吃够呢,一块就不见踪影了!再来一块,再来一口,在香甜之中,你甚至能忘记自我……

美味的糍粑是最好的闹钟,早晨,一阵糍粑香又飘入了我的鼻孔……

6家乡的糍粑

湘西的民情风俗可以从那柔而不腻、淡而清香、味道爽滑的糍粑中慢慢品出。嚼得越久,越感到其味香,其情浓。

寒冬腊月,佳节来临前夕,湘西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打糍粑,每到打糍粑这天,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做,十分热闹。

大人们拿出打糍粑的大粑槌,还有装米饭的把粑缸。米饭出来了,热腾腾的,爸爸和叔叔拿起大粑槌你一槌我一槌,非常默契地配合着,“嘭嘭嘭”,我的心也跟着节奏动起来。米饭越打越黏,把大粑槌粘得白白的,爸爸打得非常累,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是爸爸很开心。糍粑终于打好了,白白的,可有黏性了,拉一两米长都不会断。妈妈在抹好油的桌子上把糍粑捏成一个个小小的圆球,再把它压成和手掌一样大的扁圆,一个个白白净净的糍粑就做好了。我还给糍粑点上一双眼睛,画上一个嘴巴,有趣极了。有的糍粑被我点上了四点红,表示四季发财。糍粑还有很多种吃法,有包红豆的、包绿豆的、包白砂糖的,我最喜欢吃包红豆的。

吃一口白白的糍粑,你会从那柔软和细腻中嚼出悠悠湘西情。

点评:读过这篇文章,即使刚吃过饭的人也一定被勾起了食欲。习作没有华丽的词语,却充满淡淡的乡情,在这份感情3的渲染下,糍粑的好吃自然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看来,无论写景还是写物,都离不开自然而真挚的感情。

为你推荐